-
高通与谷歌合作为可穿戴设备开发RISC-V芯片
10月18日消息,高通周二宣布与谷歌合作,采用基于RISC-V技术的芯片制造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RISC-V是一种开源技术,与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的昂贵专有技术竞争...
业界动态 2023-10-19 02:14:46 -
看齐微软!谷歌表示将保护用户免受人工智能版权诉讼
10月13日消息,当地时间周四谷歌表示,如果谷歌云(Google Cloud)和谷歌办公套件(Workspace)生成式人工智能系统的用户被指控侵犯知识产权,谷歌将为其辩护。此前,微软和Adobe等公司也做出了类似承诺...
业界动态 2023-10-19 01:26:44 -
谷歌、微软测试AI搜索广告策略遭品牌商抵制
6月9日消息,不少广告买家表示,Alphabet旗下的谷歌以及微软都在自家搜索引擎试验人工智能的过程中插入广告,还没有能退出或关闭的选项。这种做法已经惹恼了一些品牌,有可能遭到广告行业的抵制...
业界动态 2023-06-13 10:59:43 -
三星GalaxyZFlip5手机外屏更大更实用,谷歌应用也将跟进
IT之家 6 月 13 日消息,三星即将推出新款折叠手机 Galaxy Z Flip 5,其最大的亮点是拥有一个更大更实用的外屏。Galaxy Z Flip 5 的外屏尺寸将达到 3.4 英寸,比现有的 Galaxy Z Flip 系列手机的外屏要大得多。用户可以在折叠状态下使用外屏完成许多操作,例如打字、语音输入、浏览网页、查看日历等。三星的大部分应用都已经为外屏进行了优化,不仅如此,据 Sammobile 报道称,谷歌应用也为 Galaxy Z Flip 5 的外屏进行了专门的优化。例如,谷歌地图可以在外屏上显示导航信息,用户无需展开手机就可以查看路线。谷歌的其他应用,如信息、YouTube 等也都支持外屏操作。用户可以在折叠状态下发送短信、观看视频等。三星和谷歌之间的合作并不意外。自从三星推出第一款折叠手机以来,两家公司就一直密切合作,为三星的折叠手机优化 Android 系统和应用。例如,谷歌 Meet就支持 Galaxy Z Flip 的 Flex模式。虽然 Galaxy Z Flip 5 的外屏无法提供 Galaxy Z Fold 5 的外屏那样完整的 Android 系统体验,但仍然为用户带来了更多的便利和可能性。据悉三星 Galaxy Z Flip 5 将在 7 月 27 日上市,IT之家将保持关注。 ...
智能设备 2023-06-13 10:59:33 -
谷歌CEO评苹果头显:令人感到兴奋但还没亲自体验过
6月12日消息,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Sundar Pichai)表示,他对苹果首款混合现实头显Vision Pro等技术的潜力感到兴奋,这些技术可以为人们带来更加身临其境的计算体验。皮查伊补充说,虽然他本人还没有亲身体验过这款售价3499美元的设备,但谷歌“始终认为计算将超越黑色矩形”,这指的是如今的智能手机。皮查伊最近接受彭博社采访时发表了上述言论。在采访中,他被问及人工智能和硅谷最近陷入低迷等一系列话题。谈到谷歌裁员问题时,皮查伊表示,公司将继续努力提高效率。今年1月,谷歌解雇了1.2万名员工,而对于雇用大量合同工的外包公司,也削减了业务往来。在采访中他还被问及,在OpenAI使用谷歌研究的某些技术并成为其竞争威胁之后,谷歌是否需要改变发布新研究成果的策略。此前有报道称,随着谷歌将人工智能融入其产品中,公司内部领导人正在重新考虑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多少尖端人工智能研究。皮查伊对此表示,他预计谷歌将继续积极发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究成果。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计算领域,谷歌曾多次涉足,但成败参半。早在2014年,该公司就发布了一款由纸板制成的VR头显,智能手机可以置入其中充当显示屏。这款硬纸板头显旨在为新VR用户提供一种低价设备,以扩大沉浸式应用的潜在市场。尽管谷歌发布了更多VR头显,但基本上已经放弃了这个市场,而是专注于其应用程序中的AR体验,例如谷歌镜头(Google Lens),它允许用户使用相机拍摄的照片进行搜索。谷歌还曾推出过谷歌眼镜(Google Glass),这款更昂贵的AR眼镜被嘲笑为丑陋且具有侵入性,它内置了一个可以捕捉周围环境的摄像头。在过去几年专注于企业市场之后,谷歌最近宣布将完全停止销售这款设备。据报道,Meta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在上周的一次全公司会议上抨击了苹果头显Vision Pro,称其过于昂贵,与Meta的VR愿景不符。当然,Meta是Quest系列头显的制造商,也是该领域的市场领导者。在采访中,皮查伊还被问及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的评论。纳德拉曾经表示,微软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的努力促使谷歌“跳舞”,这表明谷歌在保持灵活性方面遇到挑战。当被问及皮查伊是否认为这些评论公平时,他基本上回避了这个问题,并苦笑着回答说:“我认为他这么说就是为了让你问我这个问题。”(小小) ...
业界动态 2023-06-13 10:59:30 -
谷歌Pixel8系列手机曝光,影像实力提升不少
最近有消息爆料了谷歌 Pixel 8的一些信息,其中在影像实力方面提升了不少,据相关消息显示Pixel 8 系列将会采用三星 ISOCELL GN2作为主摄,可以提升35%的进光量,在画面与快门抓取方面更快。Pixel 8 影像采用的这款传感器支持8K / 30fps 视频拍摄,另外还支持Staggered HDR,从而将会更进一步提升拍照水平,另外64MP 的索尼 IMX787也被安排了,可以提升超广角的拍照水平。Pixel 7Pixel 8Pixel 8 ProPixel 7 Pro广角三星 GN1 ( 50 MP )三星 GN2 ( 50 MP )三星 GN2 ( 50 MP )三星 GN1 ( 50 MP )超广角Sony IMX386 ( 12MP ) - 0.67x zoom ratioSony IMX386 ( 12MP ) - 0...
手机互联 2023-06-13 10:58:42 -
中国科技巨头错失XR浪潮,可惜了
一天过去了,苹果Vision Pro的热度仍在发酵。有关Vision Pro量产的更多细节逐渐浮出水面,还有媒体爆料苹果第二代头显产品也已进入开发阶段,定价将更加亲民,预计2025年之后上市。受利好消息刺激,6月7日早盘阶段苹果MR概念股大幅反弹,清越科技、得润电子、时空科技应声涨停,杰普特、立讯精密、智立方也纷纷走高。虽然外界不乏担忧、质疑之声,但不可否认苹果Vision Pro给行业带来了近期罕见的关注度。苹果踏入赛场,竞争对手们内心想必十分复杂。一方面它们乐于看到AR/VR热度上升,引起更多用户关注,另一方面又要警惕被苹果抢走江山。海外厂商中,Meta和索尼遥遥领先,自然不会太害怕苹果的挑战。反观国内,还在坚守的科技巨头中,谁有能力和苹果掰一掰手腕?字节跳动:主动收缩的PICO仍是国内领头羊在国内一众巨头中,字节跳动投入力度最大、布局也最广泛,当初重金拿下的PICO在全球VR市场都占据重要地位。但进入2023年后,PICO的负面消息不断,让人对其经营状况产生了一丝担忧。今年2月,PICO被爆进行新一轮人员优化,裁员比例约为15%。据悉,PICO全球员工总数约为2000人,市场、运营团队是裁员重灾区,技术研发团队则逃过一劫。针对此事,PICO向媒体表示“是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也有员工在社交平台爆料称公司给出的裁员原因是项目管理出现问题,错不在员工。算上当初的收购支出在内,字节过去一年多时间为PICO投入了近200亿资金。但随着元宇宙热度下滑、VR/AR出货量在2022年大幅下滑,字节也对这项目的未来产生了质疑。在裁员之后,有消息称PICO将2023年VR设备出货量目标下调50%至约50万台。不过字节也没有一味收缩、削减投入,在该花钱的地方PICO并不含糊,且仍在积极探索新出路。一方面,PICO仍在迭代新产品,去年9月推出的全新一代VR一体机PICO 4用户反馈不俗。今年4月,PICO 4 Pro也正式亮相,较PICO 4系列在硬件配置、系统和应用生态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升级。比如性能方面,PICO 4 Pro沿用高通骁龙XR2处理器,单核、多核性能较上一代产品分别提升20%和30%。另一方面,PICO也加紧进军海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根据IDC的数据,去年三季度PICO市场份额增长近2倍,亚洲、欧洲市场贡献突出。和Meta旗下的Quest系列相比,性价比是PICO最大的优势。在国内,PICO的份额优势更加明显,自2020年以来一直占据头名,巅峰时期超过50%。对于字节跳动来说,PICO的表现可能达不到预期,但这和市场大环境的变化有很大关系,项目本身的潜力仍值得肯定。小米:雷军亲自带货的AR眼镜何时量产?作为国内最热衷于对标苹果的科技巨头,小米当然也没有放过AR/VR这股热潮,且和字节一样把重心放在硬件上。2021年9月,也就是元宇宙概念最火的那段时间小米便曝光了Micro LED轻量化AR眼镜一体机概念机,时任小米云游戏负责人刘景岩还表示将在云游戏、元宇宙、AR/VR等领域进行全面布局。不过小米AR眼镜的研发速度不算快,几个技术关卡始终难以突破,比如光学棱镜的视场角局限和芯片算力等。拖了近一年,小米生态链企业蜂巢科技才推出首款智能眼镜类产品米家眼镜相机。这款产品的主导者是前小米生态链副总裁、手机部门总经理夏勇峰,蜂巢科技在研发过程中也得到小米大力支持,在两年内完成三轮融资,小米集团、顺为资本都是主要金主。最终采用的自由曲面光学棱镜技术,也在眼镜重量、成本、视场角等层面艰难找到平衡点。至于小米自己王牌产品——无线AR眼镜探索版,直到今年2月的MWC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才姗姗来迟。对于这款产品雷军也是相当重视并亲自到场推介,之后还在个人社交账号转发了不少演示视频和功能介绍文案。(图片来自雷军个人微博)根据雷军的说法,微手势交互、大屏应用生态和互联互通场景是小米无限AR眼镜探索版主要亮点,控制在50ms之内的端到端延迟和视网膜级光学模组更是被重点宣传。不过这款产品还有很多不确定性:售价、量产时间尚未公布,后续是否会推出更多配套应用、内容生态也是未知。值得肯定的是,在VR/AR这条赛道上小米算不上高调,但一直在坚持。小米早在2016年就推出过VR盒子等硬件产品,有丰富的生产、研发经验,并作为代理商引进Meta Oculus Go系列产品,一直没有放弃对VR/AR业务的探索。易观千帆的数据则显示,去年三季度米家AR眼镜国内市场占有率首次挤进前四,份额约为8.5%,不少用户已经在憧憬下一代产品。展望未来,小米或许不会大举投入,但也不太可能全军撤退。在国内的VR/AR赛场,小米始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百度:主心骨离职,希壤平台面临边缘化危机和上面两家专心做硬件的厂商不一样,百度将更多心思放在内容、系统等软件层面。在去年召开的世界VR产业大会发布的《2022中国VR行业50强企业》榜单中,百度名列榜首,力压HTC、歌尔股份、咪咕和科大讯飞等大厂。而百度在会上重点推介的产品,就是希壤元宇宙生态。在2021年底发布的希壤平台,被百度成为“首个国产元宇宙”产品,随后有推出了希壤元宇宙底座MetaStack等补充产品,构成一个涵盖虚拟社交、远程会议、虚拟空间定制、全真人机互动等功能的元宇宙平台。从官方资料来看,百度希壤截止去年年底共承接了120多项元宇宙活动和空间项目,囊括文旅、艺术和汽车消费等多个领域,其中包括百度AI开发者大会、Web3...
智能设备 2023-06-08 10:19:03 -
微软向美国政府机构开放GPT-4大模型,含国防部、NASA等
IT之家 6 月 8 日消息,微软公司周三在一篇博客中宣布,该公司正在使用其 Azure 云服务把 OpenAI 的强大的语言生成模型引入美国政府构,这些模型包括 OpenAI 最新、最先进的大型语言模型(LLM)GPT-4,以及 GPT-3。OpenAI 推出的 ChatGPT 模型引发了 LLM 的热潮,各种规模的企业都在争相利用这些模型开发功能...
智能设备 2023-06-08 10:19:00 -
一年近2000亿,中国互联网巨头的研发资金都投到了哪里?
伴随大模型炼丹的热潮,英伟达在不久前成为了第七家市值越过1万亿美元的美国公司。此前的台北国际电脑展,CEO黄仁勋在圆桌论坛上把国内在云计算、数字支付、电动汽车等领域的进步夸了一番,谈及美国的技术封锁,他的表态隐含着些许顾虑:“无论有任何规定,当然我们都会绝对遵守。但是我认为中国也会利用这一机会来培育本土企业。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GPU初创公司出现。”这看上去是警惕中国公司的进步速度,但实际上也反映了中美两国在前沿科技上的落差。在一些领域与国际一流水平并驾齐驱的同时,国内公司在通用芯片、芯片制造、计算机科学等领域,依然存在不小的短板。同一时期,从微软的Copilot到谷歌的I/O大会,美股的同行似乎每年都能掏出些新玩意,叠加贸易摩擦中暴露出的技术短板,让模式创新与技术创新的路线斗争,一时间又甚嚣尘上。当科技创新领域站着一群海外公司时,国内互联网公司又在无数放大镜面前站上了风口浪尖。实际上,从各家公司的财报看,无论是研发开支的绝对值还是占营收比重,主流互联网公司的投入力度都不算小,并且在逐年增长。粗略统计,过去一年主流互联网公司投向研发的开支高达2000亿,不过从实际成果看,似乎的确显得成色不足。一方面,国内很多高科技领域起步之时,海外同行就已经成为了富可敌国的行业寡头,这也是许多技术落差的来源。另一方面,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增长的年代,国内公司的侧重点确实在工程和应用层面。伴随着贸易摩擦中技术短板的逐渐暴露,不管是舆论还是产业界都开始系统性的审视自身的欠账。而面对这种系统性的落差,正视差距的同时,更重要的探索技术创新的可持续路径。市场是关键词《一网打尽》这本书里,记载了亚马逊云业务诞生的一个重要契机:2002年,一家出版商找到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希望后者能够对外开放自身的销售数据,出版商可以据此安排图书发行计划。同时,亚马逊将自己的接口开放后,其他网站也可以嵌入亚马逊的商品,反过来促进亚马逊的销售。在当时,这种接口开放在技术工程上还没有其他公司的先例,在这个过程中,贝索斯逐渐意识到亚马逊的IT基础设施、计算资源等可以对第三方开放。最终,这成为了亚马逊网络服务系统(Amazon Web Services,AWS),即亚马逊云业务的雏形。无论是贝索斯本人还是那位名叫蒂姆·奥赖利(Tim O'Reilly )的图书出版商,也许都无法预见到云计算在未来的发展。贝索斯的初衷是扩大亚马逊的营收能力,正如书中所说:“起初他回答说,他并没有看出亚马逊会得到什么样的好处。”我们常常认为,技术突破的核心是研发,但实际上对企业来说,投入研发的最大诉求往往是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率。同时,一项新技术往往需要市场的订单反哺后续的迭代,这便是产业化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市场是关键词。2016年,Google的AlphaGo在围棋比赛里赢下李世石,Google也顺手公开了自研的AI芯片TPU,相比AI训练常用的GPU,TPU大幅降低了存储和连接的需求,但更重要的是低成本。类似的语境下,国内很多技术突破的难点在于,产品推出时竞争力天然不足,由于缺乏市场买家,导致产品失去后续优化迭代的资金,最终潦草收尾。如果一项耗费巨大成本的技术无法推向市场,在实验室里束之高阁,无疑是对产业最大的伤害。在产业界本身起点低的背景里,国内一些底层技术的突破,核心也在于市场的反哺。国内的云计算产业,以及与之并行的数据库,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逐渐步入世界一流的。国内对数据库的探索始于2008年前后,当时,蚂蚁和整个阿里都是甲骨文的大客户,但随着业务规模变大,甲骨文的产品在技术上无法满足一些定制化的需求,同时又带来了极大的成本负担,在这样的背景里,蚂蚁开始自研数据库产品。所谓关系型数据库是甲骨文的拳头产品,可以将其简单理解为一个存放上百万本书的书架,每本书又有很多不同的属性,比如书名、作者、出版社、ISBN号码等等,这些书还可能还有某种“关系”,比如同一作者写了好几本书,很多书来自一个出版社,这种数据库的储存和调用就会非常复杂。这类产品的突破,一方面技术难度大,需要的投资额也非常高,另一方面,基于数据的业务又在时刻运转,不可能让支付宝系统维护一个月等待迁移,并且考虑到安全和稳定性,迁移成本非常高,很容易形成对供应商的依赖。对于独立团队来说,由于这类产品的大客户往往集中在对安全稳定要求极高的金融、通信等领域,对潜在风险非常畏惧。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成型的产品,也很难在市场上获得利润反哺后续研发。因此,很多国产产品度过了研发阶段,就停留在了产业化的前夕,迟迟无法迈出下一步。当年甲骨文在北京的研发中心,员工就一度接近2000人,而国内同行大多也就几十上百人,产品没有竞争力,在缺乏订单的情况下更无力投资后续研发,陷入恶性循环。而蚂蚁自研数据库产品有一个天然优势:由于整个阿里体系业务非常丰富,可以让自己的边缘业务试水,参与产品验证过程。换句话说,就是自己给自己当甲方,让自研产品跨过难以参与市场验证、难以自我造血的阶段。2010年,蚂蚁开始建设OceanBase数据库,从淘宝的收藏夹业务开始,一点一点替换掉了MySQL和甲骨文。同一时期,阿里开始大刀阔斧去IOE。同时,由于云计算的普及,大幅降低了企业IT的一次性投入,带动了数据库、专有云等底层软件的市场空间,为中国企业创造了弯道超车的路径。到2013年5月17日,支付宝完全下线了IBM小型机和EMC存储设备,随着当年7月,淘宝广告业务不在使用甲骨文数据库,整个阿里实现了数据库的自主可控,甲骨文也丢掉了自己在亚洲最大的数据库客户。2019年8月,蚂蚁集团的分布式关系型数据库OceanBase圆满通过通过数据库领域权威机构TPC的TPC-C测试,超越老牌数据库巨头Oracle登顶第一。一年后,OceanBase再次登顶,将纪录又提高了11倍。OceanBase在蚂蚁和阿里体系内的成长,其实是国内互联网公司技术创新路径的一个缩影:通过自身多元化业务的优势,让自研产品在丰富的业务场景里不断验证,最终实现替代。这也是很多技术领域中,国内互联网公司的一种创新路径。从边缘起步去年4月,谷歌发布了自研视频处理芯片Argos VCU,替换掉了数千万个英特尔CPU,一举为谷歌节省了200亿人民币的资本开支。无独有偶,亚马逊也曾通过自研芯片处理Alexa语音助手的运算,成功替代了英伟达的芯片,降低了30%的成本。这类芯片的最大特点在于,他们都是通用性不高的专用芯片。举例来说,所谓通用芯片,如英伟达的GPU,可以胜任游戏、渲染、AI、挖矿等多个场景;而专用芯片大多仅用于某个非常细分的场景,比如AI的训练。简单来说,专用芯片牺牲了通用性,强化了某一特定功能。英伟达做芯片的时候,既要服务谷歌、亚马逊,也要服务特斯拉和蔚来,还要考虑广大游戏玩家和矿老板,这就是“通用性”。在造芯这个语境下,舆论痛心疾首的大多是CPU、手机SoC这类通用芯片,这也是英伟达、英特尔等大公司的优势项目。而在一些细分场景的专用芯片里,国内互联网公司其实颇有建树。阿里旗下的平头哥曾开发过一款名叫“含光800”的芯片,这块芯片专门服务于淘宝的按图识别商品的功能“拍立淘”,5分钟就能完成10亿张“拍立淘”商品图的识别,而传统的GPU处理需要1小时。此后,平头哥陆续开发了玄铁(处理器IP)、羽阵(RFID芯片)、倚天(ARM服务器芯片)和含光(高性能AI推理芯片)四个产品系列。据称,玄铁系列处理器出货量已超20亿,超过200家企业在用。研发一款芯片并不难,难的是研发一款面向消费市场的高利润芯片,这不仅需要技术的突破,还需要终端产品的配合,对应的软件生态,长期的资本投入。即便是苹果这样的公司,其自研的M1/M2芯片,其实也是从一些细分场景入手,比如突出剪辑、视频处理等特定场景上的更强表现,以及和macOS的适配,而不是全方位与x86架构针锋相对。以苹果的体量,尚且要避开锋芒差异化竞争,对产业链整合能力和生态建设上起点更低的国内公司来说,如果贸然进军壁垒极高的GPU等芯片,很可能会重复这个循环——产品没有竞争力,缺少订单反哺研发迭代,最终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因此,国内大厂的思路其实是先从细分、边缘的场景入手,针对性的进行投入,同时依靠自身的业务体量持续反哺产品的迭代。换句话说,互联网公司的内部业务,就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可以支撑研发团队从边缘逐渐向中央探索。比如腾讯、字节和快手都在投入音视频云处理专用芯片,追求在更高压缩率、更小带宽下传输内容,要知道大厂们的带宽支出常年占比近10%,快手的带宽量级已经接近上百TB,有了专用芯片帮忙可以省不少钱。无论是以芯片为代表的硬件,还是以数据库为代表的软件,究其本质,互联网公司庞大的业务体系,能够让一些产品度过艰难的市场验证阶段,在打磨成熟后推向市场。今年5月的中关村科博会上,蚂蚁首次公布了以关键基础软件为核心的开源完整版图,在软件三大件之二的数据库和中间件领域,蚂蚁已经积累了近100个社区头部开源项目。这些技术积累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依托蚂蚁本身的业务体量逐渐成长,并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参与竞争。总而言之,在技术研发这个语境里,互联网公司扮演的最重要的角色,其实是通过自身的业务体系,为技术突破创造了一个可以验证产品的市场。而放大到整个中国的技术突围中,一个规模庞大的市场,也是中国公司最强的后盾。走向千行百业2002年,《财富》杂志做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美国五百强企业中的10家制药业公司,总利润超过其余490家公司之和。在移动互联网普及之前,全球盈利能力最强的行业是制药业,而几乎所有的顶级医药公司都在美国。2022年,全球药企营收规模最高的十家公司中,有五家属于美国。技术研发的强势自然是重要原因,但最核心的因素在于,美国拥有一个庞大的医药消费市场。2019年,美国人均卫生费用支出就高达1万美元,不仅远远超过中国,也超过英德法等一众发达经济体。技术的突破,往往都需要有一个巨大的市场作为支撑。台积电在先进制程上所向披靡,既是无数工程师的投入,也是因为苹果、英伟达和AMD排着队抢购台积电的产线,给台积电报销研发开支。同理,在高端技术的爬坡上,中国最大的底气依然是市场规模。2020年,OceanBase作为一家独立的公司,开始商业化运营,并服务于金融、通信等对数据安全极其敏感的行业,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以及对海外产品的升级。蚂蚁集团数据库产品负责人、OceanBase解决方案和产品总经理师文汇曾分享过一个案例——OceanBase在电信运营商业务中排名第二的人口大省山东,实现了对甲骨文的置换:“运营商业务非常复杂,有很多复杂的查询,还有很多Oracle的高阶特性,这对任一数据库的挑战都很大。我们与运营商充分沟通之后,双方都想尝试一下,从Oracle数据库平滑迁移到OceanBase。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仅花一个小时就完成了整个业务的切换。最终BOS详单的查询效率提升了30%,存储成本降低了90%,仅为原来的1/10。”2018年后,中美贸易摩擦让技术短板引发的困境直观的暴露,同时,逆全球化与供应链自主的思潮逐渐抬头,这种持续蔓延的外部压力,最终使得底层软件核心领域的国产替代,从一个概念成为了一个市场方向,其渗透速度在过去几年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从商业层面看,国产替代的趋势,本质上为国内的产品创造了一个巨大的市场增量,其成长空间也成倍增加。同一时期,各类底层软件产品也开始走出大厂舒适区,开始对外参与市场化竞争。目前,OceanBase已经开始服务于金融、通信、交通等多个与数据安全相关的核心领域。伴随数字化的浪潮持续向实体产业渗透,许多互联网公司技术层面的积累也开始显现价值。无论是数据库、云计算,还是各种各样的视频会议软件和办公软件,都开始逐渐脱离大厂自身的业务体系,开始扮演数字经济的底盘和自主可控的基础设施。6月1日,久未在公开场合抛头露脸的蚂蚁集团发布了一份《蚂蚁集团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除了细数公司在ESG领域的诸多动作,蚂蚁还披露了一些关键的财务指标。其中2022年全年,蚂蚁在科技研发上的投入达到204.6亿元,照此计算,在国内主要互联网公司里,蚂蚁的研发开支已经位居前列。互联网公司的优势除了本身的盈利能力,也有更强的人才吸引力和资本运作能力。无论是内部的孵化、外部的投资,对高科技领域的探索正在由点到面。2022年,腾讯宣布10年投入100亿,助力中国基础科学创新研究,发起新基石科学基金会支持科研创新;百度在人工智能领域全栈布局,10年间投入高达1000亿元;以往侧重于消费领域投资的美团龙珠,也从2021年开始,将视线投向机器人、半导体、自动驾驶等硬科技领域。越是核心的技术,越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失败,不断反思。科技顶峰的探索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冒险,但只要开始,一切都不算太晚。作者:远川研究所视觉设计:疏睿责任编辑:李墨天 ...
智能设备 2023-06-08 10:12:19 -
OpenAI首席执行官:人工智能可以改善政府服务值得大力支持
①奥特曼表示,印度等国应该支持人工智能(AI)研究,以改善医疗保健等政府服务; ②微软公司宣布,将使其Azure政府云服务的用户(包括各种美国政府机构)能够访问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 财联社6月8日讯(编辑 牛占林)当地时间周三,美国科技公司OpenAI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山姆·奥特曼表示,印度等国应该支持人工智能(AI)研究,以改善医疗保健等政府服务。在印度《经济时报》主办的一个活动上,奥特曼指出,一些由国家资助的人工智能项目感觉是个好主意。印度是奥特曼环球之旅的最新一站,他计划会见印度总理莫迪和其他政府官员。他将于6月9日访问韩国。奥特曼表示,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如何将这些(人工智能)技术整合到其他服务中,我认为各国政府在这方面落后了,而且还没有找到答案。奥特曼还提到,印度目前是二十国集团(G20)轮值主席国,可以在制定全球人工智能法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前一天,奥特曼警告称,人工智能对人类构成了生存风险,他建议由类似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组织来监管人工智能。此外,奥特曼还表示,构建地方语言功能对OpenAI来说也很重要。“在非英语语言方面,从GPT 3.5到GPT 4,我们已经进步了一大步,在全球前20种语言方面表现相当不错,在前100种语言方面也还可以,我们将继续推动这一方面的进程。”在印度这个关键的增长市场,OpenAI的竞争对手谷歌已经开发了一种人工智能模型,该模型将能够处理印度本地100多种语言的语音和文本。同一天,微软公司宣布,将使其Azure政府云服务的用户(包括各种美国政府机构)能够访问OpenAI的人工智能模型。微软表示,Azure政府服务客户可以通过微软Azure OpenAI服务,使用OpenAI的两个大型语言模型,分别为最新的GPT-4,以及早期的GPT-3,也是大型科技公司首次为政府提供聊天机器人技术的服务。但目前而言,各国政府最关注的还是人工智能所带来的风险,监管部门担心这种技术可能被用来实施复杂的犯罪和传播虚假信息。科技界高管和人工智能科学家认为,这项技术带来的灭绝风险堪比疫情和核战。稍早,荷兰数据保护局(DPA)表示,它对人工智能开发商使用个人数据感到担忧,并已致函OpenAI,要求该公司提供更多信息,澄清关于ChatGPT的一些事情。 ...
智能设备 2023-06-08 10:12:11 -
美股周三:科技股领跌,亚马逊跌超4%,谷歌和微软跌超3%
6月8日消息,美国时间周三,美股收盘主要股指涨跌不一,科技股领跌。加拿大央行出人意料地加息,引发了投资者对美联储紧缩政策可能还没有结束的担忧。道琼斯指数收于33665.02点,上涨91...
互联网 2023-06-08 08:05:46 -
打击加密货币意在维护美元SEC主席:我们有美元不需要数字货币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周二表示,美国不需要更多的数字货币,因为已经有了美元数字货币。此前SEC接连对两大加密货币平台币安和Coinbase采取了法律行动,指控他们经营未经授权的证券交易所...
区块链 2023-06-08 0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