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天下网商:大众点评开放的逻辑

互联网 2013-01-24 09:01:49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1月21日,大众点评宣布“大众点评开发者平台”正式上线。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使用包括大众点评的本地商户信息、商户点评、优惠及团购在内的内容用作开发。与其他互联网开放平台不同,大众点评开放的API显得十分“保守”,一名开发者吐槽说:“大众点评虽开放,但节操底线太高了”。

  对于开放平台,大众点评的步子走得十分小心。

  文/i天下网商 徐伟

  1月21日,大众点评宣布“大众点评开发者平台”正式上线。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使用包括大众点评的本地商户信息、商户点评、优惠及团购在内的内容用作开发。与其他互联网开放平台不同,大众点评开放的API显得十分“保守”,一名开发者吐槽说:“大众点评虽开放,但节操底线太高了”。

  面对质疑,大众点评方面解释称属于摸索阶段。事实上,大众点评这种姿态也很容易理解:手握超过5500万名活跃用户,开放的都是他们依靠的“命根子”,必须谨慎。不过有意思的是,即使开放有限,大众点评的开放平台仍在开发者之中引起不小轰动。22日中午,大众点评称:“不到24个小时里,已经有300多家开发者在这个平台进行了注册。”

  那么,这家号称“全球最早建立的独立第三方消费点评网站”到底要做什么?

  做信息的生意

  公开资料显示大众点评网于2003年4月在上海成立,当时的中国电商还处于萌芽阶段,而团购的模式也还远远没有兴起。而作为一家典型的“慢公司”,大众点评主要的业务也集中于生活服务等领域的商户信息、消费优惠以及发布消费评价。商家需要一个平台来展示信息做营销推广,而用户需要一个平台来了解商家信息甚至是希望通过平台来获得一定的优惠。大众点评实质上就充当了一个信息沟通的桥。

  换而言之,大众点评是在做商家与消费者之间信息的生意。在大众点评的模式架构中,其主要盈利包括团购 、优惠券、广告等,大众点评实际上就是在商家与消费者的信息交互中获得收益。

(大众点评模式图)

  大众点评采用的是一种多赢的模式:商家通过大众点评发布信息甚至采取优惠方式获得消费者;消费者通过大众点评网获得商家信息做出合适的选择,在商家的消费和反馈获得一定大众点评的积分,进而收获更多可能的优惠;而大众点评,不仅仅是收获商家的佣金,更重要的是依托已有的活跃的用户收获更多用户,这本身已经是一个良性生态。

  按照CEO张涛的说法,在2008年之前,大众点评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扫街”——通过线下人员将商家信息一一对接,进一步合作。这种类似于搬运工的工作来带的效果就是2008年之后其在服务信息领域的“滚雪球”效应。依托早期长时间的线下积累,大众点评在垂直领域似乎无人能及了。

  互联网之外的挑战者

  从生态学上看,几乎每一个生态系统的改变都从整体环境变量的改变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大众点评依托的是长期的线下积累形成的线上壁垒。但互联网并不是这个正处于信息变革时代的唯一渠道,事实上移动互联网看上去更加适合这种服务信息沟通平台:用户随时随地能够获取商家信息,并直接分享反馈数据,而且未来对于支付的想象空间巨大。

  显然,大众点评也早早看到了移动端的扩张机遇。官方提供的数据显示,大众点评移动客户端累计独立用户数超过5400万,在大众点评所有页面浏览中,移动客户端的浏览量超过60%。

  但5400万的装机量并非就能让大众点评稳坐生活服务类应用第一把交椅,其在移动互联网的最直接的正面对手就是食神摇摇——这是一个在2012年年底宣布装机量超过1000万的APP。食神摇摇由北京乐呵互动开发,因为其用户量爆增和与大众点评的口水战而颇受关注。相对与大众点评,食神摇摇属于一种轻量级应用——没有长期用户积累,只依靠收集第三方信息聚集用户。但就是这款轻量级APP,其依靠细腻的细节设计在年轻一族的手机上获得了一席之地,以至于大众点评一度想收购这家两度融资的小兄弟。

  1000万食神摇摇与5400万大众点评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选手,但是前者的爆发式增长带来的危机感不言而喻。相对于食神摇摇这种轻量级的正面挑战者而言,微信作为一款拥有数亿用户并且还在不断发展的应用,其对整体互联网已有的模式的颠覆性更强。

  关于微信,最直接的想象空间是来源于O2O——这是大众点评所在垂直领域。

  大众点评的思路很清晰——做一个连接商家与用户的信息桥梁,并通过商家的信息展示而盈利。但是问题在于,在移动时代,如果商家有机会直接向消费者展示信息,那么他们还会选择向大众点评付费传递信息吗?

  关于微信,现在商家应用不多,但是优势很明显:消费者与商家能够直接一对一交流,而且商家的信息传递不需要(至少暂时不需要)付费。而另一方面,对于大众点评对于商家点评的公共展示功能,如果微信想要推动商业化,这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加之微信的用户巨大,用户也许希望用更少的应用来实现更多的功能,从这点看,大众点评所依靠的商家基础完全可能被瓦解掉。

  或许,不只是微信和食神摇摇,每一次内容的拥有者在新渠道的布局未完全之前,它随时面临着被颠覆的风险。

  开放:或为先发制人

  i天下网商了解到,在此次大众点评开放平台推出之前,大众点评就已经做过内测,此次开放也是早在计划之中。

  早在2012年年初,大众点评就透露要做开放平台。在2012年3月,CEO张涛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出大众点评将会成为一个平台。他说:“在这个平台里面有些事情我们会做,有一些事情我们做不好,未来将会成为一个生态链。”

  而大众点评产品及运营副总裁姜跃平也解释说:“O2O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用户和商户的需求很多,不是点评一个团队能够独立满足的。有更多的开发者一起努力,从不同的角度积极探索,这个领域才能更快速和健康地发展壮大。”

  虽然关于大众点评开放的原因繁多,但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大众点评面临的是一个渠道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大徐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时代。虽然目前大众点评拥有优质的商家和客户资源,但是移动时代输出渠道过窄却成为了一个瓶颈。

  “一个积累了十年的CP,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仅仅是自家一个APP的能量释放是不够的。”一位互联网人士如此评论,“大众点评需要的是一批开发者。”

  这看上去更像是一场防御战:大众点评通过开放,通过自有的优质资源吸引开发者,然后为用户提供多种应用,而这些应用再反过来给大众点评制造内容形成资源。如果说其在互联网通过与消费者、商家形成的仅仅是一种简单环形关系,那么未来的大众点评可能更像是一张网,在不同的节点分发数据,而自己则处于网状核心。而从另一个角度上讲,大众点评所希望形成的不仅仅是一种能够“包围用户”的架构,而是一种习惯:当新的平台(比如微信)也推出类似的功能的时候,用户不愿意放弃原有的应用习惯。

  “抢在前面,大众点评就赢了。”该互联网人士评论到。

标签: 下网 大众 点评 开放 逻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