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一周易评》是站长搜索科技频道小编们就本周发生的一件新闻事件阐述个人观点的新栏目。栏目将秉承“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但若其中存在主观性陈述,将仅代表小编个人意见
引言:《一周易评》是站长搜索科技频道小编们就本周发生的一件新闻事件阐述个人观点的新栏目。栏目将秉承“用事实说话”的原则,但若其中存在主观性陈述,将仅代表小编个人意见。本周因为是微软BUILD大会,难免出现很多技术性评论。不过从上周易评来看网友的技术底蕴高到爆表,还望网友们继续积极参与、踊跃吐槽。
微软这个老流氓也从良了。不知道当年为抗议微软代码垄断,拿着开源海报在盖茨面前大声疾呼的王开源看到这一切会不会老泪纵横。
一年一度的BUILD开发者大会本周在旧金山举行。本届的BUILD大会微软展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气质,不仅仅是换了CEO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微软不在是你认识的微软了。微软将以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方式对待软件开发,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开篇小编之所以有此感叹是因为从DOS到Windows,曾经的微软基本就是一个软件流氓。
我们都知道微软把Windows内核代码弄得漏洞百出,因为即使我们看不到代码,也能看到微软官网上Windows一年会出多少的漏洞,更甚的是微软这些人永远都有打不完的补丁。Windows著名的蓝屏就是因为内核代码的稳定性不好,也就是说用户做点什么微软内核工程师没想到的事情,这内核就恐慌了然后变蓝了。其实开源社区最大的好处就是会有软件工程师帮你免费测试代码,甚至是直接递交解决方案供软件开发方审核。
其实Windows跟DOS比还算小巫见大巫了。微软在草创初期,也干了不少龌龊事。首先,MS-DOS系统最开始不是微软开发的而是基于一款叫做86-DOS的系统。微软当年用五万美元(当然后来因为跟86-DOS母公司Digital Research打官司又赔了100万美元)买下这款操作系统的使用权,然后转卖给IBM大赚一笔。
微软在这里龌龊的地方是当年IBM先找上的Digital Research,只是价钱没谈拢而作罢。于是,IBM又找上了比尔•盖茨,问他有没有类似的系统。盖茨没有直接回绝而是采取缓兵之计,一方面拖住IBM,一方面跟Digital Research购买86-DOS的授权。之后,保罗•艾伦和比尔•盖茨在86-DOS基础上为IBM做了些客制化(其实核心代码差不多)卖给了IBM。86-DOS母公司Digital Research发现自己吃了亏,正要打官司。无奈比尔•盖茨已经与IBM结成联盟全力打压Digital Research,最后后者不得不淡出。所以说,在IT界鸡贼永远比技术要重要,耍猴永远比底蕴重要。再后面,就是乔布斯与比尔•盖茨的恩怨情仇了。本来为苹果电脑写软件的盖茨,直接弄了自己的图形化界面操作系统,也就是后来的Windows。不过再讲过去的事,就有点离题太远了,小编只是想表达当年对微软这个流氓的一腔愤慨。2014年,DOS已经开源,恩怨情仇已烟消云散。
图一)微软开源采纳情况
上图是昨天微软自己公布的开源故事。我们可以看到2004年微软已经有计划的拥抱开源社区,积极参与到开源社区的每一个环节。2015年由于微软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软件业务受到了开源软件的强势冲击,不得不把自己直接转化为一家完全开源的公司。昨天,BUILD大会上微软已经宣布云端将全部开源。所有微软应用都可以在基于Linux的服务器上运行,这在以前简直是天方夜谭。小编可以在这里铁口直断,不出两年所有微软软件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都将全部开源。说到这里,不得不捎带提一下开源之于开发者的重大意义,要不然网友可能会听的云里雾里。
什么是开源?
有很多人把开源软件(Open Source Software)和自由软件(Free Software)混为一谈。其实开源软件并不一定要免费,根据基于的协议的不同,比如GPL、Apache、BSD和Mozilla等。每种开源协议对软件的开源约束性不同。比如苹果的开源协议就只要求自家的软件源代码可见,既不要求免费也不要求使用其软件代码的人要继续开源下去。当然苹果有其他协议保护自己的代码版权,但是有了Mac电脑也就意味着你能看到所有Mac操作系统的源代码。
图二)盖茨与斯托曼在每个方面都形成鲜明对比
提到开源这个概念,就不能不提一位大神理查德•斯托曼。斯托曼当年最初为麻省理工学院AI实验室工作,那时的软件开发基本基于黑客之间的免费授权。后来由于商业软件的冲击,这种免费授权的方式基本土崩瓦解。偏执狂的斯托曼面对这种情况义愤填膺,于是发表了著名的GNU宣言。更提出了Copyleft的免费概念与Copyright版权的概念争锋相对。斯托曼的主旨意念就是所有软件必须开放源代码,并且使用开源代码的软件也必须开源下去。他的宣言,感召了当年还在上大学的Linus,于是将自己半成品的Linux源代码交给了开源社区,后来也就形成了今天移动和服务器操作系统Linux内核占据大部分江山的局面。不过今天的开源社区大部分与Copyleft的概念已经分道扬镳,就连斯托曼本人也为了填饱肚子创办了自由软件基金会,放弃了软件完全免费的要求。但是开源的概念已经在软件开发人员的心中生根发芽并壮大起来。
如今的开源社区已经十分强大,比如昨天出现的Docker虚拟化工具、Linux操作系统、Android或者是云端领域大热的Openstack每年都会举行自己的软件开发大会。这些开发盛会每次都会吸引大量的开发者以及大型科技公司参与。代码的贡献者也已经超越了原来的单兵作战,像IBM这种公司设置会单独设立一个部门为某个开源社区贡献代码,就连我们国内的软件巨头也经常会出现在开源软件代码贡献率的前十名。当然,这些充当代码贡献者的公司并不是傻子,所有人都是为了最终有一天软件火了,未来作为代码贡献者会享受到特殊的授权或者大大降低开发成本,也就是大笔大笔的银子进账。
微软开源只剩底裤
周三Build大会上,可能很多人都会忽略几个细节。首先是Docker的CEO对于微软主动找上门来进行合作有多么的惊讶。他一连串发出了五个惊叹,本来Docker最初的想法只是兼容Linux(毕竟Docker最初的架构基于Linux Container,并且用谷歌最新的GO语言编写。),但是微软低三下四的前来询问自己的Hyper-V架构是否也能Docker化。后来,微软甚至组建专门的部门来对Windows应用的API(应用程序接口)进行重写,以方便在Docker上启动。
另外,微软的副总裁在大会上秀出一张PPT,里面的内容展示了微软Azure云与亚马逊AWS云的对比。两年前,微软就可以支持用户的应用同时在自己的私有云以及微软的Azure公有云上运行。而亚马逊相较之下还更封闭,只允许用户在AWS中运行应用程序。曾经微软把自己的操作系统牢牢锁死,任何第三方编程者想要编写相关软件,都要使用微软提供的既不易用、效率又不高的API。而如今,微软向人们炫耀的是自己的产品可以兼容多少其他公司的平台。
所以,忘了曾经那个旧微软吧,微软已经迈入了新的纪元。
新世代的开发者们喜欢将不同的编程语言、不同的工具和不同的架构融合在一起,创造出效率更高且代码维护更加便捷的软件。微软已经意识到,为了吸引更多的企业使用Azure云,它需要向那些希望尝试最新软件和数据库技术的用户做出妥协。这些开发人员讨厌被强制封闭在某些编程框架里的感觉。微软已经将全部赌注压在云计算上,摇钱树Windows目前营收正在下滑,微软寄望云计算的增长可以弥补自己在业绩上的损失。
除了云计算,微软的.NET内核还将支持Linux和Mac平台。其实这在技术上并不难。毕竟.NET当年就是基于Java的虚拟机架构概念设计,所有的C#代码都在.NET轻量级虚拟机中运行。之所以,一直无法兼容其它平台,唯一的原因就是微软不想。微软传统上反对任何开放式平台,此举旨在为自己的开发平台赢得更多的开发者,毕竟固守.NET和C#的开发人员已经寥寥无几。现在,开发人员终于可以利用微软的开发套件创建在多种平台上运行的软件,而不是非要在Linux、Mac和Windows之间做出选择。同时,另一点好处就是,开发人员加入新.NET框架的测试,就可以尽量减少bug和安全漏洞的产生。
有了更加开放的.NET架构,微软算是提供了Windows兼容iOS或Android应用程序的前置条件。于是微软公司几乎同一时间宣布,开发者可以在Windows 10中完全重用iOS和Android的代码。有关这部分小编特意去微软官网查阅了相关资料,无论如何二次编译都是需要的。更确切的来说,微软是将iOS的Objective C和Android的Java或C++当做更高级的语言进行了翻译,然后再重新编译成二进制文件。希望网友不要纠结这到底是兼容还是移植,其实说这是兼容并不过分,代码重用对于开发者来说已经是心满意足。毕竟,如果像阿里云操作系统一样可以直接安装Android文件,傻子都知道系统底层使用了谷歌的东西,不被谷歌告死才怪。
现场演示中,移植iOS和Android代码是一个十分简单的过程。《糖果粉碎传奇》所使用的IUKit和Core Animation架构在Windows 10中表现优秀。利用IUKit和Core Animation框架所产生的视觉效果和动画渲染被完美保留。但是,对于所有API的翻译是否能够真如微软所说,小编要为此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毕竟没有苹果和谷歌的帮助对于API的翻译准确性值得怀疑。就连微软自己也说链接到谷歌Play或者使用地图和定位功能的应用程序仍然会遇到问题。
不过,移植iOS和Android到Windows 10上的这两个项目Astoria和Islandwood都是开源项目。这样的开源社区如果能够吸引到足够的开发者,Windows 10对iOS和Android的完美兼容应该不远矣。应该。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利用iOS代码开发人员可以创建通用的Windows应用程序,而Astoria项目则只允许Android应用移植到Windows 10手机版。
微软这次Build大会所倒出的干货未来很有可能成为改变目前软件业游戏规则的关键。无论如何小编都要给重生的微软和新CEO纳德拉鼓鼓掌。如今的微软除了Windows内核这层底裤外,已经可以说完全开放,不仅开放还兼容并包。不过到底效果如何只有时间才能告诉我们答案。
微软黑科技HoloLens
虽然这款产品的诞生可能与本文所要谈的开源关系不大,但是其华丽丽的外表以及划时代的创新让小编还是不得不顺带聊几句。
HoloLens与目前大多数虚拟现实设备不同,而是属于现实增强门类。微软利用半透明的头戴设备让用户看到现实的场景,然后再场景中覆盖上全息图像进行交互。微软的HoloLens之所以让小编觉得惊艳并不是在全息图像的显示上而是在于强大的交互。HoloLens利用内置传感器捕获用户的环境信息,麦克风阵列可以捕获语音命令。微软已经开发了景深传感器来理解用户的手势,比如在空中进行点击或浏览等。该设备还配有加速度计、陀螺仪和磁力计与头部跟踪摄像头相结合来处理用户头部的移动,不过这么多的传感器结合在一起却不笨重。
HoloLens不仅拥有传统计算设备所需要的CPU和GPU。为了足以处理周围景深大量的环境数据,微软还推出了自己的全息处理单元(HPU)充当第三种辅助处理器。该处理器主要的功能是分析用户手势并实时构建用户的周围空间坐标。
这种划时代的技术如果成熟可想而知会在电视电影和游戏工业之中大放异彩。但这并不是该设备的全部现实意义,学术界和各种专业场合对于增强现实设备也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目前希望与微软成为HoloLens合作伙伴的机构与公司已经一字排开:迪斯尼和NASA等机构都等着利用这种新技术来为自己的业务领域增添新的动力。周三BUILD大会现场演示的两个例子就足以能够说明问题。HoloLens在医疗教学方面的潜力不可低估而那个向我们走来的Wall-E说不定未来就会走近千家万户。
当然,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横亘在HoloLens与用户之间还有许多障碍需要跨越。首先设备的使用时间就是一个巨大问题。无任何外设链接与数据传输,电池如何保障设备的使用时间还不得而知。如果是一款每隔几个小时就要充一次电的设备,应该也无法成为民用级消费产品。另外,用户在佩戴不正确的情况下,很容易产生眩晕感,如何保证设备佩戴的舒适度也是微软未来需要考量的问题。
谷歌眼镜的前车之鉴表明仅靠噱头性的创新并不能立足大众消费市场。大众级消费品最需要的还是实用性。不过,看到微软推出这样一款具有划时代的产品,小编还是十分兴奋的。虽然它有这样或那样的不完美,但是所有具有时代意义的创新都是这样起步的。而且近几年的电子消费品市场已经很久没有让人见到令人兴奋的产品,一直都在搭创新末班车的微软能给出这样的大作还是需要鼓励一下的。
结语
微软本次BUILD大会的主题总而言之就是“革命”二字,不仅用开源来革自己的命,还用HoloLens这种黑科技来革时代的命。但是,资本市场讲究的真金白银。开源与创新很容易获得大众的关注与喝彩,但如何转化革新为利润还是微软需要思考的事情。目前这世界上纯粹依靠开发维护开源软件的公司都赚不到什么钱。就拿那么多的Linux发行版来说,真正能算得上赚钱的只有RedHat,就连Ubuntu也基本处于一种盈亏平衡点。像谷歌和苹果公司,都有其他的手段将开源转化为对业务的促进方式。谷歌这家广告公司只要引起用户的注意就够了,无论是Android还是谷歌眼镜做出来就是为了搭建生态圈让你来点击广告。苹果不用说优秀的硬件产品才是利润的主要来源。微软呢?以软件为主的业务模式(收购Lumia让微软只是大亏特亏)真的经得起如此折腾吗?云计算或许是条出路,但路上强手如林。所以最后一句,祝福微软,且行且珍惜。
(秉翰)
回应网友: 1.
如假包换真小编,不信请百度。
2.
易评读者技术底蕴高到报表(真心称赞),本期斗胆增加技术细节,如有不适请积极吐槽,下期将积极改正。
3.
网友还有什么想聊的,可以提意见,会结合当周新闻事件做结合。
4.
同学放心,到时肯定会帮您跟领导转达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