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通缉犯哪里走! 广州试点人脸识别反恐

趣科技 2015-06-03 04:36:4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公共安全的维护将再添利器。记者6月1日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获悉,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用于反恐活动中,该技术为动态识别,每秒钟能够识别5个人的身份

公共安全的维护将再添利器。记者6月1日从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获悉,目前“人脸识别技术”已经用于反恐活动中,该技术为动态识别,每秒钟能够识别5个人的身份。今年6月份将在广州地铁站进行试点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究员田青对记者介绍,过去,不管是安检或者是警察破案时,对着视频只能人工识别犯罪嫌疑人,而今后这一现状将会被改变。

每秒可识别5个人,曾用于全国两会、APEC等

田青介绍,人脸识别系统的推广将使得“追捕逃犯”不再是海底捞针。该研究院开发的名为“面向未来”的人脸识别系统通过便捷的采集终端,高比对准确率以及丰富的应用接口,构建网络世界的职能身份管理。

据悉,“人脸识别”是一种动态识别,一秒钟抓取5桢,识别速度是每次200毫秒。这意味着,每秒钟能够识别5个人的身份。

田青介绍,目前,在维护公共安全以及打击恐怖主义的活动中,已经应用了“人脸识别”技术,目前我国的人脸识别技术水平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此前,该技术已应用于国内一些大型活动之中,如APEC会议、全国两会与博鳌论坛等等。

田青表示,如果进行全国普及,目前技术上是没问题的,但是要看实际需要。一般而言,只有涉及国家安全和公共安全的时候才需要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因此可以预计未来机场、地铁、汽车站和火车站将会用上“人脸识别系统”。

数据库资料基于被通缉者或逃犯

值得注意的是,该款“人脸识别”系统的数据库内是被通缉或者逃犯的数据资料。因此,如若数据库中没有资料的人脸将不会被识别。田青表示,一旦进行推广普及,全国各地的数据库也可进行联网。

此外,田青表示,目前北京市公安局和广州地铁等都对该技术表示了兴趣。在6月中旬,该款产品将到广州地铁站进行试点。

公安部第一研究所被誉为“网络安全的国家队”。早在2002年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就开展了人脸识别测试技术研究工作,同年在我国首次开展定期的人脸识别产品的测评工作,开创人脸识别在我国证件的应用模式,推动了我国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与技术进步。

标签: 通缉 哪里 广州 试点 人脸 识别 反恐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