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马云高调来到美国,为阿里巴巴的平台做推广,但倒更像是给中国兴起的中产阶级做代言。他一路上各种宣讲,都是在强调中国的中产阶级给美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商机
6月初,马云高调来到美国,为阿里巴巴的平台做推广,但倒更像是给中国兴起的中产阶级做代言。他一路上各种宣讲,都是在强调中国的中产阶级给美国中小企业带来的商机。
根据联合国的数据分析,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城市人口中只有4%的人可以算作是中产阶级。这个比例在2012年已经上升到了约三分之二。预计到了2022年,这个比例还会上涨到75%,达到6.3亿人,差不多是美国现在人口的两倍。中国中产阶级的崛起形成了巨大的消费群体,代表着巨大的消费能力。而今天,即使马云不来美国宣传,美国的科技企业也早早盯上了兴起的中国中产阶级,把这看作是自己发展的一个新机会。
当然,美国的跨国企业对中国并不陌生,但是和二三十年前不同的是,中国不再是以代工厂的乙方身份去争抢海外企业手上的订单,而是华丽转身成了美国企业争相讨好的买家。开始进军中国的这些企业,纷纷打出健康、智能和高端等一些吸引中产阶级的招牌。
比如,一直专注于美国本土市场的Fitbit去年6月来到中国,它的首席收益官Woody Scal告诉笔者,他们意识到中国的消费者,特别是中产阶级的健康意识越来越高,同时糖尿病等发达国家多发疾病的发病率提高,已经接近美国水平。如何保持健康的、更好的生活方式已经成为中国城市居民热衷的话题,这也正好是他们想要针对的市场和人群。
除了Fitbit,还有很多包括Pebble这样的可穿戴产品的开发商开始着眼中国。很多人分析,由于Apple Watch的上市,让这些公司开始考虑进军美国市场以外的市场――中国兴起的中产阶级带来了和美国类似的巨大消费人群,让他们认为中国可以让自己在强敌来临之时,依然有生存,甚至是成长的机会。
但是中国市场是不是真的像他们期待的那样,是一块轻而易举就能吃到口的肥肉?中国本土企业也伴随着中产阶级的兴起而成长。海外公司来袭的同时,可以看到中国本土的科技公司拿出一系列产品来“捍卫疆土”。小米很早就成为中国畅销的智能手机生产商,还在去年推出了自己的智能手环――米环。据华米CEO黄汪透漏,截止到今年6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小米手环总出货量突破了600万枚。除了小米,还有华为等企业陆续推出本土手环产品,让中国市场也变得非常拥挤,竞争激烈。海外品牌还有机会吗?
相比于海外产品,现在本土品牌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相比于Fitbit 1998元人民币的标价,小米手环售价只要79元,不到前者的二十分之一。说到这个问题,Woody Scal表示,Fitbit取胜的是功能,而不是价格。他认为,可穿戴电子产品不光是硬件,更重要的是它的软件,消费者买的不是单纯的一个物件,而是一系列功能。Fitbit三分之二的工程师都是在做软件开发,而非硬件。但是,显然小米的价格优势已经带来了一个强大的威胁。
亚马逊产品界面设计师于佳馨曾参与过Pebble产品的中国本土化开发。她认为,中美科技企业的设计思路非常不同,因此形成了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她告诉笔者,中国的品牌,比如小米,它们的设计思路就是以帮用户解决问题为主导。相比之下,美国的品牌则更注重创造一个新的交互方式、新的需求,去引领产品设计的新方向,苹果就是一个代表。
当然,这两个方向并不矛盾,都有存在的必要。开发产品,当然要能解决客户实际遇到的问题,但是产品设计又不能完全被客户牵着鼻子跑,否则就很难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在现在的中国经济生态下,小米面向的市场可能更加大众,而美国的科技产品可能相对更加受到注重品质的高端消费人群的欢迎。
在这种种的竞争背后,最后的受益者还是中国的消费者――崛起的中产阶级们。他们将最终决定未来科技产品的竞争方向,决定谁会是最后的赢家,同时成为科技产业的一股新的推动力量。
标签: 外来 尚在 中国 如何 念经 Fitbit PK 小米 手环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