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改变了现在 三十年前的“愚蠢”科研项目

趣科技 2015-12-04 21:31:23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触屏你可以用两个手指控制,在手机的相册里随意缩放查看照片中动人的细节――这样做简直是太方便了!发明触屏以及多点触控的人简直应该被全世界的智能手机用户奉为神明!然而你可能不会想到,五十年前的时候,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一个致力于科技,媒体,科学,艺术和设计融合的跨学科研究室――在全世界首先设想并研究了触摸屏技术时,人们曾经觉得这种屏幕是愚蠢的发明。“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麻省理工大学的学者们开始研究触控的技术,希望能够发明一种玻璃屏幕,能够知道自己被手指触摸,什么地方被触摸,以及同时被多个手指触摸

触屏

你可以用两个手指控制,在手机的相册里随意缩放查看照片中动人的细节――这样做简直是太方便了!发明触屏以及多点触控的人简直应该被全世界的智能手机用户奉为神明!

然而你可能不会想到,五十年前的时候,MIT Media Lab――麻省理工大学媒体实验室,一个致力于科技,媒体,科学,艺术和设计融合的跨学科研究室――在全世界首先设想并研究了触摸屏技术时,人们曾经觉得这种屏幕是愚蠢的发明。

“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时候,麻省理工大学的学者们开始研究触控的技术,希望能够发明一种玻璃屏幕,能够知道自己被手指触摸,什么地方被触摸,以及同时被多个手指触摸。”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对《连线》杂志讲道,他是MIT Media Lab的联合创办人及首任总监。

MIT Media Lab现任总监伊藤穰一(Joi Ito)则透露,当时的人们觉得,在被用于“观看”的屏幕上指指点点,留下难看的指纹,是一种傻帽的行为。

五十年后,随着iPhone的流行,大街小巷上的人们使用的手机,以及用于消费内容的iPad和其他平板电脑,也同样支持手指触摸操作,触摸成为用户在这些设备上最主要的交互方式。

没有人觉得触摸“傻”――谁的手机还是按键功能机?那才傻呢。

E Ink电子墨水屏

电子阅读器为热爱读书的人们开启了另一种阅读体验,小小的屏幕和书本差不太多,文字的显示效果和屏幕的触摸感受也和纸书极为相近。

实际上,电子阅读器以及各种低成本的可穿戴设备,比如Pebble智能手表,所搭载的电子墨水屏(E Ink Display)所依赖的技术是MIT Media Lab最先开始研究的。这家实验室创立之初的愿景就是“传播与资讯通讯科技终将汇聚合一”。

但如果用更广泛的视角来审视电子墨水屏技术,其实它体现了人类已经可以在分子级的尺寸上实现精确的“印制”工作。万变不离其宗,利用原理相同或相近的技术,基因学研究者和工作者现在可以将基因信息封装到芯片的半导体电路板上,制成“基因芯片”,对基因合成和蛋白质的表达进行精确的调控。通过这样的技术,过去基因合成工作的规模化障碍被移除,最终人类将因此获益。

你可能无法想象,一家冠名以“媒体实验室”机构的研究成果,竟然在多少年后为基因工程学实务带来了如此大的进步。

Lego Mindstorms乐高“头脑风暴”教育机器人

可编程积木→可编程机器人可能是国内外近年来最热门的儿童科技玩具。程序员最爱把这类玩具拿回家虐待自己的孩子,尽管孩子有时候并非和自己一样对编程感兴趣……

这类产品的开山者,即是在玩具界历史悠久大名鼎鼎的乐高开发的“头脑风暴”(Lego Mindstorms,亦有译作“思维风暴”、“智力风暴”)。这种可编程积木玩具,实际上是乐高公司与MIT Media Lab共同合作的产物。

MIT CS博士米切尔・瑞斯尼克教授是当时该项目的创始成员之一,他在MIT Media Lab的研究小组名为“终身幼儿园”,为学龄儿童开发具有高科技含量的玩具和教学工具,“头脑风暴”的前身以及核心元件可编程式积木即诞生于该小组。早在1984年,他的研究小组就开始将乐高积木和电脑相连,用电脑上的程序通过他的老师西蒙・珀派特发明的Logo语言来控制乐高积木,因此这种积木最初的名字曾经叫“Lego Logo”。

初代产品于1998年推出,之后“头脑风暴”系列可编程积木/机器人产品系列已经延续了将近20年。上个月,乐高刚刚发布了“头脑风暴”EV3 Programmer应用,帮助孩童在iPad上控制自己组装起来的乐高EV3机器人,参与到富有冒险性的游戏旅程当中,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成就感。

Guitar Hero吉他英雄……?

在MIT念书的几年时间里,伊兰・伊格齐不仅认识了他最重要的朋友和合伙人阿莱克斯・雷格普洛斯,还为他今后职业生涯中最成功的作品奠定了基础。他们俩为人所熟悉的身份是《吉他英雄》、《摇滚乐队》两款畅销的音乐类主机游戏的缔造者,音乐游戏厂商Harmonix的联合创始人,不为人知的身份则是MIT Media Lab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两名研究员。

彼时,他和雷格普洛斯的小组研究的核心是分解音乐,也即研究怎样将音乐的元素分离、标签化并重新排列组合,让没有音乐专业知识的人也能够有意义地去控制,在电脑上模拟现实中创造音乐的娱乐。

后来的事情很多人都知道了:Harmonix在2005推出初代《吉他英雄》,销售了980万套,带来了超过10亿美元的营收。知名金属摇滚乐队Metallica发行《Death Magnetic》专辑CD的时候,同时还发行了售价17.99美元的吉他英雄音乐包,一周的时间就卖出了49万套。

透过游戏中的虚拟形象,玩家手中握着的仿照吉他制造的“游戏手柄”,感觉自己就站在台上,握着名贵的吉他弹奏着沁人心脾的Solo,面对着人山人海的观众和激情四溢的Pogo……通过吉他英雄,歌迷们找到了与心爱的偶像互动的新方式。

Google Glass、Oculus和三星智能手表?

40年前的MIT Media Lab,当代可穿戴设备行业的黄埔军校。

MIT人类运动实验室和媒体实验室创业者项目的总监阿莱克斯・本特兰(Alex Pentland)现在已经头发花白,看上去稍显苍老。但这位MIT媒体实验室研究员在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可能是全校最酷的嬉皮士。

你可能会对他眼镜上的那个东西感觉有点熟悉。在MIT Media Lab,他和他的同伴是全世界最早开始研究可穿戴科技的科学家,研究成果后来被Google承袭并推出了Google Glass――他本人也因此被称作Google Glass的教父。

不仅仅是Google Glass。当年MIT Media Lab的可穿戴科技研究成果,以及对这些成果享有专利权的研究者们进入到了各种各样的大型科技/消费电子公司当中,成为了后来许多流行的可穿戴设备的基石,比如三星的智能手表。

这是一张老照片。当年稀奇古怪的研究成果,现在已经以Google Glass和Oculus头显为名成真。

GPS和无人驾驶

在还没有GPS的年代,MIT的研究员捣鼓了一个名叫“后座驾驶员”(Backseat Driver)的项目,和当代的GPS功能差不多,提供可视化的(而且还是3D的)行车导航功能。而当研究员将成果提报给学校负责专利申请的办公室时,同样来自MIT的后者当时认为这样做安全隐患非常大。

再后来,GPS几乎成为了汽车和智能手机的导航标配。“我们发明了GPS,但当时我们没能申请上专利。”伊藤解释道。

但MIT Media Lab并没有因此停止在智慧交通上的探索。最近该实验室一名研究员还发布了一篇有关人工智能驱动的自动驾驶功能应该坚持什么样的道德准则的论文。同样,一边是MIT以应用为导向的学术科研,另一边我们也能够看到,特斯拉、Google等公司都在将这种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成现实。

微信搜索“站长搜索”关注抢6s大礼!下载站长搜索客户端(戳这里)也可参与评论抽楼层大奖!

标签: 变了 现在 三十 年前 愚蠢 科研项目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