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如何让另一半中国人 进入网络时代?

互联网 2016-01-27 05:02:59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方兴东在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中,我指出了当下中国互联网产业一些典型症状。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CNNIC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揭示中国互联网发展陷入困境的真实局势和症结所在

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 方兴东

在本专栏的第一篇文章中,我指出了当下中国互联网产业一些典型症状。本文将通过深入分析CNNIC最新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揭示中国互联网发展陷入困境的真实局势和症结所在。

中国网民增长进入了瓶颈期

每半年一次的CNNIC报告近日公布,内容波澜不惊,人们也熟视无睹。本次报告的确惊喜不多,看点泛泛,基本上是一次常规性的数据更新。但是,真正深入进去,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不少问题值得关注。尤其是对比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中国与全球、农村与城镇、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依然非常富有启示。不但可以映射出整个中国互联网产业以及相关行业的发展状况,而且还可以昭示未来的发展趋势与挑战。今天我们观察和分析中国互联网,不能只看自己,而必须站在全球的视野。从全球范围,察看其中的奥妙,才能够看清楚问题的本质。

为了避免各种数据打架,本文的分析主要基于国际电信联盟(ITU)最新发布的数据和CNNIC的最新报告。

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标志着上网人数历史性地突破了人口的半数,这无疑具有里程碑意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说明了,现在的中国人正式分为两大群体,一半是网民,一半是非网民,半斤八两。一条非常泾渭分明的“数字鸿沟”横亘在我们面前,而且,“鸿沟”的两边规模相当。这既是中国互联网陷入困境的根源,也是当下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结症。可以说,如果我们无法通过非常规的战略性决策,将中国的另一半人民带入网络时代,那么,中国互联网将无法顺利跨越发展困境。忘掉中国互联网标榜的光鲜成绩,正视中国的数字鸿沟,是最高决策层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国网民增长进入了瓶颈期,甚至可以说是冻结期。2015年全年新增网民3951万,增长率6%,高于2014年的增速5%(当年新增网民3117万人)。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最新统计数据,2015年全球网民数量达到31.74亿,比2014年年底的29.37亿增长了8%多。也就是说,中国网民的年度增长率已经连续两年落后于全球的平均增长率。2014年年底互联网普及率高达86.75%的美国,在2014年一年中新增网民1775万,增长率达到7%,真是老当益壮,居然比中国的增速还高。

中国互联网普及率比全球普及率高3.9个百分点。这个数字并不值得骄傲。虽然中国网民数量是绝对的第一大国,相当于前5个发达国家的网民数量的总和,但是,我们的普及率仅仅略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网民普及率处于全球平均水平范围,已经很多年了。虽然这几年中国掀起了智能手机浪潮,智能手机大战成为业界最大的景观,而且崛起了华为、小米等一批智能手机的世界级选手,但是,从网民普及率的提升来看,智能手机“爆炸”的威力并没有真正引爆在中国未上网群体中间,而主要是原有网民的升级换代。所谓的智能手机红利,主要吃的是过去的老本。

中国移动互联网浪潮明显未老先衰。2015年,手机网民6.2亿,占整体网民比例90.1%;新增手机网民6303万,占新增网民的71.5%。这说明手机已经成为绝对第一的上网终端。移动互联网基本完成了全体网民的整体覆盖,但手机新网民相当部分还是PC老网民的转化。这也与最近一年国内智能手机市场增长整体停滞相吻合。接下来几年,只要新增网民不出现新的爆发点,智能手机市场主要争抢的还是更新市场。在这块红海市场,未来的竞争必然更加惨烈。

是什么

阻碍另一半群体“触网”?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问题就是现实的问题,中国数字鸿沟本质上是城乡两元结构的鸿沟。

本次报告对于农村网民简单带过,连惯常的城乡网民普及率对比都没再提及。但是,我们通过对照2015年5月发布的《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还是可以有不少发现。2014年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农村地区34个百分点,分别为62.8%和28.8%。本次CNNIC报告没有发布具体的城乡普及率,我们估算,2015年的大致数据是65%和31%,两者差距依然保持在34%左右。位居前三的北京、上海和广东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达到76.5%、73.1%、72.4%。随后的福建(69.6%)、浙江(65.3%)、天津(63.0% )、辽宁(62.2%)等也达到60%以上。

中国互联网的两极很好地对应了全球发展的两极。根据ITU最新数据,2015年,全球发达国家互联网普及率82.2%,发展中国家普及率为35.3%,全球平均普及率43.4%。全球各区域看,非洲的互联网普及率为20.7%,阿拉伯国家普及率为37.0%,亚太地区为36.9%,欧洲地区为77.6%,美洲地区为66.0%。所以,目前中国农村地区网民普及率还略低于全球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只比非洲的普及率高,大致与亚太地区和阿拉伯国家整体水平相当。而中国城镇互联网普及率已经与欧美基本相当。中国城镇与农村在互联网使用上,形成了类似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两极分化。

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比56.1%。而2015年年底,网民中农村网民占比28.4%,规模为1.95亿,较2014年底增加1694万人,增幅为9.5%;城镇网民占比71.6%,规模为4.93亿,较2014年底增加 2257万人,增幅为4.8%。农村网民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增加,规模增长速度是城镇的2倍,反映出2015年农村互联网进展略有成效,但是依然不够。

更严重的是,与我们隔数字鸿沟相望的另一半群体目前处于冰冻期。2015年新增网民群体中,低龄(19 岁以下)、学生两大最具有学习能力的群体占比分别为46.1%、46.4%,而其他群体基本纹丝不动。对我而言,本次CNNIC报告最让我触动的还是未上网群体的意向调查结果,其他大多数数据都在意料之中,而关于未上网群体的一些调查数据却出人意料,甚至触目惊心。调查显示,非网民不上网的主要原因是不懂电脑/网络(比例为60.0%)、年龄太大/太小(30.8%)。没有电脑等上网设备的比例为9.4%,较2014年底有所下降。而且,非网民中只有11.8%的人表示未来肯定上网或可能上网,高达72.9%的人表示未来肯定不上网或可能不上网。上网意愿如此低,说明当下互联网应用还没有触及中国另一半人口的需求痛点。非网民自身群体特点、上网意愿、网络知识技能水平和区域信息化发展水平是影响非网民上网的重要因素。

“得农村者得天下”

过去中国互联网的爆发式崛起主要依赖于“人口红利”,而不是真正的技术创新和突破。今天中国互联网陷入发展困境的表面原因,也是“人口红利”的消失。但事实上,中国有一半人口还没有上网,依然有巨大的潜力的“人口红利”,只是因为欲振乏力而已。

所以,中国互联网再度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与中国社会与经济再度发展的契机,可能存在一致性,那就是如何让另一半中国人能够进入网络时代。这个问题最简单、直白的说法就是:如何让未上网人口产生强烈的上网意愿?也就是说,互联网如何才能给他们创造全新的价值?

以农村群体为例,互联网主要的潜在价值点非常明显:一是交流沟通的需求。如何让农村人口与进城的亲朋好友,尤其是子辈孙辈们能够实时交流沟通,超越传统的电话通信。免费的微信视频通话已经开始崭露头角。二是娱乐需求。目前农村最主要的娱乐是电视,网络视频和游戏无疑具有很大吸引力。三是电子商务。农村不但深受假冒伪劣产品的侵害,而且并没有享受价格优势和良好服务。农村出身的刘强东无疑是互联网业界大佬中最深有感触的,京东的农村电商战略值得我们期待。上述这三大普遍性的需求,如果能够实现突破,农村互联网这块坚冰就必然会融化。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下一个十年,中国互联网的基本规律就是“得农村者得天下”。腾讯已经捷足先登,京东和阿里也在积极推进。而之前,农村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运营商在努力。但是,最近几年,因为利润考量以及自身压力,运营商在农村的实质进展不大,做政绩文章的花拳绣腿居多。

仅仅依靠市场的力量是不够的,政府非常规的互联网政策,对于破冰也是至关重要。国家新的扶贫计划应该以“互联网”为优先。其中最需要突破的,可能就是广电的政策。截至2014年12月,农村网民上网使用手机的比例最高,为81.9%,农村手机网民规模为1.46亿,比2013年减少了321万,下滑了2.1%。这个结果很令人诧异。很多人都会想当然认为,智能手机可能是中国农村互联网的突破点。但是,事实上,当年深入农村就会发现,一方面,使用智能手机需要的技能可能比电脑要少,但依然不低,智能手机的触摸屏方式和应用商店模式对于农村用户是极大的挑战;另一方面,智能手机需要结合运营商的手机套餐,对于农村用户来说,性价比成为极大的门槛。农村群体最常用的科技产品还是电视机及遥控器。所以,农村互联网要有突破,电视机具有战略性的地位。但是,如果广电坚持一贯的封闭政策,不让足够的市场力量进入,构建足够的创新活力,电视机在农村依然只能眼睁睁地充当互联网浪潮的旁观者。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广电政策不突破,不但直接影响中国农村互联网市场的发展,今后还将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国互联网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编辑 欧阳觅剑)

标签: 如何 一半 中国人 进入 网络时代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