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机器人的未来是共融机器人,它有这3大特点 丁汉

业界动态 2016-08-13 18:00:0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讯 8月13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承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在“机器人与无人机”论坛中分享了他对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丁汉:机器人的未来是共融机器人,它有这3大特点

站长搜索讯 8月13日,由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主办、雷锋网承办的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CCF-GAIR)在深圳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丁汉在“机器人与无人机”论坛中分享了他对共融机器人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

在不同的发展历程中,机器人分别产生了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两个分支。未来它将如何发展?丁汉说,他认为下一代机器人应该同时满足工业和消费需求,人、机器、环境将会实现融合。

学科发展促使机器人的结构、感知、控制等方面产生了新的理论和技术,柔型结构、多模态感知、分布式系统等重点领域均得到突破。丁汉说,未来机器人的主要用途将集中在制造和服务两个领域。原因在于,随着中国从传统农业转向工业生产,工业制造水平和生产效率迫切需要改善;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让老年化问题愈发突出,服务型机器人的需求也在迅速提升。

但眼下机器人产业的现状是,工业机器人还主要在结构化环境下执行操作,服务型机器人也只能从事基本的迎宾工作,它们的功能性和实用性与人们的期望还存很大差距。如何填补二者间的鸿沟?丁汉的答案是“共融机器人”。

“我觉得共融机器人的特点在于与人和环境的融合”,丁汉说,未来机器人能够与作业环境、操作者和其它机器人之间自然互动,自主适应复杂任务和动态环境。他把共融机器人的核心特性总结为三点:

1)柔顺灵巧。要具有顺应性,服从使用者指挥,同时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刚柔耦合;

2)感知能力。要具有多模式传感功能,对广义行为环境具有清晰认知;

3)自主协同能力。要具有个体行为的智能性,同时要有群体协作功能。

人、机器人、环境的融合牵涉到多个因素。丁汉说,一些环节需要做出个体做出自主判断,一些环境又涉及群体互动,要求群体之间进行认知博弈。复杂的使用环境要求共融机器人能够精准地理解使用者的指令。丁汉说,除了需要对复杂环境具有精准的判断,对于服务型机器人而言,它还应能够对人体功能进行延伸,这点对老年用户非常重要。

本届CCF-GAIR峰会将持续两天,以人工智能、无人机与机器人、自动驾驶三个专场论坛为主,超过2000名来自产业界、学术界和投资界人士,针对当下这三大领域的热门话题与趋势展开热议。

标签: 机器 人的 未来 共融 机器人 有这 特点 丁汉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