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Google 上线“事实核查”功能治理假新闻,能管用吗?) 不久前,王思聪甚为无奈地发了这么一条微博, “真希望每天都是4月1号,这样愚民们看到新闻和谣言的时候会稍微动下脑筋分析一下它的真实性,而不是盲目的接受那就是事实。”思聪是苦于总成谣言中的男主角,还偏偏有人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在信息高速流通造谣成本太低的情况下,群众的脑容量也是着实不够用了
(原标题:Google 上线“事实核查”功能治理假新闻,能管用吗?)
不久前,王思聪甚为无奈地发了这么一条微博, “真希望每天都是4月1号,这样愚民们看到新闻和谣言的时候会稍微动下脑筋分析一下它的真实性,而不是盲目的接受那就是事实。”
思聪是苦于总成谣言中的男主角,还偏偏有人信,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更现实的情况可能是,在信息高速流通造谣成本太低的情况下,群众的脑容量也是着实不够用了。
大概也是感同身受,日前,谷歌宣布上线"事实核查"功能。
很显然,这一功能主要通过对搜索结果进行标注,来帮助用户甄别消息――在用户使用Google进行搜索时,结果中会显示这一消息的来源出处,而关于这一消息的验证结果,不管是真的还是假的,都会在搜过结果中被标记出来。
消息核实自然不是一个轻松的工作,谷歌并没有打算亲自上阵,而是通过与诸如Snopes、Politifact这般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构合作来进行网站上的消息核实。据说,它目前已经组织了一个专门的第三方核查机构社区,合作机构的数量已经增加至115家。
此外,消息的发布者如果希望自己在核查标签中拥有一个显著位置,只需要在网站添加一些代码,而用户如果在浏览中发现了事实错误也可以通过反馈链接进行反映。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搜索结果都会被添加核查标签,而不同的用户即使在搜索同一条消息,在该标签已经被验证的情况下,也可能有部分用户看不到这一标签。
据CNBC报道,其实早在去年10月的时候,谷歌就已经在新闻搜索栏目中启用了"事实核查"功能,如今是进一步将其应用到了所有普通搜索结果中。
你大概会问,为什么不干脆就隐去所谓的假消息,要通过 “打码”的方式来个真假对垒,谷歌表示希望借此帮助人们做出更明智理性的判断。
谷歌此番对假新闻拾起鞭子,大概是源于去年的美国大选,要知道,在那期间,戏很足的绝不仅仅是几位剑拔弩张的政客,不少假新闻写手也是搭台唱戏,赚足了眼球,甚至由此衍生出了一门生意,开班授课教你如何炮制新闻。
《华盛顿邮报》就曾援引一位写手的话表示,每千次浏览量有时能带来13~14美元广告收益。6月至8月,当时Facebook上的粉丝还不足15万人,每月能挣1万至4万美元。大选投票日前这半年的收入,顶得上他本人在餐馆当20年服务员。
BuzzFeed也有文章曝光称,在一座你从来没有听说过的仅4.5万人的小镇上,“假新闻点击业”的兴盛另人咂舌,他们有上百个专题网页,针对美国大选发布各种纯假、掺假消息,包揽了其期间的诸多 “大新闻”。
Facebook的 “新闻推送”被指为假新闻猖獗的最大 “助攻”。原因是其以避免人为偏见为由,将“新闻推送”内容完全交由这套复杂算法决定。但这套算法可以算流量算互动性算广告提成,却无法判断内容真假,为假新闻制造者提供了更大牟利空间。
所幸的是,Facebook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去年 11 月它宣布禁止假新闻网站加入其广告平台,并且在今年3月份上线了“争议标签”功能,标记假新闻,提醒用户被标记的消息存在争议,并将争议信息交由第三方信息机构核查。
造谣分分钟,辟谣累成狗,两家引入的第三方核查及标记功能能还群众一双雪亮眼睛吗,现在还太难说,就现在的实际体验来看,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能感觉到相关功能的存在。
但是,有行动,总归是好的。所以百度,你还在等什么呢?
当然,放国内,还有一个尴尬的情况是,现如今不少公司已经将“放消息-辟谣-做实”的套路玩得溜溜转,“谣言即预言”,真要是引入这功能,第三方的工作量想必也是大了去了。
标签: Google 上线 事实 核查 功能 治理 新闻 管用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