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维基百科创始人要用维基模式做新闻,运营全靠读者自愿捐款) 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图片来源/techcrunch元婕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Jimmy Wales准备推出新网站,要打造生产高质量新闻的新商业模式
(原标题:维基百科创始人要用维基模式做新闻,运营全靠读者自愿捐款)
维基百科创始人Jimmy Wales。图片来源/techcrunch
元婕
维基百科创始人之一Jimmy Wales准备推出新网站,要打造生产高质量新闻的新商业模式。
有鉴于当前网络上假新闻的泛滥现状,Wales于日前宣布,要成立一个非营利、众筹性质的新闻网站,让专业记者和志愿者携手编写新闻故事。
Wales在公告中表示,这个网站名为Wikitribune(意为“维基讲坛”),将不会引入任何广告,完全由读者自愿捐款来维持运营。
听起来挺不切实际的,似乎太理想主义了。
事实上,这就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项目。不过,其它看起来同样理想化的众包项目,比如最有名的维基百科,今年已经十六岁了;倡导开源软件的趋势,也已给软件世界带来了深刻的变革。时间证明,理想也能有生存空间。
多年来,我都在研究众筹模式的可行性,从基于回报的平台(如Kickstarter)到股权类众筹平台(如Kickstarter),再到今天就区块链展开的种种实验(如Bitcoin、Ethereum和其他加密货币),我虽不情愿,还是得在这里指出一点――Jimmy Wales的Wikitribune注定任重道远。
先说明一点,我觉得Wales的一个观点是对的。如他所言,新闻已经一败涂地(“The news is broken”)。
简单来说,新闻业在付费广告和传播发行方面的表现正急转直下,导致新闻编辑部大量裁员,进一步危及高质量新闻的产出。然而,这个时代最需要的正是优质新闻,因此需要有人挺身而出。于是,Jimmy Wales联合一帮弟兄,打算通过Wikitribune来解决新闻业的燃眉之急。
再次重申,我在此质疑的并非专业记者和自愿核查新闻的志愿者的资质,也不是其他加入协作的成员;我欣赏他们致力于共同生产出有可读性、可信度的高质量内容,尤其那些能在文中详细注明所引用材料来源的文章。
我担忧的,是如何才能设计出一套激励机制,让理想能够取得长期的成功并持续发展。
按照现在公布的计划,Wikitribune首先需要募集到足够多的捐款,才够招募十个专业记者。然而,要协调甚至壮大一只记者队伍或许并非易事。要想确保优质、及时的读者反馈,还要吸引到足够多的款项以支持长期的调查项目,这需要打造一个足够投入且坚定的读者社区。
此外,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我们需要多少读者参与编写,才足够打造一个强大的数字新闻编辑室,足以持续生产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让新闻内容有意义、有创意、有时效性,并且人人愿意看?他们又该如何跟当前大多免费的网络新闻较一高下?
除了专业记者,我们还需要考虑其他有可能参与新闻产出的人:照片编辑,视频编辑,内容和语法的校对员,等等等等。一个平台要想成功,要不需要设计好提供金钱鼓励的机制,要不需要培养一个凝聚力足够强的线上社群。当然,两者兼有就更好了。
在推崇区块链或其他加密货币的社群中,许多相互联系的社会试验正在上演。比特币告诉世界,光靠一人之力也能结合密码学和博弈理论,独立开发出安全的全球交易平台,并且后来启发了现在的不同初创公司和开源团队,共同建立更强大的去中心化互联网,类似的项目团队包括Blockstack、Filecoin、Protocol Labs还有Basic Attention Token。
同理,新闻业的新团队也有可能彻底变革内容生成、分发、消费和线上奖赏的模式。
当然,我们还需要一些基础设施的支持,才能用加密货币来重新确立新的广告、线上支付、云服务、身份确认和信誉系统,而当前一切才方兴未艾。长此以往,整个社会如何获得、汇集和奖励信息及其他数字产品的方式也难逃变革的大趋势,新闻也是其中之一。
最终,Wikitribune或是其他基于加密货币的平台都有望实现其愿景。在当今技术的加持下,打造优质新闻平台并非镜花水月。但是,这个理想注定需要时间,也需要多个组织和多次试验性的尝试,才有可能迎来最后的成功。(本文首发钛媒体,原文作者Christian Catalini,译者陈倩敏编自techcrunch.com。)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