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下一代还会进书店吗

互联网 2017-07-23 09:15:12 转载来源: 北京晨报

(原标题:李兆忠 下一代还会进书店吗?)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评论家。日前,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去世,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实体书店的关注和讨论,诚品作为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转型的标志性企业,在实体书店整体凋零的环境中坚守多年,成为众多书店学习的对象

(原标题:李兆忠 下一代还会书店吗?)


李兆忠   中国社科院学研究所研究员,评论家。

日前,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去世,再次引发了人们对于实体书店的关注和讨论,诚品作为互联网时代实体书店转型的标志性企业,在实体书店整体凋零的环境中坚守多年,成为众多书店学习的对象。

在这个大时代里,诚品的坚守尤为可贵,然而却无法扭转实体书店的整体颓境。支持实体书店艰难经营的,更多是那些仍旧保留着书店情怀的人们,当从小就生活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们成长起来时,还有人会进书店吗?

电子媒介时代的书店

其实,所有的书店都面临着转型,三联的24小时书店,单向空间的活动讲座,还有形形色色的特色书店,几乎所有的书店都在努力地拓展自身的功能,从单纯的卖书到阅读、休闲、购物、餐饮……越来越多的书店成为综合性的经营体,但书店经营困难的局面仍未改观,李兆忠说:“书店的凋零,不是孤立的现象,而是和阅读方式的变革相关,电子阅读改变了知识传播的生态,不仅实体书店生存维艰,网络书店的处境也不算好。”

变的不是书店,是书籍,李兆忠说:“以前人们到书店是为买书,买书是为了阅读、学习,现在不同,绝大部分的知识可以通过互联网获得,人们不必去读完一本纸质的书就能获得想要的知识和信息。”

尽管每年出版的出版物数量庞大,但即便过去喜欢读书的人,也在逐渐减少阅读纸质书的数量,李兆忠说:“作为一个研究者,读书是我的本职,但即便如此,我阅读纸质书的量也在变少,有时候会觉得,我那么多的藏书都没什么用了,因为很多都有电子版。”

年轻人还会去书店吗

书店的凋零,每每引起人们的感叹,无论学者还是经营者,也都在不断尝试新的经营路径,如诚品一般,在买书之外,附加越来越多的功能。甚至书籍本身也在变化,李兆忠说:“过去的纸质书,主要的功能是传播知识,人们买回去就是为了读,但现在不一样,越来越多的书籍变成了文化产品、艺术品,许多人买这些精美的书籍,并不是为了阅读,而是为了收藏。”

电子书真的替代了纸质书吗?李兆忠说:“也还有很多人喜欢纸质的阅读,甚至仍旧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逛书店的习惯。同时,从我自身的感觉而言,书籍的电子化还不算完善,新书、翻译的书籍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古代典籍就相对差一点儿,电子化的程度还很不够。”

电子化的不足,是不是纸质书和书店的机会呢?在李兆忠看来未必如此,他说:“这做研究的人毕竟是少数,同时,很多人还买纸质书,更多源于对书店的情怀。但网络时代长大的孩子,他们没有书店情怀,他们会逛书店吗?很难说。”

还有谁在坚守纸质书

许多调查数据都在显示,在阅读纸质书方面,中国人普遍较少,而依赖电子阅读更多,现实中,地铁、公交车上,盯着手机屏幕的人,远比拿一本书的人多。

也有调查显示,在一些发达国家,选择阅读纸质书的人更多,真的如此吗?李兆忠说:“以我所见,比如在日本,书店里的人仍旧比较多,读纸质书的也更常见,但我想,电子阅读是大趋势,在未来,他们读纸质书也会越来越少。”

在李兆忠看来,仍旧在坚守的,可能仍旧是学者,他说:“研究者往往需要读完整本书,才能获得相对完整的知识,网上的阅读,很多是碎片化的,阅读一本书中的一部分可以,全部阅读的话,至少到现在为止,纸质书还是更好的选择。”

北京晨报记者 周怀宗

标签: 中国 社科院 学研究所 研究员 下一代 还会 书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