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获得者刘慈欣—— 将目光投向无垠宇宙(走近文化人) 他是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获得者,被称为将中国科幻文学推向新高度的人。 他对中国科幻的未来充满信心
他是科幻文学最高奖雨果奖获得者,被称为将中国科幻文学推向新高度的人。
他对中国科幻的未来充满信心。国力的增强、科技的进步、影视市场的扩大,都赋予了中国科幻早日实现繁荣发展的可能。
所有人都叫他大刘,不管跟他熟不熟,他也乐于接受这个称呼。而他更为人熟知的,是凭借《三体》获得了世界科幻文学的最高奖——雨果奖,被人们看作将中国科幻文学推向新高度的人。
他始终低调、谦和,一如人们惯常想象中的“理工男”,但一聊起与科幻有关的问题就变得很健谈。谈及多年来创作的经验,他说自己只是一个科幻文学爱好者,乐于与大家分享自己想象中的世界。
中国科幻作品会在世界上拥有自己的位置
有人说,2019年的中国电影春节档是属于刘慈欣的。大年初一,将有两部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影登上大银幕,一部是由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流浪地球》,另一部是由他的小说《乡村教师》改编的《疯狂的外星人》。
《流浪地球》讲述了一个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的故事。看完电影,刘慈欣给出了挺高的评价:“从《流浪地球》开始,中国科幻电影正式启航了。”他说,以前中国的科幻片成本较低,构想相对简单,影响力也有限。而《流浪地球》是第一部工业级别的大片,为中国未来科幻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开端。
科幻电影是世界电影中很重要的一个类型,但这么多年来,我国一直没有出现有代表性的科幻片。刘慈欣认为,这与国家的综合实力有一定关系,“比如《流浪地球》里中国人拯救了世界,这在以前的国产电影视角里从未出现。”他说,这种剧情,只会发生在中国快速的现代化进程中,发生在中国迅速崛起背景之下。
对于中国科幻影视的前景,他很乐观。“科幻影视作品面对着巨大的市场和观众群,不用说世界上,单单国内的市场就相当大。”刘慈欣认为,中国科幻影视迟早会迎来繁荣期,并且在世界上也会有自己的位置,“作为科幻小说家,我们要做的就是为科幻影视作品提供最基础的文学想象。”
国力的增强、科技的进步、影视市场的扩大,赋予了中国科幻影视在不远的将来实现繁荣发展的可能。“美国科幻大片曾经创造了很辉煌的历史,但是近年来在流水线生产中渐渐失去了活力,迟早会让中国观众厌倦,这就是我们的机会。”刘慈欣说,把握住机会并不容易,“首先特效必须和好莱坞一样,甚至超过它,其次得有精良的、能打动人的故事。”
优秀的科幻作品能启迪人们的想象力、拓展认知边界
对于中国的科幻文学,刘慈欣却心存忧虑。他认为,虽然中国科幻文学有多种多样的风格,然而读者量小、作家群体小、有影响力的作家作品少。刘慈欣坦言,“中国作协有1万名会员,长期写作、有一定影响力的科幻作家只有二三十位,一本科幻小说卖出一万册、五万册就很不错了。”他勉励写科幻的年轻作家,要写出好作品,功夫应在技巧之外,“不要只看到周围的琐碎,视野要广阔。”
近年来科技的飞速发展,让公众更多地对未知世界产生兴趣,也在推动着科幻文学中科学和人类关系的调整。刘慈欣认为,最初的科幻作品中,新的科学和技术都是正面的形象,可发展到现在,却变得越来越负面。“但我觉得在中国的科幻小说里面,科学很大程度上还是一个能给我们带来光明的形象。从长远的未来看,人类要想生存下去,人类文明要想繁衍下去,都不能离开科学。”刘慈欣说。
中国的科幻文学、科幻电影怎样才能将中国人的价值观和中国的文化基因更好地融入其中,更好地向世界展现?刘慈欣认为,中国的科幻文学要表现自己的文明和文化的背景,优秀的科幻作品将启迪人们的想象力,激发人们的好奇心并拓展认知边界。
“中国文化对宇宙的看法与西方不大相同,西方的科幻文学有浓重的宗教文化背景,而中国文化对宇宙的看法更多是天人合一。另外,中国人为人处世的方式,比如中庸之道,也在科幻文学中有所体现。以前提到中国人的情感文化里有小家意识,强调一亩三分地,但在科幻作品中,我们更需要把中国人的情感放大到广阔的太空背景下。”刘慈欣感慨。
刘 阳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