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性应急事件,是现代社会风险治理的重要课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突发性应急事件,是现代社会风险治理的重要课题。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成为我国治理体系和能力的一次严峻考验。
大数据等现代科学技术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大数据通常是指超出常规分析工具的大规模数据集,其主要特征表现为:规模性 、多样性和高速性。大数据是客观世界及其关系的数据再现或“投射”,其价值应用主要以数据采集、存储、清洗、整合和分析,挖掘出对问题、对象和过程的全面分析,从而为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撑。对此,大数据应用上体现出四个特征: 快速的收集、分析、决策和反应机制;在分析和结论方面有极高的可信度;无论是在个人还是群体的行为预测方面都更有预见性和更高的准确度;数据共享和可多次使用。对当前疫情防控而言,大数据主要以大数据技术和大数据思维方式,提升疫情防控工作的治理能力,使其实现工作系统的数据化和运行机制的透明化,对疫情防控走势做出前瞻性预测,实现结论或问题一目了然的可视化,以及对系统和构成要素的全面把握,从而对疫情防控的过程实现可控和把握,做到“心中有数”。
大数据提升疫情防控治理体系透明化、管理过程化和决策科学化。
科学防控疫情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需要党中央政治领导、各级政府积极主导和不同社会组织、医护人员参与,而且还需要对疫情防控人数、社区、人流、物流等实时数据呈现、分配和协调,可谓层次多样、主体多元、关系复杂,传统单向度、平面性管理思维难以应对突发性疫情防控“数据流”,为此需要实现共享平台的立体化、实时化,并建立动态性的疫情防控工作体系,能够在中央和国家的宏观层面、地区政府的中观层面、各医护单位、科研单位的微观层面动态感知疫情防控的整体态势和准确数据,实现疫情防控工作系统的透明化,提升人民群众的信任度;实现疫情防控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的过程化管理,精准做好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措施成效反馈的双向互动治理工作;实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问题、人员、资源等各要素信息的全面把握,为科学化的制度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数据实证支撑。
大数据提升各级领导干部、各条疫情防控战线人员和群众的自信心与执行力。
根据应急管理理论,突发性危机事件由于引发原因不明、影响面及程度不明、应急性处置措施成效不确定性等因素,极易造成群体性心理恐慌,这对政府的公信力、执行力都是巨大的考验。大数据应用能够实现新冠肺炎疫情扩散区域、病毒传播路径和防控措施透明化,以及实现对人民需求和问题反映的精准把握,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客观真实数据,做出实事求是、有效狙击的“重拳”部署,为疫情防控战线人员提供及时准确信息反馈和疫情态势,增强其责任心、紧迫感和工作聚焦推进力,为人民群众了解疫情严重程度和传播方式,动员人民群众自我科学防护和自觉隔离,增强人民群众对政府科学施策信心和信任。
大数据优越性能够大力提升疫情防控治理能力,成为推进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加速器”。
为此,针对当前疫情防控面临的系统调控、资源匹配、部门协商、病毒诊断、人员把控等等突出现实问题,需要运用大数据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治理能力:
首先,各级政府设置疫情防控大数据首席信息官,构建一体化、标准化、智能化的疫情防控信息大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最多报一次”和“数据分享”,达到客观真实、数据溯源和责任到人,形成疫情防控工作的“数据—人—资源—处置—反馈”的闭合性和互动性治理机制,从而大力提升疫情防控治理能力。其次,运用大数据进行精准施策。实现控制源头、切断传播途径、分级分类诊断救治这些目标离不开大数据支撑,需要运用大数据对疫情动态监测、病毒溯源科学分析、防控救治精准实施、资源匹配合理部署等等,才能实现针对问题和需求的精准匹配和施策,才能实现标本兼治、科学治理和成效出现。最后,运用大数据加强舆情针对性治理,实现人民群众心理安定和社会大局稳定。各级政府官员要遵循网络信息传播规律,基于大数据舆情舆论的反馈效果,进一步完善和优化传播效果,实施精准信息推送和积极舆情舆论引导,积极弘扬一线医护人员、公安辅警等涌现出的感人事迹,实现在党的领导下各级政府、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和赢得胜利的良好局面。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四川省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数字文化与传媒中心研究员,博士)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