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和氢、氦是目前已知的在宇宙早期大爆炸中最早产生的三种元素。原来科学家们猜测,恒星在不断演化中,锂元素会越逐渐消失
锂和氢、氦是目前已知的在宇宙早期大爆炸中最早产生的三种元素。原来科学家们猜测,恒星在不断演化中,锂元素会越逐渐消失。但近年来的观测却否定了这个假设——不少富锂恒星被发现。四十年来,这个谜题一直困扰着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赵刚研究员团队及国际合作者,利用郭守敬望远镜(LAMOST)光谱数据及国际GALAH巡天数据发现,类太阳恒星经过氦闪后普遍可以产生锂元素,解开了类太阳恒星的富锂之谜。这一成果发表在北京时间7月6日晚出版的学术期刊《自然·天文》上。
绝大多数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大约138亿年前发生的宇宙大爆炸,指向了宇宙的起源。因此,一直以来,锂元素是连接宇宙大爆炸、星际物质和恒星的关键元素,对锂元素的研究是宇宙和恒星演化的重要课题。
赵刚解释,宇宙大爆炸时期的锂含量小幅增长,主要是由于高能宇宙射线轰击星际介质中较重的原子核,如碳和氧,将它们分裂成较小的原子,如锂。由于锂在恒星内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参与核反应,再经过与外部大气的混合,因此,研究人员普遍认为最初的锂元素会在恒星生命周期中消失。
早期的一些观测结果也支持了这个结论,比如太阳和地球的组成元素高度相似,且被认为几乎同时形成,但太阳中的锂含量却比地球中的锂含量低了100倍。然而,随着观测技术的进步,人们陆续发现,部分类太阳恒星(在银河系中大约占1/100)大气中的锂含量非常高,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比理论模型预测高出10万倍。
研究人员介绍,研究团队系统地研究了晚期类太阳恒星中锂丰度异常升高的现象。令人惊讶的是,类太阳恒星经过氦闪后锂丰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极为普遍。
氦闪,是类太阳恒星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在恒星演化的晚期,其核心不断积累氦元素,并导致温度和压力持续上升。这个巨大的氦核最终被点燃,发生剧烈失控的核燃烧,就像在恒星内部引爆了一颗氦原子弹,在几分钟内释放出相当于整个银河系的能量。
理论模型预测经历此阶段的恒星锂含量应该非常低,但实际上,观测却发现这些恒星的锂含量平均高出理论预测值的200多倍。研究人员表示,这表明类太阳恒星通过氦闪产生了新的锂元素。在此基础之上,研究提出了一个新的标准来鉴别被称为“富锂巨星”的天体。照此标准,人们在过去40年间所发现的富锂巨星可能只是宇宙中的冰山一角。研究团队负责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赵刚研究员说:“对我们而言,下一步研究的关键是了解锂在氦闪和混合机制之间的核聚变,其中依然包含很多未解之谜。”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