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科技不怕问]为何国内车联网发展未能突破?

业界动态 2014-03-26 13:31:24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编者按:中国物联网大会即将于4月1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将在大会上做主题演讲。在大会开幕前,邬贺铨院士做客《科技不怕问》栏目,回答网友提问

编者按:

中国物联网大会即将于4月1日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将在大会上做主题演讲。在大会开幕前,邬贺铨院士做客《科技不怕问》栏目,回答网友提问。今天为系列第二期,关注车联网。

网友“丰达”:

车联网和智能汽车已经是科技行业的热门词汇,特斯拉以及苹果刚刚推出的Carplay都获得了极高的关注,但仍然没有真正走入寻常百姓家,这是为什么?国内在这方面的进展为何更加缓慢?

[科技不怕问]为何国内车联网发展未能取得突破?

邬贺铨:

车联网不是一个新词儿,的确是智能设备和汽车业发展的一个方向,也是物联网一个很重要的应用领域。但要真正达致车联网时代,实现无人安全驾驶和交通智能调度等等,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且这段路比手机跨越到智能手机的路程要艰险得多。

几个关键性障碍没有突破

车联网牵涉到的软硬件较之智能手机更为广泛和精密。目前,汽车的自动驾驶、行车安全还有信号通信等方面均未实现突破。

以汽车信号同步问题为例,汽车是该保持实时在线还是在遭遇突发情况时才发出信息呢?如果保持永久在线,那么就必须一直占用信号频率,如果所有的汽车都这样,那么频率资源很可能无法承载。如果紧急时刻才发出信息,那么信息启动发布的速度能否保证?目前这方面仍然没有很完备的技术来支撑。

当然,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建设专用网络,比如美国就正在尝试这种方式,但投资巨大,也不是短期内能普及的。

此外,汽车之间的相互感应问题也没能解决,这关系到自动驾驶时前后车之间的识别问题。首先要保证前后车都安装了数种雷达,这些设备的价格很可能会超过一些汽车的价格。目前在一些实验车上已经实现了自动驾驶时不撞到其它车辆,但却无法避免被别的车辆撞击的可能性。

这里就蕴含着一个大前提,意即只有在所有的车辆都实现智能操作时,车联网才具有足够的意义。

谷歌(微博)苹果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从今年的CES和MWC上展示的情况看,虽然苹果和谷歌等均拉拢汽车厂商组建了相关的联盟,但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仍然是全球性的汽车巨头。

因为,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比手机高得多,汽车巨头的技术和资源沉淀也不是行业外的公司轻易就能赶上的。

因此,苹果推出的Carplay尽管有突破,但也未涉及到底层领域,没有涉及到汽车的根本控制系统,只是在应用层的体验更贴近用户。

至于近年来爆红的特斯拉,其本质是新能源汽车,特色在于实现了两大突破。

首先特斯拉突破了电池管理,使用了新的技术来调控电池,让电池组里的电池不会内耗,而是共同发挥作用,从而为电动汽车闯出一条好路子。但是从去年10月陆续出现的几个自燃事故看,特斯拉在安全方面仍然没能让人彻底放心。

其次,特斯拉的模式软硬件垂直整合,某种程度上突破了传统汽车厂商的制约,进入了汽车的底层部分。

但另一方面,特斯拉的超高定价也阻碍了其的快速普及。

国内企业差距更为巨大

对中国厂商而言则更为困难,汽车的核心技术几乎都是国外厂商的。动不了这些底层部分,在应用层进行开发可能也要仰赖于谷歌苹果。如果只是加一些传感器,则远远达不到车联网的目的,无法和汽车根本的遥控系统、电动系统和安全系统结合起来。

国内的汽车厂商没有突破,而IT互联网公司更是无从进入。因此导致国内的相关研发迟迟不能取得突破。

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发展也不及预期。此前有关部门规划国内的新能源汽车要在2015年实现50万辆的产销量,但去年才实现1万辆,多数还是依靠政府补贴在生存,离市场化的智能汽车相距甚远。

(邬贺铨院士口述,AS网站目录整理)

标签: 科技 不怕 为何 国内 联网 发展 未能 突破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