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看市】对于NFT来说,最大程度地“去金融化”与“去投机化”,并更多地贴近实体经济,方为正道。张锐全球最大的NFT(非同质化数字凭证)交易平台OpenSea在8月份仅产生了4.98亿美元的交易额,创下一年来的最低交易水平
【锐眼看市】
对于NFT来说,最大程度地“去金融化”与“去投机化”,并更多地贴近实体经济,方为正道。
张锐
全球最大的NFT(非同质化数字凭证)交易平台OpenSea在8月份仅产生了4.98 亿美元的交易额,创下一年来的最低交易水平。无独有偶,全球最大的NFT 创作者与开发者平台以太坊同期实现的总交易量跌至五个月的新低,成交总数仅有99.8万笔。另外,世界上最大的游戏公链Ronin 8月份的NFT交易额也只有93.9万美元,创下迄今为止历史第二低交易记录,持续狂躁与劲爆的NFT正在趋于平静与理性。
NFT全名Non-Fungible Token,是一种建立在区块链技术基础之上的“非同质化数字凭证”。与比特币等原生币相比,NFT不可分割,独一无二,不可替代。一个单位的比特币可以分割成两个0.5个单位,一个人手中的一个比特币与另一个人手中的一个比特币在价值上是相同的,完全可以互换与替代,而一个NFT却只能映射一种东西,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NFT。与比特币因为数量有限而稀缺有所不同,NFT则是因为唯一而稀缺。
NFT可以关联的资产范围,理论上没有边际,万物皆可NFT,目前NFT项目主要集中在数字藏品、游戏资产以及虚拟世界三个领域,其中关注度最高的是数字藏品,其交易量占到NFT市场的64%。作为NFT旗下的当红品种,数字藏品一般指一种限量发行的虚拟文化商品,包括数字形式的图片、音乐、视频、3D模型等,通过区块链技术对其发行、购买、收藏、转赠以及使用等流程进行记录,使其具有唯一性、不可复制、不可篡改以及永久存证的特征。
NFT的火爆应当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NFT其实起到了连接现实世界资产和数字世界资产的桥梁作用,企业可以凭借NFT在线上创造出基于实体产品的更高溢价或者说是营销价值。据区块链公司Flow数据显示,NFT已经为全球知名篮球赛事NBA赢得了超过11.7亿美元的收入,全球最大的运动品牌耐克和阿迪达斯也从NFT获得近2亿美元和近1亿美元的收入,全球最大的奢侈品集团路易威登的NFT收入更是难以统计,而这些龙头企业的行动,又会直接带动整个行业进入NFT。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有超过30个行业开始规模性布局NFT。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NFT产品价值的分配端呈现出了显著的收益分化态势,即只有那些具有真实收藏价值的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并表现出十分明显的溢价,同时口碑越好、客户忠诚度越高、品牌影响力越持久的企业,越能通过NFT获取更多的超额收益。
除了为企业创造出特有的营销价值,文化艺术类资产与NFT嫁接也有一定空间。从产权的角度讲,诸如影视、文字以及文物和绘画作品等都极易被仿制与抄袭,互联网技术使得这些作品的复制更为简易,从而更易发生知识产权的侵害。NFT非同质化、不可拆分的特性说明,创建了NFT就等于拥有资产排他性的占有权,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因此获得了强有力保障,而且NFT的数字作品具有唯一性,作品真实性也通过区块链共识机制得到了认证,等于就是给数字化作品刻上了一个唯一的原生符号,即便有人进行了复制,也不能代替原作品。
正因为此,对于作品原创者来说,再也没有被赝品折磨的烦恼。而对于数字作品购买者而言,任何数字作品都带有原创者的数字签名或者特定符号,并且不可更改,购买NFT作品等于是获得了资产不可篡改的所有权记录,最终实际到手的交易物品自然就没有是否真伪的忐忑与担忧。
与构筑出产权保护的无形“护城河”相并行,NFT还以数字化更新了作品的价值表达形式,从而让知识产权获得了更为充分与更为快捷的变现渠道。创作者不仅可以突破线下时空限制,在更宽泛的互联网世界找到更多的作品购买方,并通过拍卖叫价机制实现产品价值的最大化,比如在线下世界,村上春树的一本实体书,只有几十元,因为市面上有千万本一样的,然而村上春树如果通过NFT平台在网络上将自己的《挪威的森林》做成限量发行的NFT,那么NFT的价格可能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另一方面,在区块链“去中心化”机制作用下,内容生产方可以绕过中间商直接与需求方发生交易,由此将过去因渠道消耗的价值归还创作者,以激发出更大的创新。不仅如此,NFT允许作品原始创建者在每次滚动交易时连续获得销售价格的收益,由此完全改写了知识产权的传统交易模式。有研究机构指出,全球NFT交易量将从2022年的2400万笔增加到2027年的4000万笔。
需要注意的是,NFT目前还是一个过于早期的技术或者产品形态,且大多情境下人们参与交易不是因为其价值,而只是纯粹的炒作,这样,NFT发展过程中就难免不会发生市场鼓吹泡沫的现象,相应的风险就不能不防。
基于NFT在发展过程中可能潜在与引爆的风险,中国管理层表现出的管理态度值得全球借鉴。除了发布《数字藏品行业自律发展倡议》等多个自律性文件外,中国监管层还明确要求国内企业推出的NFT产品一律须删去“NFT”字样而改为“数字藏品”,在产品管理方式上,规定所有公链与联盟链由国家管理,同时链上发行产品实行审核制;不仅如此,相关规定要求数字藏品交易不得采用虚拟币对接二级市场交易。显然,对于NFT来说,最大程度地“去金融化”与“去投机化”,并更多地贴近实体经济,方为正道。
(作者系中国市场学会理事、经济学教授)
在本专栏版发表的言论,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证券时报立场。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