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从721到541:刷卡手续费这么分好不好

业界动态 2014-05-10 10:36:1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AS网站目录(www.adminso.com):从721到541:刷卡手续费这么分好不好 把线下POS刷卡手续费分成比例从7∶2∶1改成5∶4∶1,好不好?对,我写的是5∶4∶1,而不是更接近现状的6∶3∶1。这个新分配比例或许让人初见咋舌,但这可不是我拍了脑袋随手写的

AS网站目录(www.adminso.com):从721到541:刷卡手续费这么好不好

把线下POS刷卡手续费分成比例从7∶2∶1改成5∶4∶1,好不好?对,我写的是5∶4∶1,而不是更接近现状的6∶3∶1。这个新分配比例或许让人初见咋舌,但这可不是我拍了脑袋随手写的。我至少从两位业内高层处听闻了这一期冀:第一位是银联的一名高管,第二位是某第三方支付公司总裁。这一比例在他们看来是“最合适的”。

站队“变革派”的理由是,行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过去的“卡太少”,而是“收单环境需要改造”。因此,发卡机构的“蛋糕”当切给收单机构。

线下POS刷卡现行的手续费分成是7∶2∶1:发卡机构取七成,收单机构取两成,转接清算机构(银联)取一成。

打破旧有的分成比例――这只是大佬们喝大酒时的私聊话题,或内心默默的构想吗?已经不止如此。支付收单行业的游戏规则或许真的可以改变。一则“风声”是,来自发卡组织银联的人士告诉我,其高层打算联合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尝试联合央行支付司,去“游说”规则制定者发改委价格司。

一名接近央行的支付业高层人士称,假设价格机制使业态行为扭曲,那央行的态度一定是希望支付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从银联采取的规则求变导向来看,其去年底开始向第三方支付摆出的合作甚至服务的态度,以及其一句依托“市场化”来做卡产业标准和规则的制定者和推广者,不是纸上谈兵。

然而,当变革挪移利益,甲称蜜糖,必有乙称砒霜。收单机构眼见分到的蛋糕变大必然欢欣,可最大的几家发卡银行又当如何评论?放眼全球,发卡机构由于承担了信用卡授信的风险,惯例是获取商家手续费中的大头。如果调降其分成,带来的除了发卡积极性下降,是否还伴有授信额度的下降?

或许让事情更为复杂的是,占了市面上发卡量几乎八九成的五大行,正是银联最大的股东。

扭曲的第三方支付业态

在现行的7∶2∶1分配体系里,对外宣称市场一片大好、对内谈及业务一肚苦水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大有人在。以至于当支付宝去年8月称“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停止线下POS业务时,我在采访中遇到多家第三方支付道破天机:线下POS收单成本高、赚钱难,“不绕银联、不套码,根本没法做,”其中一家的业务人士表示。

下面是第三方支付M公司真实的财务困惑:正儿八经做线下收单的结果是赚不了钱,甚至入不敷出。(出于公司信息保护需求,各项财务数据经等比例处理)线下收单最大成本是依托人力铺设机具,以及相应产生的人员薪酬、奖励、团队管理以及外包委托业务的分润。M公司的指标是把线下POS年交易量做到近3000亿,为达指标,其去年POS布放达到约25万台。这其中大部分由委托代理公司完成,外包团队多达2000人,而其去年给予外包团队的薪酬和分润总成本就高达2个亿。

M公司自有团队规模约为委托团队的1/4,现公司有500人,若简单以平均用人综合成本20万/年计,这笔开支就达1个亿。这一来一去,3个亿的基础成本摆在那里,M公司虽有线上支付业务和理财业务等收入,但主营业务和收入来源仍是线下收单。以接近3000亿年交易量的手续费计算,因其主要服务商户集中于扣率仅0.38%的运输及批发类商户,且又部分受到单笔交易最高手续费限额限制,作为“721”中的“2”,M公司从线下POS收单获取的年收入正常约2个亿,甚至不足以覆盖拓展业务所需要的成本。

在线下收单行业里,M公司的利润“趔趄”不是特例。而补贴“线下收单难赚钱”的“办法”也不是没有,有些甚至是这个行业里公开的秘密。首选的办法是绕开银联,与关系好的发卡商业银行进行“直连”,这样一来,等于分走了银联的那块蛋糕,有时候也可以跟发卡行暗中磋商分成比例,部分案例里收单方可以拿到三或四成手续费。

“绕过银联能让公司一年POS收入多个几千万。”M公司一名内部人士承认。

绕过银联还相当于绕开了一双监控的眼睛,也次生了一项特殊的好处:MCC套码。简而言之就是改变收单特约商户类别码,诸如让本该支付相当于刷卡金额1.25%费率的餐饮住宿类商户套到商贸资讯商户类别码,从而支付0.78%费率,或套到交运仓储超市等商户类别码,从而支付0.38%费率。而这么做的好处,对于第三方支付而言,是可以成功营销那些本因费率较高不愿安装POS的商户,做大交易量。

此外,类似M公司的第三方支付也有不少合规的办法补贴营收,比如为转手POS机获取微薄差价,或是开始一些供应链理财类综合经营。

各方理由

线下收单机构集体赚钱难,就很可能不是个别公司的经营问题,而是行业机制问题。“价格机制使业态行为扭曲”上述支付业内高层人士这样认为。

而再进一步看,则是整个支付行业的发展阶段已经发生了变化。整理相关材料可知,“中国银联入网机构银行卡跨行交易收益分配办法”从文件批复显示正式执行于2004年3月1日,这也是延续至今的行业分成规则的基本形成。

那么,当时的行业是什么情况?据媒体报道,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为7.14亿张;央行网站显示2006年底数据,全国银行卡发卡总量11.3亿张。

“‘721’订立的时候,主要矛盾是卡太少,把手续费利润的大头给发卡机构,也是为了让他们更有积极性,多发卡。”上述支付业内高层人士说。

对比当前的数据。根据央行2014年2月发布的《2013年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截至2013年末,全国累计发行银行卡42.14亿张,全国人均拥有银行卡3.11张;银行卡跨行支付体系联网商户763.47万户,联网POS机具1063.21万台,每台POS对应的人数为127.98人。

“现在主要矛盾变了,人均3张卡,从总量来说发卡量是否已经接近饱和?接下去的主要问题是受理环境改造,而这正是第三方支付在做的事情。”上述支付业内高层人士表示。

一家第三方支付回应记者采访函称:“721的游戏规则限制了收单机构的发展和创新。如果能够从鼓励发卡转变为鼓励收单环境建设,将为中国银行卡收单行业带来新的突破和发展。”

而发达国家的情况是怎样的?首先,美国等市场并无发改委定价一说,手续费的扣率以及分成,均由市场定价,比如VISA的整体扣率就比银联卡高1.5倍,其分配体系也很复杂,根据各方在交易中地位和市场价格各不相同,卡组织的品牌费与转接清算费也是分开收取的。美国人口普查局数据显示,2011年美国人均卡7张,是中国目前持有量的2倍多;相对照,美国据估算3亿人口有1500万台POS机具,即平均每20人拥有一台,而中国是127.98人用一台。

说到这里,分成调整对第三方支付来说直接意味着更多利润,对银联则是解决了行业竞争者“爬窗爬墙跳过正门”绕银联的根源问题。

可是,直面“蛋糕”缩小的发卡行们会怎么想呢?有一种业内观点是,对商业银行影响不大,因为他们本身既是发卡方,也充当了大部分收单角色,因此分成在“发卡”和“收单”间做一调整,等于把商业银行左口袋的钱放去了右口袋,不过是银行内部部门重新核算的问题,只是过程中漏给了250家第三方收单机构一小部分利益。

可是,终究有一些银行,左口袋比右口袋大那么一些,比如占了市场八九成发卡量的五大行。

“国际惯例就是保护发卡行的,因为是发卡行对信用卡的授信带动了消费,而发卡行则承担了融资风险。”一名大行卡部管理层人士说。

在他看来,如果“721”变成了“541”,发卡行的利润优势几乎失去,很可能会致使商业银行选择多发借记卡,少发信用卡,同时调低信用卡额度。

“在境外给予发卡行的手续费一般不低于刷卡金额的1%,像运通这些高端卡(高额授信)给得更多,部分商户类别甚至给到2%。在国内,发卡行得到的利润已经太低。”他表示。

上述央行数据中,2013年底我国存量42.14亿张银行卡中,借记卡占38.23亿张,信用卡仅为3.91亿张。

而从趋势来看,VISA和万事达或在不远的将来被允许独立发行人民币卡。如果价格机制放开,市场形成竞争,“不排除银行未来会选择性地给那些返给发卡行扣率和分成更高的卡种多发信用卡,并给更高授信额度。”上述大行卡部管理层人士如此预想。

标签: 刷卡 手续费 这么 好不好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