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两年花700亿元做并购,马云有能力消化吗?

互联网 2014-07-27 10:10: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即使从此不再做出任何惊人之举,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也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业传奇。但这个将届知天命之年的瘦削男人,却显然不满足于此

即使从此不再做出任何惊人之举,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也已经是互联网时代一个名副其实的商业传奇。

但这个将届知天命之年的瘦削男人,却显然不满足于此。对他来说,什么才是“天命”?何处才是“极限”?至今还没有确切答案。也许,他自己此刻也正在扪心自问。

互联网时代本来就瞬息万变,大多数人都对明天会发生什么感到茫然和不安,而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似乎不在此列,他们看起来目标明确,意志坚定,并且胸有成竹,天生乐观。

马云会是继续创造神话的那个成功商人吗?阿里巴巴会是所向披靡的那家奇迹般的公司吗?

谁知道呢?

豪掷超过700亿?

究竟马云收购UC优视花了40亿美元还是50亿美元,直到如今双方均无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一数字刷新了中国互联网并购的纪录。

但对阿里以及马云而言,这只是其庞大并购计划的一部分。据股权投资金融数据库清科私募通的统计,2014年1至6月,阿里并购的公司超过12家,并购总额接近人民币300亿元。如果再算上2013年并购入股青岛海尔(600690.SH)、天弘基金、高德地图、新浪微博等公司花费的近200亿人民币,近两年,马云以及阿里巴巴用于收购的资金,保守估计已经超过700亿元人民币。

虽然在世界并购史上,单笔超过50亿美元的并购并不罕见,两年内使用超过100亿美元扩张的公司也不在少数,甚至在20世纪最后十年,欧美的多元化并购中,化学企业并购食品公司,汽车集团收购电脑企业的故事也时有发生,但像阿里并购跨度之广、涉及行业之多却是鲜有前例。

从互联网企业、基金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到足球俱乐部,从药品销售企业、金融技术企业、邮政企业到财经传媒,阿里巴巴像一只八爪鱼,把触须深入到各种传统行业。2014年6月底,传出马云入股联通,资本市场一阵骚动;其后又有传言马云打算养牛,将投资伊利旗下的畜牧公司。类似的传闻不绝于耳,故事有真有假,涉及的行业更是千差万别。马云不怕消化不良吗?

“阿里巴巴上市之时,就是该公司最好的时候。”一位国际投行的基金经理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马云所有的收购都在为上市估值提供想象空间,“他需要一个更庞大的盘子,貌似更有前景的业务种类。”

为了谁的想象空间?

从阿里提供的招股说明书以及其后公布的文件看,包括大淘宝广告模式和天猫佣金模式在内的2C电商业务,是其营收的最核心来源,占比一直维持在七八成以上,国内的电商依旧是其最赚钱的业态。

但在许多研究机构看来,国内的网络购物市场已经逐渐趋向稳定。例如艾瑞咨询的数据显示,实物2C电商交易规模增速已经进入20%~30%区间,该增速还将继续下降,到了2017年,该增速将跌至17.4%的水平。

另一数据显示,阿里巴巴收入来源主要是商品成交总额(GMV)转化为电商的广告和佣金收入。简而言之,就是客户与商家通过淘宝或天猫,每成交一样货品,电商平台都要收取一定比例的佣金。阿里现阶段GMV向收入转化的比例大约为2.3%~3%(艾瑞咨询的研究数据),但随着国内电商的竞争越来越大,资本行业分析人士认为,该数据将会与发展更为成熟的国际电商eBay靠近,2013年eBay商品成交总额转化为收入的比例约为1.8%。

据阿里更新后的招股书显示,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零售市场的商品交易总量从2013年同期的5290亿元降至4300亿元。同期阿里的毛利率也从上年的51.3%降至45.3%。

“就电商而言,资本市场对于阿里的成长性,已经有清晰的预计。”上述基金经理表示,资本市场需要一个更有吸引力的想象空间。

因此,阿里大部分并购均有明确的意图。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商需要从PC端转移到移动端,而线上线下的融合则意味着未来发展的潜力,在阿里的IPO文件中,强调结合其新拓展的其他服务类应用,阿里巴巴在移动时代的发展潜力很大,这不仅基于现有业务的移动化,更多是阿里创新的O2O应用模式与场景。

收购UC,是因为UC浏览器是国内最大的移动浏览器,据说同时占据了印度移动浏览的最大份额。移动时代,阿里需要其提供更多的流量。收购高德地图,因为这是国内最大的导航软件。打通后,阿里的商家可以通过其定位实体的位置,从而达到线上线下融合的目标。

阿里资产不再“轻”?

马云的部分并购在资本人士看来跨度很大。“阿里巴巴为何比国内其他电商更赚钱,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其轻资产模式。”一位国内电商分析师表示,相对于京东在物流上的投入,以前的阿里没有这一压力,成本有效控制,加上庞大的现金流,让阿里巴巴“轻车熟路”。

但马云62亿港元入主文化中国、54亿入股银泰百货、12亿入股恒大足球俱乐部,再加上2.49亿美元入股新加坡邮政,再之前建立菜鸟物流,由此而囤入土地。阿里的资产不再轻,马云的帝国遍布各行各业。

这确实带来了许多的想象空间,例如如何将泛文化企业融入互联网金融、电商流通发展到国际物流企业。但这些行业的融合需要长时间的培育,而且阿里巴巴有没有能力、精力将跨度极大的行业均成功融入互联网?

马云此前的思路非常清晰。在前些年的内部会议上,他曾明确表示,B2C业务是阿里接力跑的第一棒,第二棒是淘宝和支付宝,第三棒是大数据,第四棒则将是金融、物流等业务。但上述近150亿元的收购中,除了新加坡邮政外,与马云的方向似乎并不相关。

一家位于新加坡的国际基金公司操盘人认为:“这些泛文化产业互联网化一旦模式找对了,将是另一个天猫。”这位人士表示,最重要的是,其2014年投资参股的跨行业企业,或者是行业龙头,或者是有实力的挑战者,均有不错的经营业绩,阿里很多投资均以战略合作者的角色介入,不操盘,今后发展也不会对阿里帝国造成资金压力。

仔细观察马云的投资策略,他通常是先入股,觉得目标公司有着足够明确的前景后,再试图控股。例如此前的天弘基金,2013年6月阿里与天弘合作推出余额宝后,直到2014年5月阿里才完成51%的控股。高德软件的并购也是这一模式,先是2013年以超过2.94亿美元成为高德的股东,2014年5月才以11亿美元将其纳入麾下。UC的并购同样不例外。上述基金操盘手认为:“以阿里现在的资金流,马云完全可以用百亿资金赌一个未来。”

买卖容易 赚钱不易?

阿里巴巴究竟有多少钱?

在2014年6月26日更新的招股书上显示,2014财年,阿里的经营利润为249.2亿元。虽然这已经是很不错的收入,但也并非一时无两。另一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一季度,阿里巴巴账上依旧维持有322.46亿元的自由现金流,如果加上短期投资、现金等价物后,更高达436.32亿元。要知道,这已经是阿里经过一年的疯狂并购后留下的账目。

阿里一直是资本市场的宠儿,2013年7月阿里获得了一笔80亿美元的银团贷款,其中25亿美元为三年期定期贷款、15亿美元三年循环信贷和40亿美元五年期定期贷款。其中三年期及五年期贷款的融资成本为2.93%和3.43%。这笔贷款除了2012年债务展期外,大部分都用于这两年的并购。

并购容易,但产生价值不易。

从其2013年较早入股的高德软件看,阿里并没有点石成金。2013年5月,高德接受了阿里2.94亿美元的投资,随后双方打通了账号体系。高德的用户似乎飞快增长,2013年三季报显示,高德地图已有1.71亿用户,同比用户增长翻了一倍。但这似乎没有对高德的财务产生帮助,2014年一季度高德总营收同比下降了32.7%,净亏损4600万美元,而2013年同期净利润是570万美元。

随着阿里全资收购,高德如何融入阿里,阿里又如何从管理上,从业务接入上消化高德?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由于这两年来阿里并购案经过时间较短,很难客观准确评价其价值。但在产业经济学的案例中,并购从来都是最简单的一步,并购之后的融合才是真正的“九九八十一难”。

相关阅读:

专家视点:阿里巴巴的开门之咒

近一年来,阿里成了并购市场最耀眼的明星,其并购和投资的公司跟目前阿里业务的关联性不强,有些甚至八竿子打不着,让业内人士大呼看不懂,阿里究竟要干什么?

很多人都认为阿里是在IPO之前造概念,让发展前景拥有足够的想象力,所以手持现金疯狂投资。以马云的精明,不会为了短期的市值或融资去耗费五六十亿美元,从阿里和马云个人的投资看,以阿里的主营业务为核心做关联比较,投资项目基本分为三类,以下一一分述之。

电商平台大本营“进补”

阿里集团的主营业务是电子商务开放平台,包括纯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的电子化。阿里一直在摸索大数据的应用和零售O2O的商业模式,所以阿里并购了高德地图,为O2O业务打好基础。他们自己运营的餐饮O2O软件淘点点,以及入股快的打车,入股银泰商业,都是进行线下零售O2O的模式探索。

随着京东的崛起,阿里一直在强化自己物流的短板。入股海尔日日顺,使得天猫上大件商品的配送成为可能,又入股了新加坡邮政,这是阿里全球化的标志,利用新加坡在东南亚的物流网络,培养当地的消费群,快速清关和配送。阿里投资的菜鸟网络拉上了马云的好友沈国军和国内快递公司的老大们,想打造成能够实现24小时终端配送能力的第四方物流平台。

国内医药市场有上万亿元的规模,受国家政策壁垒影响,医药电商整体规模偏小,天猫医药馆也不过才几十亿元销售额。但医药“蛋糕”一直被马云看重,所以阿里控股了中信21世纪,更名为阿里健康。中信21世纪是负责药品监管码的第三方平台,也拥有药监局颁发的医药电商交易平台资格证,即所谓A照,阿里健康未来会加紧医药电商化的进程。

通过O2O、大物流和医药领域的布局,阿里弥补了自身电商平台的不足,为未来进军新业务领域和国际化打下了基础。

向互联网终端渗透

目前国内的互联网版图中,所谓BAT(即百度、阿里、腾讯)形成了三座高峰,百度和腾讯始终以纯互联网业务为主,包括搜索、IM、视频、游戏等等。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纯互联网业务的格局也在变化,例如视频、IM、手游等发展迅猛,腾讯开始凭借微信的优势反攻阿里,入股了京东和大众点评,将其移动业务跟微信融合,这让马云开始重视纯互联网业务,推出来往应对微信的挑战,但是效果不佳。

阿里并购了UC作为移动平台,UC有足够的用户群和流量,可以将其作为核心整合相关互联网业务。为了加大视频和娱乐业务,马云个人入股了华数传媒。华数是国内领先的数字电视运营商,有几千万家庭使用,这让阿里具备了电视终端的渗透能力。阿里又投资了文化中国,更名为阿里影视,让阿里具备了自主娱乐内容加工能力。

最后阿里入股了优酷土豆,利用其线上播放平台和资源,使得自身娱乐加工内容有了更强的传播和展示能力。

通过阿里影视(内容加工)、华数传媒(终端数字电视运营平台)和优酷土豆,阿里已经具备了线上娱乐从加工到播放的完整链条,加上UC在移动端的影响力,已经形成了初步的线上娱乐生态系统。

阿里还投资了美国在线教育TutorGroup和社交视频网站Tango,为将来业务渗透到国外,跟阿里现有互联网业务融合做准备。

业务版图广覆盖

为了让阿里数据和云业务有更大的发展,马云个人入股了恒生电子。这是一家金融IT产品服务商,拥有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和期货在内的所有IT服务牌照。马云一直想打造金融云,去年就推出过“聚宝盆”计划,想为金融行业提供云服务,现在来看不是技术有多难,而是涉及太多的关键数据,金融机构愿不愿意开放给阿里是个很大的问题。毕竟阿里是天弘基金的大股东,又拿到了银行牌照,跟其他基金和银行成了竞争对手。

最令人奇怪的是,阿里成了恒大足球俱乐部的大股东,这也是阿里众多投资中最让人看不懂的,唯一的解释是阿里靠恒大足球来打广告,提高曝光率。毕竟恒大足球成为国内职业足球的标杆,又在亚洲具有一定影响力,可以为阿里的国际化服务。

阿里两年前的业务非常单一,核心是电商开放平台和大数据的建设。短短两年时间,阿里通过眼花缭乱的投资并购,将业务版图迅速扩大,甚至拓展到了金融云、O2O、视频、影视、教育、零售、物流和医药等十几个不同的业务领域。

战略投资需要系统整合

现在阿里的问题是,短期内缺乏对各业务模块的系统整合,现有业务与投资项目的关联度也不大。所以至少在近几年,阿里更像一个战略投资者,未来要在不同的业务之间形成黏合力,取决于阿里是否有能力在自营核心业务上进行创新,出现一个个业务延伸点,将投资业务打通,形成跟原有业务的良性互动。

目前看来,实现这一点,还很遥远。

作者鲁振旺 为万擎咨询CEO、独立电商观察员

标签: 两年 700亿元 并购 马云 有能力 消化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