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云计算 >> 云资讯

可穿戴设备硬伤不少

云资讯 2014-07-28 09:53:11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谷歌眼镜上市之后,多家知名厂商纷纷推出智能手表产品,近日,小米公司推出“小米手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成为2014年的热门话题。但是,可穿戴设备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可穿戴设备硬伤不少

谷歌眼镜上市之后,多家知名厂商纷纷推出智能手表产品,近日,小米公司推出“小米手环”可穿戴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成为2014年的热门话题。但是,可穿戴设备的质量问题,也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近日,记者接到不少尝鲜的市民反映,作为可穿戴设备先锋的运动智能手环,始终难逃“三个月必坏”的魔咒,硬件高故障率,让不少市民对推陈出新的可穿戴产品持观望态度。有评测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可穿戴设备的电池续航确实存在不足。

智能手环“三个月”是个坎

据介绍,在可穿戴设备中,JAWBONE智能手环最为人所熟悉,手环可监测运动、睡眠等信息,一上市就受到电子爱好者的追捧,常常出现缺货情况。家住西丽的廖先生也是一位追捧者。7月20日,廖先生向记者展示已经闲置的JAWBONE UP手环。该手环是于4月份在香港苹果专卖店购买的。廖先生无奈地表示:“不到三个月,手环就无法充电,这意味着坏了。”因为没有保存好维修单,无法送到香港维修,最终只能被束之高阁。电子产品爱好者李普有着同样的遭遇。智能手环第一代一上市,李普就花上千元海淘智能手环。“第一个手环两个月不到就坏了,我不信邪,又托人在香港购买升级版的,三个月后再次出现同样故障。”李普告诉记者,他又在内地购买第三个智能手环,不久前,智能手环再次发生无法充电的情况,目前该手环正在送修过程中。李普总结:“一些可穿戴设备论坛上,经常有关于质量的讨论,从我的使用经验看,三个月必坏并非杜撰。”家住景田的徐小姐告诉记者,年初她购进一款名为“SHINE”的智能手环,3月初,在为手环更换电子后就再也无法启动。

在淘宝网上,海外代购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设备的网店多如牛毛,从购买记录看,火热程度可见一斑。但是,在产品评论中,记者留意到,有不少“追加评论”都谈及无法充电、无法记录同步等故障。一位售卖国内外可穿戴设备的淘宝店主向记者坦言:“确实有不少用户反映硬件故障问题,但淘宝店只是帮人代购,并非官方店,不负责维修。”

可穿戴设备的确存在“硬伤

虽然目前没有第三方可穿戴设备故障率的数据统计,但国内不少相关论坛都曾做过用户体验调查统计。7月22日,“我是穿戴控”网站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从用户体验来看,可穿戴设备的故障率确实不低,以JAWBONE等智能手环为例,第一代产品登录美国市场后,就曾因电池问题而回收过,此后该公司一直对产品进行更新。但根据前两代产品的使用情况看,他们网站曾做过用户调查,结果发现,只有10%的智能手环寿命能够超过三个月,用户普遍反映的问题仍集中在“电池无法充电”、“电池故障”等电池续航的问题,而这一问题也是目前大部分可穿戴设备的“硬伤”。产品的设计工艺也成为诟病之一。

7月18日,记者走访华强北电子市场,JAWBONE、GEAK WATCH,FITBIT FORCE智能腕带、智能体重机等可穿戴设备,在各个电子柜台随处可见。当记者询问可穿戴设备的故障率时,一家电子商店店主坦言,由于可穿戴设备目前仍处于发展初期,硬件技术层面确实存在很多限制,比如柔性材料不成熟,柔性屏幕距离第三代柔韧可弯曲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柔性电路和柔性电池也有优化空间,这使得手表等可穿戴产品在佩戴舒适性上大打折扣,防水等功能一直无法正常体现,“虽然有不少设备号称可以防水,可从使用寿命上说,我们还是劝客户尽量不要带着智能腕带洗澡下水。”店主说。此外,有业内人士称,低功耗传输技术目前以蓝牙4.0为主,应用场景有限,使得手表等产品在续航能力上饱受诟病;手势识别、脑电信号感应等体感技术尚不成熟,使得臂环、头箍等可穿戴产品的人机交互受到限制。

消费者持观望态度

技术“硬伤”让尝鲜者对可穿戴设备采取保守态度。采访中,当记者问及“会否再次购入可穿戴设备”时,受访者都不约而同提到“观望后再买”。李普告诉记者,可穿戴设备的价格并不低,最低价的智能手环也近千元,“如果总是为一个容易故障的可穿戴设备频频买单,那我还是选择技术成熟后再购入。”

另一边,可穿戴的概念越来越火,越来越多企业投身到可穿戴设备产业中,但“易故障”是否会影响到可穿戴设备市场发展?“我是穿戴控”网站负责人告诉记者,电池等技术硬伤,确实给可穿戴设备发展设置了一个坎,但目前国外品牌的发展已有一段时间,技术已经经过两三代的更新,“以JAWBONE为例,第三代产品的电池续航功能有所改善。”记者在华强北市场了解到,原来很多生产平板电脑的企业,又转投可穿戴设备的开发和生产。据了解,2012年,中国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占到全球四分之一强。从2013到2015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或增16倍以上,数量超过4000万部,市场规模将增加19倍达到115亿元。该负责人也认同这一现象,但他评论:“国内做可穿戴设备更多是跟风,电池、传感器等技术很不成熟,各个企业都还在摸索当中。估计要经历2至3年,可穿戴设备的技术才能突破,到时玩家互动、用户黏着度才能完全建立。”

7月21日,威锋网负责硬件测评的人员周春华告诉记者:“其实相对于手机等电子设备,可穿戴设备的故障率也没有外界传闻的那么高,售后服务也在改善中,应该对整个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未来发展不会造成负面影响。”

编辑:admin

标签: 穿戴 设备 硬伤 不少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