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宇哲在银行卡收单市场,大量第三方支付违规绕开银联的一个理由是,银联是行政垄断,如果被银联取消清算入网许可,没有第二个清算机构可以选择。但事实上,支付市场已经出现了第二种绕开银联的方式:互联网支付
文/张宇哲
在银行卡收单市场,大量第三方支付违规绕开银联的一个理由是,银联是行政垄断,如果被银联取消清算入网许可,没有第二个清算机构可以选择。
但事实上,支付市场已经出现了第二种绕开银联的方式:互联网支付。
支付宝和财富通等第三方支付公司为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支付接口,实现“刷”银联标识的多种银行卡在网上消费,起到“网上银联”的作用;但是,由于并未经过银联授权,即没有支付银联品牌的知识产权费,因此也存在法律瑕疵。
在银联看来,如果按照规则开除入网的某个违规机构,但是若其仍处理银联标识的银行卡,还是得由银联承担声誉和损失风险; “所有的问题都在夹缝中,这成了一个死结”。
央行正酝酿打破这一死结。财新记者获悉,央行也已将有关银行卡清算市场准入规则的方案上报国务院,该方案将明确包括线上和线下跨行交易清算规则、发卡标准、账户管理标准等,以及申请成立卡组织的准入门槛等。一旦该方案获得批复,意味中国可以诞生第二个甚至第三个银联,有可能打破由银联垄断的境内跨行交易清算市场。后者也是银联历史上屡次被诟病并推上风口浪尖的主要理由。
卡组织是指维护跨行交易清算系统、规范监督支付市场行为,实现银行卡得以跨银行、跨地区和跨境使用的组织机构,通常是由联盟形式组成,类似于银行卡协会。银联是目前中国惟一的银行卡组织和人民币支付卡惟一交易清算供应商。
市场传言,通联支付、支付宝都有意申请卡组织牌照。
“现在拿个支付牌照已经不牛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有兴趣去拿卡组织牌照。”一位市场人士表示。
在市场人士看来,目前能够符合卡组织的实力、品牌和条件的寥寥无几,非支付宝莫属。
2014年7月,支付宝有关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关注央行开放银行卡组织的进展。支付宝是不是做“线上银联”,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规则之前,无法置评。
央行支付司有关人士向财新记者表示,无论是正式或非正式渠道,尚未有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与央行沟通过这一企图。
近日, 财新记者获悉,工行有意牵头成立卡组织。以工行众多的分支行网络,一旦和第三方机构直连,将占据支付市场大半份额。
绕开银联
银联最大的烦恼,就是线上市场对其交易量的分流。
据央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底,第三方支付持牌企业达269家,其中收单机构有84家。市场份额排名前20家的的第三方机构约占整个支付市场份额的90%,而这20家机构千方百计地通过绕开银联直联银行生存。银联的交易量分流得非常明显。用银联总裁时文朝的话来说,“都把银联看做唐僧肉”。
一位央行人士介绍说,国内与国外支付市场不同的是,国外银行多,比较分散,而在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只要连接上全国前20家银行的支付通道,基本上就可覆盖90%以上的支付市场。而对于银行来说,银行和第三方机构以约定的价格直联清算接口,是为了银行拉存款以及提高银行分支行在本行内部的业绩排名。
一位业内资深人士分析称,线上支付业务中,第三方支付机构向发卡银行缴纳的平均费率成本是千分之二至千分之三。仅仅从单纯的网上支付业务来说,手续费费率微薄,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更难赚钱。
不过,占互联网支付市场40%以上份额的支付宝则为异类。支付宝的刷卡费率为1%,远高于线下刷卡的费率。一位消费者表示,通过支付宝的快捷支付用借记卡免手续费,用信用卡转账支付费率是1%。这笔手续费支付宝应向淘宝商户收取,但如果淘宝商户不受理信用卡,支付成本就直接转嫁给消费者,支付宝转向持卡人收取,“其实这是违规的,但持卡人并不知道这笔手续费是谁收的,也感觉不到。”一位业内人士介绍。
“由于支付宝有大量沉淀的资金,可以去和商业银行议价,在不同的银行之间套利,向银行缴纳的手续费费率只有平均千二、千一,不仅每家银行不一样,每家银行的分支行谈下来的价格也不一样、限额也不同。”一位银行电子银行部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银联专家则认为,第三方支付机构直连银行,这种模式也存在较高风险。由于它未遵守发改委66号文的价格机制,就造成双轨制,一种是直联银行的价格,一种是连接银联的价格。衍生出两种安全标准、两种运作模式。
在银联的支付结算大网里,银联有专门的风险部门去监测;而在非金机构直联银行的模式里,银行无法得到持卡人的真实信息,无法监测持卡人消费行为的真实性,一旦发生纠纷,持卡人的资金得不到保障。
近期,经过艰难的交涉后,工行刚刚把支付宝在该行的四个快捷支付接口改成一个接口。
“当工行有四个接口时,不可能像银联一样,去有效监控消费行为。”银联人士表示。
银联尚未建立国际上通行的卡组织的盈利模式,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转接服务费用即通道费,就是“721”分成中“1”的组成部分。
自从260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发展起来之后,和商业银行直接连接,绕开了 “收单-银联转接-清算”的传统三方模式,就把银联架空了。
“支付市场市场化之后,银联生存的确很难。”央行前述人士坦承。
第二家银联?
在线上转接清算市场,易观智库数据显示, 2014年一季度,支付宝、银联在线支付和财付通分别以41.27%,28.65%和15.34%的市场占比位列前三。
由银联创始人、第一任总裁万建华打造的通联支付原本定位就是“小银联”,其公司高管团队也全部来自银联,也是惟一自己拥有POS机具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其他第三方机构主要是销售POS机具。通联支付的市场份额,在第三方支付产业中,处于前十大排名的第一阵营。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通联的市场份额还差得远,还要看通联是否具有发卡能力,即商业银行是否愿意受理通联卡。线下收单市场涉及发行端和使用端,商户只是一个使用端,并非拥有几十万商户就能做卡组织。
据业内人士介绍,成立卡组织涉及发行端和使用端。开拓商户只是使用端,发行端涉及制定一套发卡标准、账户管理标准,最重要的是有自己品牌和信用,商业银行才能愿意同意受理卡组织标识的卡。
FDC中华区总裁陈启彰则向财新记者介绍说,近年国内国际上都有一个脱媒趋势,国内是第三方机构绕过银联的支付网络,国际上则是新兴的支付机构脱离卡组织VISA、万事达建立的清算网络大媒,但是新兴机构的支付行为要么仍然依附这个网络要缴纳通道费,要么做到一定规模自己建立一个卡组织网络。此前,陈启彰亦曾经在国际卡组织担任高管,熟谙国际支付行业的游戏规则。
对于第三方支付机构萌生的成立卡组织的兴趣,陈启彰认为,成立卡组织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和支付牌照不一样。在国外,大型卡组织如万事达卡、VISA,成立的初衷很少是因为商业利益目的,大部分是银行之间的行业组织自发形成的非盈利会员制机构。比如,美国两大国际卡组织最早是东西岸银行团为解决跨行交易所组成的,后来扩展到国际形成一定的寡占地位,之后从会员机构回购股份,进行股份制改造并公开上市。在欧洲、日本、韩国也都有类似的例子。银联更是由政府支持卡组织的典型, 同时扮演推进建构本地跨行交易和支付体系的半官方任务。
当然,市场上也有商业化运营起家,三方交易模式(three parties system)为主的卡品牌如美国运通、Discover等,这或许是国内第三方可以推进的方向,因为目前部分国内的预付费卡公司、互联网支付公司,其实就已经是小型的自发卡收单卡组织,关键就要看央行如何制定相关的卡组织设立规则。
在前述央行人士看来,成立卡组织的前提是各家银行是否愿意受理你的品牌卡,目前银联标识卡已经有40多亿张,各家银行和银联是伙伴关系,有各行发卡才有银联的生存。“卡组织并非第三方机构想得那么简单,第三方支付机构想拿卡组织牌照,但只想做其中的一件事,就是以为拿了这个牌照就可以随便受理别人的品牌卡,其实要经过授权,否则就侵犯知识产权。”
支付宝的机会
支付宝是否有意成为第二家“银联”?
这不得而知。但是,或者可以说,支付宝实际已成“网上银联”。不过,要在法律上成为一家转接清算机构,还意味着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需要发卡,建立自己的卡标,铺设专用的POS机具、风控、账户维护、对受理环境的改造等,也需要同时覆盖线上线下的业务。
2013年8月,支付宝在官方微博宣布放弃了线下POS业务,是由于线下收单业务有一套管理制度,要发展商户、登门走访核实商户的真实性。
“支付宝用互联网的思维去扩张到线下,打破三方封闭的支付模式,但线下的一整套维护制度、基础设施的建设,至少要花五年的时间。”陈启彰分析称。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支付宝曾希望和银联谈判,延续现有方式,网上转接银联卡,但不向银联支付转接费。这样支付宝也就不需要另外再投入成本发自己品牌卡,但此举相当于将原本侵犯银联利益的行为合法化,遭到了银联的拒绝。
“脱媒是否合规合法取决于是否遵守卡组织建立的规则,如果你仍要依赖这个大媒,你就应该支付使用费,因为建这些网络要花很多成本。”陈启彰指出,按照国际通行规则,也应缴纳通道费、品牌标识费。
在陈启彰看来,从技术上,第三方支付机构完全可以和银行直连,那么理论上应申请卡组织,这意味着要发行自己标识的卡,有自己的品牌和商户,但在这个品牌标识和受理背后,是搭建自己的支付结算网络、风险控制体系、品牌的推广和维护。“这些都很重要,需要极大的成本投入”。
陈启彰强调说,卡组织是以联盟的形式,按照品牌运作,有自己的标准,是规则的制定者,而不是利益的直接参与方。是转接清算资金结算组织,而不是一个直接参与发卡收单的机构。
对于卡组织的准入,陈启彰认为,监管部门必须有更慎重的发牌规划:一是和银联能形成互补;二是线上线下或区域之分;三是业务必须有一定规模,其发展方向有向卡组织演进的需求;四是必须有较高较强的自律性;五是有一定系统覆盖的技术高度、安全等级、风险控制能力等;六是品牌的推广和维护。他尤其强调自律性,因为卡组织是一个半官方的规则制定者,如果过去经营历史中有一些不规范行为,“你做出来的卡组织如何去规范别人?那不是打造犯罪团伙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