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文科生也看得懂:那些“非常亲民”的诺贝尔奖

业界动态 2014-10-09 11:01:11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文科生也看得懂:那些“非常亲民”的诺贝尔奖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反长期以来物理学奖“前沿理论”的常态,颁发给了LED的发明者,是我们都喜闻乐见的东西……(虽然有人咕哝说这还是诺贝尔么?这简直就是诺贝尔科技发明奖)。但其实,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非常有用”的发现和发明,甚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站长搜索(www.adminso.com):文科生也看得懂那些非常亲民”的诺贝尔奖

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一反长期以来物理学奖“前沿理论”的常态,颁发给了LED的发明者,是我们都喜闻乐见的东西……(虽然有人咕哝说这还是诺贝尔么?这简直就是诺贝尔科技发明奖)。但其实,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非常有用”的发现和发明,甚至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我作为一个文傻(误),稍微翻看了一下历年的物理和化学奖奖,总结了一下这些我们身边的获奖发现/发明。(好吧,标准就是以应用性+“文科生都看得懂”为准,欢迎吐槽……等等要不要标题党一下呢……)大家不如从这些“看起来没那么不明觉厉”的奖项开始,了解高洋上的诺贝尔奖吧。

20世纪早期的许多诺奖物理奖,当时看来很前沿,其实现在也非常日常了。

1901年,德国科学家威廉・伦琴发现了“伦琴射线”而获奖――在他的提议下,改成了“X射线”。伦琴是辐射量的单位。地铁、飞机安检,骨折了上医院,没有不用到X射线的。

1903年,法国科学家亨利・贝克勒、皮埃尔・居里和波兰裔的玛丽・居里,因为天然放射性和发现、以及放射性元素的提取而获奖。Radium,Radioactive,这些现在耳熟能详的词,就是出自他们。居里夫人和镭的故事不需我多说了,贝克勒老师的贡献也十分重要,他发现了铀的放射性。

1904年,英国科学家约翰・斯特拉特测定了氢气、氧气、氮气等气体的密度,并由这些研究发现了氩气。氦氖氩氪氙氡,这些惰性气体制造了霓虹灯的美丽光源哦。(说氪星的麻烦先出去一下)(氩气发蓝光,么么哒)

(插播一个,1908年,法国科学家加布里埃尔・李普曼因为发明制作彩色玻璃照相技术而获奖,“利用干涉现象来重现色彩于照片上”。不过这个技术后来没有普及……)

1909年,意大利人古列尔莫・马可尼和德国人卡尔・布劳恩因为对无线电报发展的贡献而获奖。滴滴滴,虽然现在电报已经基本退出历史舞台,但“发来贺电”的传统应该还会继续。

这之后直到二战,是理论物理突飞猛进的阶段。普朗克、爱因斯坦、玻尔、海森堡等人的名字,现在已经耳熟能详了,但在当时确实还是非常前沿、看不懂的东西。不过,他们对于原子弹、核能的贡献,必须要先感谢一下。

1937年,英国科学家沃尔特・霍沃思和瑞士科学家保罗・卡勒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分别是对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C的研究和对类胡萝卜素、黄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B2的研究。

时间到了二战后。

1945年,芬兰科学家阿尔图里・伊尔马里・维尔塔宁因“对农业和营养化学的研究发明,特别是提出了饲料储藏方法”获得诺贝尔化学奖。(有种走错片场的感觉。。。)

1956年,威廉・肖克利、约翰・巴丁、沃尔特・布拉顿一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对半导体的研究、发现晶体管效应”。大家都知道,半导体和晶体管是电子技术史上的一次飞跃,他们所在的贝尔实验室推动了晶体管的商业化量产。没有它们,就没有收音机、电视机,也没有我们现在的电脑和手机。(顺便八卦,布拉顿出生于中国厦门,巴丁由于超导的研究又获了一次物理奖)

1964年多萝西・霍奇金应用X射线衍射技术测定复杂晶体和大分子的空间结构。

1971年,英国科学家加博・丹尼斯(他是匈牙利裔的,所以名字应该是丹尼斯・加博)因为发明了全息摄影法而获奖。全息摄影/投影是什么呢?请拿出你的二代身份证,对着灯光晃一晃,你的照片正下方有个七彩的亮亮的标志、名字附近有个长城。现在已经普遍运用于防伪技术中了。

(不知道该不该提嘎,1978年,彭齐亚斯和威尔逊发现了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打开电视、拔掉信号线、出现雪花,据说这就是背景辐射的证明……我是文科生书读得少不要打我)

1981年,瑞典科学家西格巴恩、美国科学家布龙伯根、西奥罗获得了诺贝尔奖,他们开发了高频率、激光电子光谱仪。光谱仪虽然我们生活当中用不到,但在军事、测量、勘探中有着巨大的作用。(图是西格巴恩)

1986年,设计了第一台电子显微镜的德国人卢思卡,研制了隧道扫描显微镜的德国人宾宁、瑞士人罗雷尔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电子显微镜开拓了我们对微观世界的观察领域。

时间又到了21世纪!

2000年的物理奖颁给了杰克・基尔比。他发明了集成电路!电子、微电子、计算机的同学们纷纷给跪下了。不多说了。

2002年的化学奖颁给了一个很厉害但也很应用的研究――核磁共振。对,就是医院里老用的那个。这大概是这十几年来大家最可能直接见证成果的化学奖了……

2009年的物理奖也是具有应用性质的。美国人博伊尔、乔治・史密斯,因为发明半导体成像器件电荷耦合器件(CCD)而获奖。那是什么呢?你们这些烧单反的一口一个“全幅”,那个“幅”就是CCD,感光元件。(of course,手机自拍的同学也应该感谢他们)。另外,高锟因为“光传输于纤维的光学通信领域突破性成就”而获奖,要是没有光纤宽带,各位守着拨号56k猫上网的肯定还是蛮痛苦的。(不是那个坐在你键盘上的猫)

(萌萌哒图片来源见水印)

标签: 文科生 得懂 那些 非常亲民 诺贝尔奖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