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云计算 >> 云资讯

3D打印冷现实:低端市场趋于饱和 工业级不足三成

云资讯 2014-11-20 09:32:22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目前,A股市场尚没有以3D打印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但在资本市场,3D打印全新的技术理念却在不断催热相关概念股,光韵达、金运激光、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公司被热炒。与此同时,不少上市公司正在跑马圈地布局3D打印项目

目前,A股市场尚没有以3D打印为主业的上市公司,但在资本市场,3D打印全新的技术理念却在不断催热相关概念股,光韵达、金运激光、大族激光、华工科技等公司被热炒。与此同时,不少上市公司正在跑马圈地布局3D打印项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选取了国内几家有代表性的企业调查后发现,由于3D打印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企业布局的领域各有侧重,且目前均处于摸索阶段。

记者调查分析金运激光、光韵达两家公司样本发现,从2014半年报来看,金运激光的3D打印板块亏损300多万元,而光韵达则有100多万元的经营利润,两家同样从事3D打印业务的上市公司经营上的差距,给3D打印这一持续火热的行业带来一些“冷思考”。

自2012年以来,3D打印概念股持续被热炒。根据同花顺统计,目前涉及3D打印概念的共有37家上市公司。

那么,3D打印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行业?目前国内的3D打印处于什么水平?记者调查发现,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3D打印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尚无成熟的盈利模式,也没有以3D打印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分应用层面来讲,低端运用已经趋于饱和工业级应用则由于成本高、技术欠缺等问题,市场占比仅20%~30%。目前,大族激光、光韵达、金运激光等少数激光巨头们正在加紧布局3D打印领域,但未来需要多大的投入?市场前景如何?很多公司对这些问题都低调回应。

企业扎堆低端FDM型3D打印

据了解,3D打印机分桌面级和工业级,前者以民用为主,后者偏向工业应用。两种均有FDM(熔融挤出成型)、SLA(立体光固化成型)、SLS(粉末材料选择性激光烧结)、SLM(金属粉末快速成型)、LOM(叠层实体制造)等不同型号,其中FDM型的耗材主要以热塑性材料为主,其余的耗材品类众多,有金属、树脂等。

连日来,《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走访了深圳多家从事3D打印服务和销售的企业发现,多数企业的产品集中在桌面级的FDM型3D打印机,且局限在玩具、礼品、展会及3D影像等低端市场,面向民用(教育行业)以及少部分中小企业,多数以出口为主,价格在2000元左右,虽然阶段性受追捧,但因市场饱和,竞争激烈,客户开拓难度大,甚至有企业刚进入市场不到一年便匆匆退出。

“如果你想做3D打印机,现在不是好时候”,深圳一科技公司负责人坦言,他的公司成立于2013年,原本主营3D打印机、3D打印服务等,但因此前代理的机器厂家不再生产3D打印机,且市场开拓难度大,公司不得已在今年选择转型。

对于为何退出3D打印行业,上述负责人不愿意多谈,只是表示,3D打印本身的技术没有突破,品牌杂多,应用市场有限,开拓难度大,“媒体炒得再热,老百姓也用不到”。

深圳智垒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肖云涛告诉记者,公司在2012年下半年开始研发桌面级的FDM型,并于当年9月开始销售,不过今年5月已经主动停产,转而开发技术难度更大,工艺更复杂的桌面级SLA型3D打印机。

“市场上桌面级FDM型多得要命,几乎每隔一周就会有一台新机器出来,利润也在不断下降。”肖云涛表示。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叶启东分析称,目前国内3D打印市场扎堆桌面级FDM型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FDM型使用的打印材料价格低廉且供应充足,而工业级打印机,尤其是工业级的SLS型,需要使用金属粉末材料,不仅对技术工艺要求较高,钛合金粉末还需要进口,价格昂贵;二是国内3D打印企业普遍缺乏创新应用意识,对3D打印的应用领域紧紧停留在打印人像等小饰品上,产业结构单一。

肖云涛介绍,一般FDM型3D打印机精确到0.2mm,SLA机型可精确到0.025mm,打印精度更高,而且目前已经能够量产。

不可否认,3D打印技术可带来不少立竿见影的成效。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辅料研发部高级经理薛矛告诉记者“总的来说3D打印机在纺织服装领域用得特别少”,他表示,多数企业不知道如何更好地应用这一技术,加上目前3D打印机存在打印精度差等诸多问题,工业级的3D打印机成本又很高,很多中小企业负担不起。

广东省社科院综合开发研究中心主任黎友焕指出,能够在商业中量产应用的主要还是进口产品,连设备带打印耗材都进口的结果,就使得国内的商用3D打印成本居高不下,所以3D打印没有成为主流工业设计和制造企业的优先选择。

世界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秘书长、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理事长罗军认为,目前3D打印产品用户远未形成气候,市场看得见却抓不到,企业也并没有意识到自己需要3D打印机来推动产品创新。

工业级打印成本高企

同桌面级3D打印一样,工业级3D打印机也分FDM、SLA、SLS、LOM等不同型号,依据原材料和尺寸价格不等,在十几万到上百万元之间,更加昂贵。

广州传正科技总经理万钧认为,价格的高昂主要还是取决于技术。“打个比方,一台普通手机和iPhone6相比,价格相差好几千,因为iPhone有App,技术、性能更高”。

“工业级的价格除了来源于机器本身的一些配件,还有原材料、售后保修、研发的费用、关税、培训费用等”,肖云涛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指出,其公司在2012年创办之初曾开发过工业级3D打印机,但考虑到市场推广难度,在样机制造完成后,当年下半年就转向研发桌面级的FDM机型。

罗军指出,工业级3D打印机价格高昂在于当前应用量还未打开,市场需求较小,使得单位成本高企,此外,技术的不完善也让成本居高不下。

记者调查了解到,目前国内工业级的3D打印机市场依然被3DSystems、Stratasys、德国EOS等国外巨头垄断,国内绝大部分购买客户为国企、央企等大型企业,中小型企业购买者寥寥。

德国EOS在中国的一位授权经销商表示,目前国内生产的工业级3D打印机大部分用于军工,企业用的以进口产品为主。

罗军指出,这是因为3D原创技术依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国内企业一直在模仿,但缺乏资金投入,缺乏龙头企业。

不只是工业级3D打印机本身价格昂贵,后续的原材料投入成本也让多数企业望而却步。佛山新马设计工业有限公司采购部经理马小姐告诉记者,公司此前购买了3DSystems的一台价值60多万元的工业级3D打印机,主要为打印塑料件,但因树脂耗材成本太高,已经放弃使用,国外材料的平均价格至少比国内材料高3倍以上,而且必须使用国外的材料才能打印出来,“机子是一次性投入,材料则是源源不断的投入”。

实际上,近两年来,无论国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多数3D打印企业的经营并不尽如人意。据OFweek激光行业研究中心统计,国外的3D打印企业仅有3DSystems等少数几家能够盈利,Stratasys、Voxeljet等多数企业2013年处于亏损,有的甚至常年亏损。国内3D打印企业经营状况同样不佳,以成立于1991年的武汉滨湖机电技术产业有限公司为例,它是我国成立最早的一批3D打印企业之一,其产品从1994年开始应用到商业化领域,2012年营收700多万元,亏损却达到300多万元,到2013年,该公司累计销售各类规格机器仅200多台。

叶启东分析,目前3D打印市场处于导入阶段,由于市场整体规模太小,部分企业销售额太低,导致运营成本过高,其次。国内许多企业刚成立,资本投入和研发支出过高,部分企业甚至尚未研制出产品。

当记者问道“国内在工业级3D打印方面有哪些龙头企业”时,一位业内人士感叹地说,目前国内还很难找出做得好的。

但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已有少数激光巨头们转身瞄准了工业级3D打印,以光韵达、大族激光为首的激光上市企业纷纷跑马圈地进行布局,但目前工业应用还欠火候,市场也尚未成熟。当记者问及工业级3D打印业务进展时,多家上市公司均选择低调回应,甚至避而不谈。

今年春节前后,大族激光成立了3D打印事业部,成员达20多人,并在深交所互动平台对投资者表示,公司计划年底完成样机制作,如时机成熟将推向市场。不过,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大族激光证券事务代表王琳却显得颇有顾虑,“我们做3D打印只是想证明我们有这个能力,年底有没有样机目前依然不好说,3D打印现在还是不要多谈了,一切还是未知”。

光韵达计划未来在上海、深圳、北京分别建立3D打印服务中心,业务将布局全国,设备规模将达20台以上,累计投资数亿元。其中上海中心将面向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电子器件等领域,北京中心主要是汽车及航空航天,而深圳中心将面向模具及电子市场。不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光韵达证券事务代表范荣表示,目前均未建成,还在计划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本来是新业务,前面还没把基础做好,不会盲目到处去投,如果一个行业发展前景很好,有客户基础和业务基础,公司肯定会加大投入”。

谈到目前在医疗和汽车领域的3D打印进展时,范荣表示,公司通过3D打印的汽车零部件主要用于客户研发阶段。她指出,目前医疗方面才刚刚涉足,还在前期建设中,还存在不确定性,对于投入和市场目前暂无法告知。

光韵达董秘办一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医疗3D打印还在进行中,尚未取得收入,因涉及到医疗方面的认证和临床试验等,时间漫长。

但叶启东表示,目前光韵达只是一家提供3D打印应用的服务商,根据Ofweek行业研究中心统计,目前全球3D打印总产值中,服务业务比例仅占9.5%。

罗军指出,目前桌面级3D打印机市场份额已经达到70%~80%,而工业级只占20%~30%,工业级未来增长空间十分巨大。

对于为何不断加码3D打印行业,金运激光董事长梁伟多次公开表示,近年来3D产业突飞猛进,各地都有大型企业涉足,整个行业很有可能在两年内完成洗牌,如果哪家公司未能跟上步伐,可能会被甩出第一梯队,甚至被市场淘汰出局。

“3D打印一直是华工科技关注的方向,去年我们就参股了华科三维来做3D打印设备研发销售,我们在行业中一直在运用激光增材加工技术,和3D打印在技术上有一定的切合度,只不过我们不叫3D打印,公司主要考虑的是今后产业发展,把3D打印和我们现有的激光增材技术做一些结合”,华工科技董秘办相关人士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回应道。该人士表示,华工科技一直拥有3D打印技术,该技术仅在冶金行业应用比较普遍,因此公司对此并没有作过多说明,也未提及和3D打印的关系。

数千亿市场空间待挖掘

3D打印的市场究竟有多大?

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提供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40亿美元,相比2012年几乎翻番。申银万国研报称,未来3D打印在制造业中占比将达到2%。

罗军预计,从最近几年的市场发展来看,3D打印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至少可以保持40%以上的增速。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3D打印应用出现两极化:一是应用在3D人像、小物件等材料成本低、技术工艺粗糙的产品;一是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度、高质量的产品。

相比之下,国外的应用比较全面,如消费品及电子、汽车、生物医疗、航空航天、军事、机械制造都有应用。“技术特点决定了3D打印非常适合小批量定制化的产品、复杂的产品加工,或者产品研发阶段原型的制造,未来在这些领域将得到全面应用”。叶启东指出。

“从3D打印在工业、生物医学、文化创意等领域潜在的市场来看,国内至少蕴藏着数千亿元的市场空间”。罗军补充道。

据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数据显示,未来几年,中国3D打印市场每年将至少以一倍以上的速度成长。

国际研究顾问机构Gartner发布的最新预测指出,2015年全球3D打印机出货量将达21.735万台,高于2014年的10.8151万台,2015年到2018年期间,3D打印机出货量每年皆呈倍增,预计到2018年将超过230万台。

Gartner研 究 副 总 裁PeteBasiliere表示,3D打印机市场正处于转折点,自30年前3D打印机发明以来,单位出货量每年增长率都在个位数到十位数之间的低档,但2015年起即可望大幅增加,主要推升力道包括价格逐步低廉、性能稳步提升,且在全球各地都买得到。

而国内相关政策的出台也让这个新兴行业备受瞩目。今年9月25日,工信部副部长苏波在陕西渭南市举办的“3D打印与生物医疗器械产业化推进会”上透露,工信部正在牵头制订《国家增材制造产业发展推进计划 (2014~2016年)》(以下简称《推进计划》),《推进计划》由工信部、卫计委、国家食药监总局和科技部等联合制定,征求意见稿已经完成,有望年内出台,这将是国内首部3D打印产业规划。

罗军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从顶层设计入手来战略规划、扶持和培育3D打印技术,将有利于3D打印技术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

叶启东认为,目前国外3D打印企业的毛利率平均为44%,比国内激光企业低功率激光加工设备38%的毛利率还要高,而随着3D打印的普及,国内3D打印企业的营业收入将大幅增长,同时由于出货量增加,企业生产逐渐具有规模效应,届时企业的管理、销售和研发等运营费用将下降,3D打印业务能为公司贡献稳定的业绩。

《《《

工业级样本

光韵达3D打印涉足医疗业汽车应用仍在实验期

每经实习记者 欧阳凯 白亚静发自深圳

作为国内少数将眼光瞄准工业级3D打印的激光企业,光韵达(300227,收盘价21.67元)曾在投资者交流平台表示,计划在上海、深圳、北京分别建立3个3D打印服务中心,业务将布局全国,设备规模达到20台以上,累计投资数亿元。其中,上海中心将面向汽车、航空航天、医疗、电子器件等领域,北京中心将主要是汽车及航空航天,而深圳中心将面向模具及电子电子市场。

不过,在近日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公司董秘办人士表示,上述目标目前均未建成,还在计划中,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汽车应用主要面向客户研发

去年9月11日,光韵达与自然人王博文合资设立上海光韵达三维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3D打印技术服务、加工制造以及设计应用开发等。合资公司注册资本为2000万元,光韵达出资1200万元,持有60%的股份。据悉,光韵达布局3D打印先期主要集中在汽车和医疗领域。

同年10月,光韵达与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签订《三维打印赛车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用一年时间制作一辆可驾驶的电动或太阳能赛车。随后,双方又与同济大学汽车学院合作将3D打印技术运用到赛车上。

今年7月9日,三方合作的赛车成功亮相并试车。据悉,该赛车使用3D打印的部件共计300多件,占全车机械结构件数量的30%左右。不过,光韵达对外表示,这个研发项目并不直接给公司带来收入,只是有效拓展了3D打印技术在汽车领域的应用,为公司未来拓展汽车及其他行业3D打印规模化业务奠定基础。

OFweek行业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叶启东告诉记者,就目前来看,3D打印大批量应用于汽车制造还不现实,传统的模具制造工业还具有明显的优势,在汽车领域虽然国内外有3D打印汽车的例子,但也仅是打印部分部件后进行组装,距离打印整车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尚普分析师明霞认为,目前3D打印技术并不能打印汽车使用的所有材料,打印的成品表面质量有待提升,打印软件与汽车设计软件接口衔接也有问题出现。新技术固然是未来发展趋势,但在不保证成品质量以及下游客户需求市场的情况下,企业必然不会盲目加大投入。

以国外3D打印技术巨头Stratasys公司为例,该公司有为汽车企业客户提供服务,但服务内容依然局限于车厢内部的装饰件、小部件以及小按键。

“光韵达在2014年半年报中阐述,公司3D打印赛车的研发项目已完成,开始进入医疗领域。可见,光韵达的策略偏向于从技术研发开始,取得一定成绩和客户认可后,再打入市场。”明霞指出,新技术发展初期,无论是打印产品原材料、打印技术、打印精度,还是下游客户是否买账,都与能否给企业盈利息息相关。

“以‘打印’一颗直径一厘米的金属螺丝钉为例,大约耗时1.5小时,成本是传统工艺的120倍左右,没有一个汽车企业能够承受。”叶启东指出。

对此,上述董秘办人士表示,公司通过3D打印的汽车零部件主要用于客户研发阶段,“研发时会有修改,没有最后确定下来,如果只是先做一两件,用开模方式,模具成本高且耗时久,相比之下,用3D打印肯定可以节约时间和成本。”

医疗应用涉及认证和临床试验

除了汽车领域,光韵达也试图将3D打印延伸至医疗领域,其3D打印医疗事业部目前正在筹建中。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光韵达经过多年的研究与临床试验,目前在“模型、手术导板及个性化植入物”等医疗器械产品方面,已具备了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与可能性,未来或会首先进入该领域。

“如果光韵达在3D打印起步阶段,能够充分利用自身的技术和市场优势,尽快推出产品抢占市场,树立行业品牌,那么当3D打印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时,其势必能占据更高的市场份额,成为行业 ‘领头羊’。”上述人士指出。

但对于投入的具体情况,光韵达证券事务代表范荣表示暂无法告知,目前公司3D打印业务才刚刚涉足医疗方面,还在前期建设中,存在不确定性。公司董秘办一工作人员也表示,因涉及医疗方面的认证和临床试验等,实现医疗3D打印的时间依然漫长。

叶启东介绍称,3D打印在医疗领域最普遍的应用就是金属骨骼等内置物,如在病人体内植入3D打印制造的钛合金骨头的手术,在欧洲已有超过3万例。3D打印还广泛应用于种植牙和矫正牙套的制造。同时,由于医疗上客户价格承受能力通常较强,这也解决了3D打印制造成本较高的问题。

不过,光韵达目前尚未自主研发工业级3D打印机,仍主要依赖进口德国EOS激光烧结设备与材料。

光韵达董事长侯若洪曾对外表示,光韵达进入3D行业将遵循汽车、机械、医疗、航空航天,最终进入大众消费领域的路径,未来也将进入3D打印材料和设备研究领域。对此,范荣表示,公司目前不涉及设备,未来是否会投入研发还要看业务情况而定。

被多机构看好

“未来想象空间无限。”相比光韵达的谨慎,多家机构却表示看好。申银万国的研报指出,考虑到公司孵化的3D打印应用将在未来几年内持续爆发,预测两年后光韵达的营收将达到6.12亿元。而2013年光韵达营收仅1.74亿元。

不过,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已完成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上升41.66%,实现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1931.68万元,同比上升29.62%。光韵达表示,公司3D打印业务虽按计划顺利进行,但新业务大幅提升公司业绩尚存在不确定性,需要时间积累。

从光韵达的主营业务来看,包括模板及附属产品、精密金属零件、激光成型、紫外激光钻孔、HDI钻孔、LDS、3D打印以及贸易与其他。其中,3D打印在今年半年报中首次列出,营收337万元,占比3.09%,毛利率相比其他各项领域中处于较低水平,不足40%。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预计,明年光韵达的3D打印业务收入或将达到千万,两年后其营收占比有望超过10%。明霞也预计,未来光韵达3D打印业务毛利率水平有望突破50%,有可能成为除模板及附属产品业务外的另一重要营收业务。

《《《

桌面级样本

金运激光创新盈利模式 3D打印业务扭亏仍需时日

每经实习记者 欧阳凯 白亚静发自深圳

将3D打印主要研发方向定位于民用桌面级的金运激光(300220,收盘价34.62元),今年上半年已宣布实现3D打印桌面级机型的量产。公司董事长梁伟曾对外透露,将在两至三年内完成3D打印生态圈的初步框架。

公司的3D打印业务也在逐步推进中,今年三季报显示,金运激光前三季的3D打印业务营收顺利突破千万。不过,金运激光在财报坦言,3D打印相关产业链生态圈处于开发和投入期,虽突破千万,但仍未实现该板块的整体盈利。

3D打印业务尚在亏损中

今年以来,3D打印概念受到资本市场热捧,相关个股被轮番炒作。从4月底最低的9.32元/股(前复权)至10月13日最高触及46元/股,金运激光股价5个半月涨幅接近4倍。

多家机构的研报指出,金运激光正处于转型期,3D打印云平台业务想象空间较大。宏源证券预计金运激光2016年营收相比2013年将翻倍,达到3.67亿元。

金运激光目前的主营业务包括金属激光系列、裁床系列、振镜及雕花系列、X-Y轴系列以及3D打印业务,其中3D打印业务收入仅占整个主营收入的8.14%。今年上半年,金运激光营业收入为9083万元,其中3D打印业务营收为739万元,亏损165万元。今年前三季,公司营业收入1.3689亿元,3D打印业务营收突破千万。

前瞻产业资深行业分析师李佩娟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对于处于转型期的金运激光来说,亏损是正常的,尤其是前期投入较大,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相比光韵达稍具规模优势。

欲建3D打印生态圈

金运激光董事长梁伟此前对外透露,正在武汉总部建设“3D打印设计师俱乐部”,力图通过营造“五星级的设计中心”,提供免费工作设计室,并将于两至三年内完成3D打印生态圈的初步框架。梁伟对此颇有信心,“3D打印生态圈内的单个环节也许容易模仿,但一个完整的生态圈是很难复制的。”

去年9月,金运激光宣布建立“3D打印云工厂计划”,并出资1500万元收购武汉3D记梦馆、3D意造网的部分股权。

资料显示,3D意造网以线上为主,出售各种3D打印创意产品以及在线定制,该平台已于今年6月份正式上线。记者从该平台上看到,出售的各类创意礼品价格从上百元到几千元不等,最高也有4250元。此外,还有入驻的设计师为客户设计3D打印模型。

3D记梦馆则以线下体验馆为主,目前已在全国开了约40家门店,以合营和加盟为主,主要提供全彩3D打印婚纱套系、3D打印真人真像等多种体验服务。

该馆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目前生意挺好,一般门店几月内便会有营收,集中布局在商业密集地段,以长沙的3D打印体验馆面积最大,达到两百多平米,“加盟费成本一般在十几万到上百万之间,合营店成本最少也要几百万”。

此外,该负责人还介绍,3D意造网目前已有百万营收,不过因武汉的3D打印工厂后期投入成本大,目前仍未能实现盈利,“至少要几个亿投入,机器以及材料非常贵,基本上都要采购。”

对于3D打印业务未来能为公司贡献多少利润,金运激光董秘办人士则没有透露。

尚普咨询分析师明霞则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短期扭亏为盈尚需时日,3D打印业务或将成为金运激光重点发展业务之一,带来利润不可小觑,但公司并不会降低其他业务的重视程度,短期内营收比重不会有大的浮动,但长期来看,3D打印业务或会侵占其他业务营收比重。”

金运激光的3D打印业务正逐步推进。今年10月22日,金运激光控股子公司武汉落地创意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同中山市古镇镇生产力促进中心、武汉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在广东省中山市古镇签署合作协议,探索3D打印技术行业应用拓展的新模式。

此次校政企三方合作被业内视作为探索更多盈利及合作模式的证明。明霞认为,针对3D打印技术的研发,这一举动将结合具体传统的灯具行业,更有针对性地面向下游客户。同时,校企政三方联合,共同分担风险,将有利于弥补企业之前的亏损情况。

宏源证券的相关研报也指出,金运激光此次灯具领域的合作,是3D意造网试水面向行业应用的3D打印服务的开始。

编辑:admin

标签: 3D 打印 现实 低端 市场 趋于 饱和 工业 不足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