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少年不可欺”事件背后的知识产权问题

互联网 2014-12-03 12:37:4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少年不可欺”事件有了最新进展,12月1日下午,优酷公司通过新浪微博就此作出回应。11月29日, 因为一句“少年不可欺”的维权宣言,无数网民将目光投向了一位网名叫做NIKO EDWARDS(以下简称NIKO)的少年,这位19岁少年在撰写的《少年不可欺》微信文章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他和团队用气象气球给地球拍照的经历和照片是如何遭到优酷视频盗用的过程,并声称要向制作方优酷网和品牌商陌陌软件两家公司讨要说法

少年不可欺事件有了最新进展,12月1日下午,优酷公司通过新浪微博就此作出回应。

11月29日, 因为一句“少年不可欺”的维权宣言,无数网民将目光投向了一位网名叫做NIKO EDWARDS(以下简称NIKO)的少年,这位19岁少年在撰写的《少年不可欺》微信文章里,用“图文并茂”的方式阐述了他和团队用气象气球给地球拍照的经历和照片是如何遭到优酷视频盗用的过程,并声称要向制作方优酷网和品牌商陌陌软件两家公司讨要说法。

对此,优酷公司12月1日回应称,他们所拍摄的视频《追气球的熊孩子》存在三点问题:视频标题与NIKO的文章重名,故事脉络与NIKO的经历有类似的地方,其中地球的图片与NIKO发布的照片重合度较高。优酷表示,虽然在法律范畴内尚不能认定为侵权行为,但出于对原创的保护和尊重,公开表示歉意,并已撤下此视频,承担所有责任。

90后的隔空喊话瞬间引发了网民的共鸣和关注,成为头条新闻,不仅许多同龄人出来声援NIKO,就连行业名人也加入其中指责优酷的侵权行为。

原本是一桩很常见的网络侵权纠纷,为何能在一夜之间引发巨大的网络海啸?专家们开始思考,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不满20岁的少年利用网络来为自己维权,以及事件背后映射出来的知识产权保护困境。

为什么发微信维权

今年9月3日,NIKO和他的团队一起完成了一项看似不太可能的尝试――用气象气球给地球拍照。

计划始于今年7月,NIKO向好友提出了这个想法,尽管在许多人眼里成功率极低,但奇迹还是发生了。

9月8日,NIKO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了名为《追气球的熊孩子》一文,讲述了给地球拍照的具体过程。而文章的发表迅速提升了团队的知名度,也让一些“伯乐”注意到了他们。

据NIKO自述,10月初,一位自称在优酷网工作的于姓编辑与该团队联络,并介绍了一位王姓制片人给他们认识。

随后,这位王姓制片人表示,优酷将与陌陌品牌合作,拍摄一支完整展现NIKO团队大胆行为的纪录短片。一番考虑后,NIKO团队初步与之达成了合作意向。在NIKO发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团队提出了合作的几点需求,其中包括视频由团队成员自己出演,劳务费独立支付等等,而对方也同意了这些条件。

“看到他凌晨三点给我们回复邮件,当时真把我们感动了。”NIKO表示,王姓制片人曾以拍摄为由,向他们询问了许多拍摄细节,譬如拍摄的初衷、设备、原理和成本等等。

但11月4日,王姓制片人向他们表示由于资金原因,拍摄无法进行。

“团队成员最初挺气愤的,但当时我还是很理性地开导大家。”然而,事情很快让NIKO自己也看不开了。11月底,经朋友告知,他发现优酷网站上发布了同样名为《追气球的熊孩子》的视频,但影片却是一部宣传“陌陌软件”的商业广告,广告里面的一些内容和他们的作品十分相似。

NIKO随即与王姓制片人取得联系,这段电话录音后来被放在维权一文中。电话里,王姓制片人表示该部视频的拍摄与NIKO团队没有任何关系。

沟通未果,团队成员决定在微信上将此事曝光。文章发布第二天,陌陌与优酷先后在微博上发表声明,要严查此事。

NIKO表示,自从一年前开始组建团队进行创作,经历过很多失败和痛苦,但都不轻言放弃,因为这是成长中的必经之路,但他们苦苦换来的成果被他人盗用,就一定要讨个说法。

身份和动机遭遇质疑

然而,这个微信账号上写着“少年不言苦、梦里捕蝴蝶”的少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维权文章不仅让优酷和陌陌两家公司陷入危机,也让自己站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很多网友在优酷发布的声明下留言,支持NIKO的维权行为,谴责优酷和陌陌。

大V们也开始关注这一事件。房地产巨头任志强在微博上表示:“缺少道德底线?这就不仅是个补偿的事了!”

还有些年轻人直接把声援上升到了“捐款”。在众筹平台“追梦网轻松筹”上,网友“璇子Daisy”发起了目标为1元的“请优酷和陌陌做出回应:关于少年不可欺”的众筹行动,并赢得了96人的支持,共筹得563元。一位捐款者向记者表示,之所以捐款是因为此事发生在同龄人身上,引发了他的共鸣。

但也有一些网友提出质疑。有的网友指出,NIKO团队拍地球这一“创举”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因为早在2012年,国外就已经有人成功尝试,优酷网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这一疑问。

随后,更多关于身份和动机的质疑纷至沓来。有网友认为NIKO可能是陌陌公司的员工,更有人将陌陌科技将于12月赴美上市一事与此联系到一起,推测NIKO等人的行为是网络炒作。

中国青年报记者向优酷了解到,优酷内部在文章发布第二天就成立了由高层负责的团队,专项调查此事。优酷有关人士称,他们通过多种途径与NIKO联络,但一直未能联络上,而对NIKO的真实身份,他们表示不清楚。

11月30日晚,NIKO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这件事一定会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不会与优酷私下交涉,以求得到公平公正的对待。

此外,他表示与陌陌公司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不能透露姓名,是担忧可能被人肉搜索,“即便王姓制片人盗用我们的作品,但在我发表的文章中并没有公布他的真实信息,尊重隐私权我还是懂的。”NIKO认为,现在还不是公布自己身份的时候,等到正式进入法律诉讼阶段,他会亲自站出来。“我唯一能透漏的是我只是一名揭阳市第二中学毕业的高中生,目前正准备去国外读书。”

中国青年报记者发现,NIKO列出的与王姓制片人沟通的邮件,多数为对方回复,团队一方的邮件数量不多。对此,NIKO表示,不会把全部邮件内容公开。但邮件的不完整也让一些网民认定此事是一场营销炒作,因为网络“短平快”的传播特征更容易让人出名。

虽然NIKO网络维权的方式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但在中国互联网实验室创始人方兴东看来,通过微信平台维权的方式多少有些欠妥。

“这件事情完全可以通过法律的方式来解决,在事件没有调查清楚前,当事人就把事情依照自己的意愿发布、施加舆论压力的做法实在欠妥。因为一旦失实,当事人很可能要承担责任。”方兴东说。

NIKO告诉本报记者,“我们只是想客观理性对待这个问题,得到应有的尊重和理解。”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青年研究所副所长邓希泉认为,因为微信的特性和年轻人的使用习惯,一些年轻人把它当成维权过程中最行之有效的工具。

少年维权背后的知识产权问题不容忽视

面对优酷12月1日作出的回应,NIKO第一时间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不能信服与满意,会向优酷公司发送律师函。

12月1日,NIKO和其团队发表了声明,阐述了自己维权的要点。“我们从未声称航拍地球是我们的首创,《追气球的熊孩子》原文也提到我们参阅了大量视频和资料,我们被剽窃的是我们的故事经过、文案和图片,这些才是独属于我们的。”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律师乔万里表示,从知识产权保护的角度,NIKO团队遇到的侵权类型主要是知识产权中的著作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中的规定,此事件可能涉及到的著作权包括四项:创意、文字作品、摄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

乔万里表示,用气象气球拍地球的创意并非NIKO团队原创,因此,他们的创意缺乏著作权最核心的条件――独创性,无法得到著作权法保护。此外,根据目前双方公布的视听资料及往来邮件的比对,优酷拍摄的《追气球的熊孩子》广告片应属于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暂无证据证明复制了NIKO团队录制的拍地球视频。

他认为,优酷上播出的视频与NIKO等人拍摄的作品在标题和文案上,有很多实质性的雷同,视频中也疑似使用了NIKO等人的图片摄影作品,而且没有得到他们的授权。因此,优酷的确有侵犯NIKO等人文字作品著作权、信息网络传播权和摄影作品复制权的嫌疑。

近年来,人人影视和射手网被关停、今日头条版权纠纷以及土豆网涉擅播《舌尖上的中国》等一系列侵权事件的出现,让人们格外重视互联网的知识产权问题。

在法学界看来,NIKO团队和优酷的纠纷本身并不特别,但因为引发了大批90后的情感共鸣以及涉事公司较高的知名度,从而让一直存在的网络侵权问题为公众所关注。

乔万里认为,狭义的知识产权指商标权、专利权和著作权,国内的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中著作权案件占比很大,而发生在网络平台上的又占到近一半的比例。“网络日渐成为保护知识产权的主战场,同时网络侵权呈现出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商号权等组合交叉特点,侵权类型多样化、复杂化。”

“著作权的界定相当复杂,因为其涉及复制权、发行权、信息网络传播权,里面牵扯的细节很多,每个问题的论证都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时间,而类似于文字作品中的抄袭比例多少,都有可能影响到最后法律判定的结果。”乔万里说道。

上海泛洋律师事务所律师刘春泉认为,单独个体事件的出现并不能根本解决当前网络侵权不断出现的问题。

数年前,刘春泉曾代理《死了都不卖》歌曲侵权案,案件的实际赔偿金额并不高。但他认为,一些侵权案件打到最后其实很难打赢,从而衍生出了当事人一些非常规的维权方式。

他认为,我国法律对知识产权问题的定性是清晰的,但在定量方面,由于法律责任过轻,导致对侵权者的处罚额度不高,甚至低于购买正规版权成本数倍,这是网络侵权频发的原因。

乔万里认为,在网络文化盛行的时代,年轻人是网络文化的主要生产者,因此,被侵权的可能性很高,要提高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

他建议青年群体在进行合作时,可以先签订一个商业秘密保护协议,一旦合作方接触过作者的作品、创意,就需要承担保密责任,泄露给他人就需要承担法律后果。

“保护知识产权才能让青年人有不断创新的动力。”处在舆论漩涡中的NIKO表示,这次事件给他们这群年轻人上了非常现实的一课。

标签: 少年不可欺 事件 后的 知识产权 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