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门搜索 > 老照片:以前的中秋节这么多讲究,现在都消失殆尽

老照片:以前的中秋节这么多讲究,现在都消失殆尽

2020/01/1521:05

老照片:以前的中秋节这么多讲究,现在都消失殆尽

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玩花灯、舞火龙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是人与人之间沟通感情增加交流的最好方式,是我们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现在一到中秋节,在各大超市就能看到各种品牌的月饼堆满货架,其实最有特色的当属小时候自已动手在家中制作的月饼。自制月饼一般都需要有刻有各式喜庆图案的模具,将包好的月饼团放入模具里,用手将面团压平,然后拿起模具敲打,使月饼倒扣出来,再进行烤制。从制作选料到包鲜儿烤熟,每一道工序都亲力亲为,做出来的月饼自然也是货真价实。而这样的月饼之中,才真正包含着团圆的味道。

现在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食物都快餐、现成包装好了,即使农村现在人们亲自动手做月饼的也很少见了,一方面是因为工序繁杂,另一方面是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

按照以前的习俗,“男不拜月,女不祭灶”,所以中秋节的时候,家里的男人都是不叩拜的,一般是由女性对月亮叩首行礼,“拜月”祈福。供台也必须设在庭院内,所供奉的水果也必须是圆形的,西瓜切半,雕成莲花瓣形,取花好月圆之意,苹果、石榴等等,摆在供案两旁,表示圆满和丰收。梨因为与“离”同音,不能上供桌,当然供品中绝对少不了月饼。

民国时期的北京人都住四合院,一个院子住着好几户人家,中秋节尤为热闹。大人带着小孩,能跑的在院子里嬉戏打闹,不能跑得由大人抱着,中华传统就这样一代代言传身教的传承。

除了“拜月”,老北京也很盛行“玩月”,一种叫“文玩”,就是赏月,写诗作画猜灯谜;一种叫“武玩”,到湖边,看月光投映在水中的样子。住在四合院的人家,院子里多有圆形大缸,人们把缸盛满水,看月亮在缸里的倒影。有时候,调皮的孩子会往缸里扔石子,看圆月的倒影在水缸里波澜四起。孩子们还喜欢在胡同里追着月亮跑,叫做“追月”。

中国的月亮文化,最出名的要数嫦娥奔月了,常年陪伴嫦娥姐姐身旁是月兔,所以人们对兔子有深厚的感情。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老北京人一般叫”兔爷儿“。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现在北京的一些旅游景点还能看到一些”兔爷儿“样式的玩具。

按照老北京中秋习俗,八月十三到十五,中秋要放三天假。在这几天,京城的“泥兔摊”是最忙碌的时候。“泥兔摊”就是卖“兔儿爷”的。那时,在中秋节前半个月,老北京胡同到处可见贩卖“兔儿爷”的摊子,摊上架设数层楼梯式的木架子,每一层都放满了各种彩绘式样的“兔儿爷”,被老北京们称为“兔儿爷山”,它已经成为京韵文化的元素之一。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

中国的传统节日总是和动物有关,这其实和中国传统农耕文化有关,人们世世代代扎根与这片土地,热爱这片土地,依赖与这片土地的一草一木。

如今,很多京味的中秋习俗在城里已几乎绝迹,旧时的“拜月”场景几乎看不到了,但人们盼中秋纪念传统文化,期望好日子的那份心情与过去是一模一样的。中秋之夜,给自己一个回家陪父母家人的理由,叙叙家常,赏赏圆月,吃吃月饼,一家人坐在一起才叫团圆,人和家旺是所有中华传统的真谛。

标签: 月饼 老照片 老北京 月亮 模具 习俗 院子 土地 月光 嫦娥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