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从蚂蚁金服处获得了一个数据。截止到大年初三,利用支付宝发红包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
昨天,我从蚂蚁金服处获得了一个数据。截止到大年初三,利用支付宝发红包的用户数已经超过1亿。这个数据是经过去重的真实用户数,支付宝方面非常的开心。另外支付宝红包一直保持了热度,在大年初二那天,还有2000万人在用支付宝红包。
自从进入春节开始,微信和支付宝红包的比较就一直没有停止。我们也不能免俗,除夕当天,两家公布的数据分别是这样滴:
微信
支付宝
我也觉得这回微信的摇一摇玩得很酷,不过从数据看来腾讯和阿里红包之战结果也不是压倒性的。据支付宝方预估,最终的数据可能接近四六开,对此支付宝红包的人们也觉得非常振奋。别忘了,微信是屏蔽了支付宝红包的。否则,支付宝和微信打个平手也是有可能的。
如果你还记得去年的红包,最终微信公布的参与人数是800万人。当时支付宝红包的表现并不尽如人意,你说微信和支付宝最终是九一开都是在夸支付宝。从去年的不值一提,到今年成为有竞争力的对手,支付宝的进步还是惊人的。
其实支付宝同学们倒也不是非要和微信比。真正高兴的是,红包让他们完成了升华,找到了点做社交的感觉。
首先,他们搞懂了红包的产品逻辑
去年,微信和支付宝都推出了红包。都借鉴了广东的拜年习俗,微信借鉴的是“抽利是”,支付宝借鉴的是“讨利是”。但显然,抽红包具备的社交属性比讨红包抢的不是那么一点半点。因为群红包极强的社交游戏属性,所以微信红包火了。
抽红包的方案,支付宝当然也考虑过。只不过他们受限于历史包袱――交易逻辑――这么多年支付宝的产品架构都是基于现实的交易,现实交易一定是一对一的。没想到群红包这种一对多的模式。而腾讯遵循的是账户逻辑,因此可以实现一对多。
所以去年红包大战之后,支付宝回去反思了。把交易逻辑更改为账户逻辑,简单的说,就是把产品的出发点还原至“账户”,也就是账户背后的一个个真实的“人”这种改变让很多产品的视野都更明朗了。还有,由于支付宝起家于PC时代,有很重的历史包袱,比如密码早期就是必须超过6位,数字字母混搭的,这在移动时代确实不够方便。这种产品逻辑的更改,让支付宝甩包袱也更容易了。现在蚂蚁金服要推芝麻信用,很多人有过n个支付宝账户,你不能让一个人有n个不同的信用分吧,这些账户要通过大数据技术被整合起来,变成一个信用分,芝麻信用才能真正实现信用分的准确。
第二,口令红包让支付宝钱包看到了新的商业模式
万事真是福祸相依,因为微信的封杀,支付宝黑科技都玩出来了。但口令红包出人意料的也被很多人玩起来了。
比如湖南卫视,惹巴拉用支付宝口令发红包,这个事情之前支付宝也不知道。
相比摇一摇,口令的确游戏属性更强。摇可能是一时新鲜,微信需要持续给这个动作增加新的使用场景,重新定义它。但口令这事,天生带有强大的游戏味道。我们小时候就听过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没事会填填字谜。所以对于用户来说,这是更猎奇的。摇到的红包,用户觉得是幸运,口令得到的红包,用户会觉得自己又聪明又幸运。
支付宝一直是个工具,过去也一直强调其工具属性。这回的口令红包,让他们找到工具玩社交的感觉了。这有可能让生存困难的传统媒体起死回生,人们不买报纸杂志了,信息在网上看就行了,但要是报纸上有口令红包吗?对于O2O,口令红包也有新的想象,商户可以用口令红包进行促销,这样就能有效的控制优惠幅度,发放时间等等……
当然,口令红包微信也可以玩,好像门槛也不高,羊年全年就看他们谁更有创意,谁更懂用户了。
最后,红包只是一个太小的场景,对大公司来说才刚开始
我想说,无论红包大战输赢,对于大公司来说,都不能决定什么。如果是一家创业公司,通过一次漂亮的红包大战足够进行几轮融资了,但它够上市吗?对大公司来说,更加不够了。微信今年强调的是场景,红包真的只是个小场景,大公司要牢牢抓住那些用户生活中必需、高频的大场景才行。
所以红包大战之后考验的是这个场景如何迁移,微信也做了,今天摇一摇又出现了一个摇TV的功能,这样摇一摇就延展到看电视这个高频场景里了。做得很酷,很聪明,未来肯定这个功能可以和电商嫁接的。
必需得承认,腾讯对社交之了解,对用户心里把握之精准,高山仰止。阿里在这方面有太多需要探索的。但转过来说,阿里对电商、支付方面的体会和积累,也不是腾讯短时间就容易追上的,至少大部分支付场景里用户用支付宝的习惯已经养成了。
未来,若真论输赢,赢家一定是在用户现实生活中出台率使用率最高那个。所以红包大战只是序曲,2015年腾讯阿里线下生活服务大战才是真值得期待的呢。
黑豆的微信和百家账号都是heidouyy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黑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