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到底会不会出现有完全意识的机器人?在今天举行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魔鬼,还是天使”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五位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研究者均持谨慎乐观态度,虽然已议论了几年,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计算模式能够产生情感”。“担心人工智能的威胁,就好像担心火星上人满为患,完全是不切实际的
在未来,到底会不会出现有完全意识的机器人?在今天举行的“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魔鬼,还是天使”博鳌亚洲论坛分论坛上,五位世界顶尖人工智能研究者均持谨慎乐观态度,虽然已议论了几年,但“没有任何证据证明计算模式能够产生情感”。
“担心人工智能的威胁,就好像担心火星上人满为患,完全是不切实际的。”百度深度学习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余凯认为,人工智能对于人类社会可以有很大贡献,没必要刻意强调带来的一些风险,因为人工智能刚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远不够先进。
论坛主持人、格灵深瞳创始人赵勇说自己经常会被人问到,“你们做人工智能会不会毁了我们?”赵勇的答案是:“对不起,我不知道怎么做这件事,我们还是挺弱的,只是把生活改进一点点。”
以色列科技创业之父尤西・瓦尔迪称,目前我们看到的人工智能只是嵌入式的人工智能,就是有一些算法可以模拟人脑部分的功能,比如对于语言、翻译,还有对于语音、图像的识别,这些都是非常基础性的。而要让机器能够自主决策,需要有更深层的研究,了解人脑的构造。
“我们还没有进入人工智能时代,还是增强现实的时代,只是刚刚开始人机交互。”Aidyia首席科学家、人工智能学会主席本・戈尔策尔认为,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可能会介入金融服务、医药和生物领域,因为这方面的很多数据完全由人来读是不可能的;同时期待通过物联网方式,让机器人在家政服务、儿童教育、老人护理等方面实现突破。
本・戈尔策尔介绍,他们正在香港理工大学做一个开放语言的项目,目标是搞一个跟人脑一样有思维性的机器,要用几千页的内容来解释架构。他进而解释说,这只是一个研发项目,并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一定会成功。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认为,在过去15年里,人工智能在预测人的行为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现在所谓的机器人“意识”,其实都是基于大数据基础上的分析预判,是通过各种复杂体系和算法后得出的最合理选择。
赵勇表示,虽然人工智能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够主观危害人类那一天,但是必须要谨慎预防技术引起道德的问题。今天的技术还非常原始,但已经可以用在有可能会对我们造成危害的领域,比如军事领域,甚至恐怖主义。
洪小文庆幸,他所认识的从事人工智能的工作人员都有非常高的道德标准,在人工智能运用方面确实需要政策道德框架。
论坛最后,尤西・瓦尔迪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真能够把价值观、意识、情感都植入机器的话,那将真会给人类带来风险和威胁,因为人类本来就是很复杂的。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