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云计算 >> 云资讯

为什么虚拟现实厂商都爱做眼镜?

云资讯 2015-04-01 13:45: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如果有一天,不爱方程式赛车的我也能和你娓娓道来站在转角处看见赛车呼啸而过时我的心跳,还有旁边观众兴奋的喊声,甚至精准地描述每一排看台上的人群。请不要奇怪,可能我只是在家里戴着虚拟现实眼镜“感受”了一下现场而已

如果有一天,不爱方程式赛车的我也能和你娓娓道来站在转角处看见赛车呼啸而过时我的心跳,还有旁边观众兴奋的喊声,甚至精准地描述每一排看台上的人群。请不要奇怪,可能我只是在家里戴着虚拟现实眼镜“感受”了一下现场而已。

为什么是戴眼镜,而不是借助其他设备体验呢?

“虚拟现实设备行业里面也有很多细分的方向,有专门研究动作捕捉和体感的。而眼镜是一块敲门砖。这个是必备的,有了这个才能体验到虚拟现实场景,其他东西可替代性稍微强一些。”上海乐蜗科技CEO许贤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乐蜗科技就是一家从事虚拟现实眼镜等研发的公司。

眼镜可以让人的视觉完全被包围,能提供充分的沉浸感,因此也最容易让人有“假亦真时真亦假”的幻觉。

不能被裸眼3D取代

提到这就不能不介绍现实场景是如何转化为虚拟场景的。为了感受这个场景的拍摄,许贤还特意给记者展示了如何能拍出360度画面的装备——那是将7个Gopro相机拼起来的长杆,每一个相机拍摄不同的方向,保证形成环形覆盖,最后用软件处理拼成一个多角度拍摄的画面。许贤表示,他们能提供更小的民用360°拍摄设备,只有一个乒乓球大。

完成内容采集后,手机上的播放器通过播放端做逆向的过程,找到一个合适的视场角(即FOV)将画面还原成一个球形。用许贤的话就是“人在2米以外跳舞,还原后也是在2米以外跳舞,这样才有在现场看的那种感觉”。

这种感觉的实现源自对虚拟现实眼镜的要求:视场角一定要大于90度,才能形成全视野的覆盖;单眼的分辨率至少要达到1k×1k的像素级别,否则会看到屏幕上的马赛克。这时你的场景才有代入感;延时小于20毫秒,以降低佩戴时的眩晕感。具体到各家还会有更加细化的要求,比如乐蜗的SVRGlass视野是圆形就能够更加接近人眼,因为考虑到矩形的视野在眼球移动时容易看见黑边。

另外,这种感觉还是一个“定点”,暂时不能够随着你任意变化路径而改变。

仅是这一点就已经充满商机。比如,你在剧院里无法体验最好的位置,听演唱会也没钱买到VIP的包厢,可是有了这个眼镜,在那样的位置,有人给你录下来,你也会有真实的现场感觉。

可是这样的场景不也是裸眼3D技术希望提供的吗?

“感觉是不一样的。从屏幕的概念,最小的屏幕是一块手表,大一点的是手机、PC、智能电视,再大一点的是电影荧屏,而这是更大的一个屏幕,相当于2米之外200英寸的屏幕,能够随着你的头的位置移动,永远在你的面前,无法从场景脱离出来,这是外部没有办法做到的,除非是穹幕电影,但那还需要在一个特定的位置角度,不能够像在家里一样。”许贤说。

正因如此,许贤判断视频将成为前期普及较快的应用方向,何况“现在的虚拟现实眼镜主要用来看3D电影的多。3D是一个需要,但是不足以达到一个震撼的效果”。而从产业链的角度来看,游戏无疑是“路径更长一些,财力、资金、人力的投入会更多,也需要更多的外部设备来配合”。

体验与制造的“矛盾”

虚拟现实的未来或许是体验的预览,比如测试旅游路线是否真正是你想要游览的;或许是美好时光的多角度回忆,比如婚礼上的新人有机会从在场宾客的视角体验自己的婚礼;抑或是全景演唱会和球赛的直播的最佳体验视角,而这些都是增值的服务,不是替代。

如果沿着这样的思路,未来的新方向可能是AR(增强现实)和VR(虚拟现实)相结合:全视野的形态,摄像头通过三维实时建模,把实景显示出来,再叠加内容。就好像在现场的物体上面加特效。比如古墓丽影的场景可以走进去,现实空间中的桌椅还在,但戴上眼镜桌子可能就变成铺满青苔的石板。

然而现在的AR眼镜还没那么高端。去年9月,索尼公司发布了“SmartEyeglass”产品,这款透明镜片的智能眼镜可与适配的智能手机连接,并将文本、图标以及图像等信息叠加显示至用户的视野中。这款产品的目标是“能对周边环境进行分析,并基于环境显示出用户意想不到的有用信息”。

SmartEyeglass镜片运用了全息技术反射光线,能在使用者视野范围内显示信息。通常,透明镜片眼镜采用已有生产工艺的半透明反射镜。但是,全息产品的规模生产存在一定难度。产品研发团队负责人武川洋就曾经坦言:“我们于2007年做出了能显示完整色域信息和图像的手工原型机,但全息的规模生产仍然困扰着我们,有几次甚至危及项目的生存。”

这些虽然大大丰富了用户的体验感,但也会带来争议,特别是在一些极端体验的感受上,比如死亡。

“这不会是大众所追求的效果,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医学上应用多一点,对于普通百姓还是一个噱头。面向普通消费者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还有一种是技术和医学的结合。普通的消费级体验不会做得很恐怖。”许贤说。

更何况从产业发展的角度上,虚拟现实设备的推广还面临着诸多的瓶颈。

“现在的产品不会是最终形态。还需要等待上游供应商足够重视,比如实现屏的分辨率更高,芯片厂提供专门化的芯片等等,要把整个市场的产业链催熟。而对于生产厂家来讲,不同市场方向的产品出来,你能不能做得更小巧,佩戴更舒服。现在戴2个小时是不行的,顶多20分钟。”作为20人团队的负责人,许贤并不向赚钱的方向急奔,而是先打开市场,培养种子用户,“有了10万的用户就可以谈盈利模式了”。

编辑:admin

标签: 为什么 虚拟现实 厂商 都爱 眼镜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