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长搜索科技讯 5月5日消息,GGV纪源资本合伙人符绩勋和童士豪两人在斯坦福分享投资经历时表示,童士豪称:“未来的十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最大的趋势。在未来十年,在全球互联网时代是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容易成功的机会
站长搜索科技讯 5月5日消息,GGV纪源资本合伙人符绩勋和童士豪两人在斯坦福分享投资经历时表示,童士豪称:“未来的十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最大的趋势。在未来十年,在全球互联网时代是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容易成功的机会。”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主持人:大家晚上好,非常感谢大家在百忙之中来参加CEO的活动。特别要感谢今天斯坦福的同学,因为我知道最近两个星期是在期末考试,谢谢大家能来。大家能在百忙之中来,是因为我们有非常重量级的嘉宾,是GGV的绩勋和Hans,接下来我就把时间交给两位,让大家分享一下国际化的投资经验,谢谢。
符绩勋:GGV在中美有超过十年的投资历史
让我对GGV做个简短的介绍,GGV已经成立十五年了,我们管理22亿美元资金,我们最新的第五期基金在去年融资结束,共融资6亿美元,我们是一家活跃在多个阶段投资的风险投资基金,从A到C都有涉猎。我们投资了去哪儿、YY、Pandora、我们的投资金额从800万到1000万美元不等,我们会拥有10%左右的股权。整体来说我们会长期持有公司股票,并在后续会继续对公司进行跟投。我们的目标是打造行业冠军,我们希望支持和打造10亿级美元公司,我们希望投资“独角兽”。我们独特之处是我们是一家跨境基金,Hans在中美之间投资,我大多数的时间在中国(北京、上海),和美国。我们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技术及移动带来相关的改变,包括消费级及企业级市场的应用。
我对自己做个简短的介绍,我为新加坡科技局工作过,然后我来到中国,我非常幸运的是我的第一个投资就是百度,然后我在2006年加入了GGV,在过去十年在GGV工作,此后我投资了土豆网(其后与优酷合并),去哪儿,如果你看到我们投资的公司,你会理解我们一如既往地坚持寻找并帮助行业领军企业。我们还有位合伙人Jenny李宏玮,她是一位工程学科训练的前飞机工程师,并在Morgan Stanley投行工作过,她是一位富有激情的极客投资人,她目前负责我们在IOT等核心领域的投资。
我认识绩勋和Jenny大概快十年了,十年前还是associate的时候加入美国机构,中国好像有机会开始比较稳定,可能未来有机会,咱们在中国看看还有什么机会。GGV来的时候就觉得说,在中国做投资是非常难的事情,你带过去的项目估值超贵,团队超没经验,做的事情非常的疯狂,美国看中国的投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做了三年,表现还算不错,那时候GGV人很多没有看上我,所以没有机会加入,就去了另外一家公司。
互联网在过去十年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
那个公司在国内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2005刚好是百度上市的时候,百度上市第一天估值翻了5倍。估值最后是50亿美元。那时候我去中国不久,杨致远投了阿里巴巴,那时候阿里估值是50亿美元。腾讯上市不到一年,那时候的估值大概才40亿美元,那时候看美国觉得说中国的互联网搞得很贵。百度到上市前是30倍,上市以后又30倍的成长空间。那个时候你有机会投资阿里的话,GGV是2003年投资阿里那时候的估值是不到两亿美元,现在是2000亿,长了大概1000倍。
在这个大环境下出生,我们做的好也是应该的,因为这个行业本身是好的。但是跟美国不一样地方,那个时候在国内竞争是非常的激烈。你们这边好几个同学,在其它的VC待过,在中国做VC像打战一样,子弹到处都可以在你身边飞来飞去的。竞争对手什么招数都使的出来,但是在速度很快的过程当中,你要enjoy process的话是非常刺激,非常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因为绩勋和Jenny的魅力所以我两年前还是想一想加入了GGV。因为我觉得未来的十年,全球移动互联网是未来最大的趋势。如果你十年前抓住了中国互联网崛起的时代,你比较容易成功,未来十年你抓住这个大趋势,在座很多的同学们都有机会利用对美国社会的了解,美国的一些UI设计能力、做创新的方法,加上对国内的一些商业模式的认识,电子商务、虚拟道具结合,我认为在未来十年,在全球互联网时代是最大的机会,也是最容易成功的机会。
早期投资的挑战与机会
在中国做投资是一样,很多事情变化非常的快,估值也不便宜,看Uber的时候,我们很多同事都看过Uber,也看过Airbnb。但是要在那么早的时间,公司还没有很大的时候,要出手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一开始会显得经验不足,即便讲到也没有做到,terms也蛮难的,不是那么能够接受。你要等着下一轮看的更清楚的时候,估值可能从8000万,1亿美金,变成10亿美金那时候你是否还下手就难得多了。那个时候要注意的就是,这边失去了,这个趋势是不是很重要?如果很重要,难一点你也得想办法进去,或者其它领域上面做一个补偿。当时在中国我们没有投滴滴,也是看了一段时间,有很多原因没有进去。最后在几个月,绩勋、Jenny、我还是决定要投资,他们跟快的是能够合并,他们后来也合并成功了。至于最后的事情什么的,像绩勋有做过优酷跟土豆的结合,有让百度跟去哪儿融合的好,这都是最后我们在这个项目发挥作用的原因。如果这个项目能做的好,绩勋在这里投,在东南亚投Grab Taxi,这样子的话滴滴打车是不是能够出国?像小米一样,这都是有想象空间的。
国际化是未来最重要的命题
未来你棋敢下的话,中国一块、印度一块、东南亚一块、美国一块,有几个大的板块在移动,那么想一想放在什么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上合适呢?我们跟小米合作也是一样的,小米也是因为有天使投资的背景,他想象出来他应该搞一个生产链,他认为他应该拿小米资源跟大家分享,应该每一个细分的领域投资给一家公司,让这个公司能够出产品,用小米的品牌,小米在上面卖,价格非常便宜,跟小米手机提供的功能是类似的,性价比是极高的。这样子的模式进入一家新领域,自己不做,鼓励被投资公司做这样的事情,自然而然中国的生态链就会产生二三十家,能够做不同复制产品的accessary公司出来,这是我们认同的,也会投资的,给他新的机会。像正在做的Misfit。
他们做的那个手环蛮有意思的、很漂亮,很多大的品牌跟他们合作的不错,对小米的设计能力也是非常的欣赏。小米、顺为、我们、京东四家做了一轮,现有的investor也积极的参与,像他们这样子的团队,可能出的产品跟小米机构是问题不同的,拥有美国的设计能力,可能做的产品,设计会更好一些、更漂亮一些,更国际化一些,在价格上面希望跟小米差别不要太大,也是比较便宜,也能让中国的用户买起来容易的一件事情。
这样子的团队在美国做的不错,中国和印度收获大的市场,我们也会继续的做,我们任何人对这样子的公司有兴趣的话,欢迎跟Sonny联系,希望有好的、国际化的、国内出来的人才加入我们在美国投资公司,能够碰到国际化或者中国部分做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不只是IOT,我们认为在各种的电商有关的平台,或者是在一些on demand mobile service有机会的平台,这样的领域里面都能够结合国内出来的资源、人才、模式加上美国的一些设计,国际化的机会,大家会更好的,1+1大于2的,生长的空间。
我们都聊过这样的话题了,在前面十年2000-2010。我记得雷军跟我们聊的时候,我跟绩勋和Jenny建立在2010年的时候,未来的十年手机会代替PC,那时候我在原来公司的时候,大家听讲这句话的时候,就觉得扯的挺远的,估值也蛮高的,市场发展的速度比我们想象的要快,未来的十年,从今年开始我们认为是IOT的时代,苹果手表也出来了,还是蛮有潜力的,这个行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苹果做了很多事情,有可能再让细分领域做的很不错,同时又触动安卓生态链做一些反应,安卓生态链这块我们是非常看好小米这块的,也有其它的生态链,但是小米速度可能是最快的。怎么样做出来的产品,要么是便宜跟小米的产品一样,要么是比他贵两倍三倍,但同时也够便宜,而不像美国大部分的产品都是100块美金以上的,那种市场不会被Apple吃掉,我们认为中间市场是有机会的。
我刚刚提的一个例子,2005年,绩勋在中国五年了,我跟Jenny刚刚在中国开始,绩勋还比我早一两年,那时候全球有10亿的网民,大部分在PC,到了现在是30多亿的网民,中间增加了20亿左右有三分之一是来自于中国,中国的生长对于整个互联网的环境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你看估值的不同,谷歌2005年的时候估值是1000亿美元,现在是3000多亿美元,大概涨了三倍。一个公司涨了三倍,算是很稳的股票了。但是你要看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的话,他中间成长速度算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做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调查,如果你看2000年一直到2007年,iphone刚开始的时候到现在,7、8年当中,三家公司,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加在一起损失了730亿美元的市值,同一时间光是苹果一家公司就有4000多亿的估值的成长,中间的差别非常的大。抓对趋势的时候,很多事情就会事半功倍,这是很重要的一个理念。
另外对我们来讲,一个基金在两边市场,美国和中国都有办公室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为我们可以看到这两大市场的变化,而且时时的注意。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常常出差去另外一个地方,像我是每个月出差,有的两个月出差一次,出差越频繁的,你对另外一个市场变化,就比较能够紧密的掌握住。出差过程当中,也会让我们看到一些公司的变化,有我合作的机会也好,或者模式互相有学习机会也好。Wish这个团队一开始在美国卖产品的时候,他们做的是一个智能广告系统,在Facebook找Wish的东西,他按照你的搜索给你推合适的广告,这个是一个小生意,做起来发现意义不大,因为很多的电商在Facebook怎么做,其实没有好的想法。我们开始卖这个东西好了,逐渐发现美国产品卖的没有中国产品好,中国产品能够便宜,就开始逐渐的增加了中国的产品。
建立团队以后,二把手来自国内,在美国待了十年,对于在中国调资源,比较不会建议愿意去尝试。一般美国的创业者会觉得这是一件大的事情,在中国拿货又无法掌控库存,到底商家是否出货还是一个问题,很多人不愿意在国内大量的进货。创业者本身是东欧犹太人,在美国待了20多年,他很相信Danny,他们两个在大学就认识了。因为这种关系,他敢于采用他好朋友提出的建议,采用靠数据说话的方式,逐渐证明这是对的方向,这个过程当中刚好我们又认识了,又觉得他的想法是对的,你就应该大量的增加供应商,因为淘宝、天猫在国际化还需要一点的时间,你要能抓住这三年的时间,速度比他们快的话,也许你未来的机会会比较大。我们给他们钱,我们帮他们在中国找人,找管中国的GM,他们机会更大,愿意去做更多的尝试,加快速度,在短短的12个月之内,他们的活跃的商家,从300家变成几万家,才花了整整12个月的时间。那时候SKU从十几万,变成三千万,成长了大概将近1000倍,这个速度是我们没有想象到的,你要抓对这个时机,你竞争对手不敢做类似的事情的话,增长速度其实是非常可怕的。
我们几个人看过百度成长一千倍,看过小米成长一千倍,看过阿里巴巴成长一千倍,你要抓对时机。这个数字如果是全美国团队在美国做美国市场认同的事情,是很难有那样成长速度的。我们几个人都认为说在座的很多人都有机会能够参与下一个大的浪潮,能够做国际化的事情,在未来十年我们认为是不可错过的好机会,谢谢。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