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趣科技

人类将以这种方式改造火星 疯狂

趣科技 2015-06-06 01:12: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火星的环境相当严酷。在这个缺水干燥的世界,地表温度平均只有-55°C

火星的环境相当严酷。在这个缺水干燥的世界,地表温度平均只有-55°C。而在它的两极,温度可以低达-153°C。主要原因是它的大气太稀薄,无法保存足够的热量(更不用说用来呼吸)。那为什么我们对移民火星那么着迷呢?

原因很多。比如说我们这两个行星很相似,火星上有可利用的水,火星上可以就地生产食物、氧气和建筑材料等等。就长期而言,我们还可以改造火星的环境,使之适合人类的生存。下面让我们来一一细述。

为什么要去

火星和地球的许多相似之处,使之成为了一个切实可行的移民候选地。首先,火星上一天的长度和地球极为相近。一个火星日等于24小时39分钟,因此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移民――会对此感到非常熟悉。

图表显示了太阳系(上)和格利泽581行星系统(下)的宜居带。基于波尔多大学Franck Selsis的图表制作。图/ESO

火星和地球一样有自转轴倾角,因此也有和地球相仿的季节模式(但持续时间更长)。大体上来说,当火星的一个半球指向太阳时,就会进入夏季――气温较高,白天较长――而同时其他地方将进入冬季。

这使得火星上也有了所谓的“生长季”,与此同时移民也会有一种熟悉的舒适感,能够轻松地区分出岁月交替。就和地球上的农民一样,火星土著也会有“生长季”和“收获季”,可以举行一年一度的庆典以迎接季节的变换。

火星和地球都位于我们太阳系的“宜居带”内,虽然它要稍稍靠外一点。金星同样位于宜居带,但它位于内缘。正因为如此,再加上它的大气十分浓密,所以金星是太阳系最热的行星。加上还有硫酸雨,因此还是火星看起来更招人喜欢一点。

除了金星以外,火星离地球比其他行星近。所以移民较为容易。实际上,每过几年,当火星冲日――也就是说,当火星和地球位于太阳的同一侧,两者间的距离最近时――就会为运送移民打开一个理想的“发射窗口”。

比如2014年4月8日火星冲日时,它和地球的距离为9240万公里。2016年5月22日火星冲日时这个距离是7530万公里,2018年7月27日火星冲日时大约是5760万公里。在这些窗口期间,前往火星所需的时间可以短至以月计而非以年计。

火星上有大量的水冰。这些水冰大部分位于极地,但是对火星陨石的勘查结果表明,火星的地底下也可能有大量的水。对这些水进行提取并加以净化,足够人类使用。

Robert Zubrin在他的《火星案例》一书中解释了未来人类移民是如何离开地球前往火星,并最终在那里定居的。他们不需像国际空间站上的宇航员那样从地球带去所有补给――而是可以自己制造空气和水,甚至可以把火星上的水分解为氧和氢,从中获取燃料。

新的测算表明,在火星的非极地地区地底可能存在着大量的水冰。图/Feldman等,2011

初期实验显示,火星上的土壤可以用来烧砖,从而建造保护性建筑。这就大大减少了需要运送的物资量。地球植物最终也可以在火星土壤中生长,只要有足够的阳光和二氧化碳即可。慢慢地,这些在火星上生长的植物也能帮助产生一个可供呼吸的大气。

挑战

虽然有有利条件,但要移民这颗红色行星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首先是因为它的温度。虽然火星赤道地区正午的气温可以达到宜人的20°C,但在同样靠近赤道的好奇号探测地――盖尔陨坑――夜间温度可以低达-70°C。

火星引力只有地球的49%左右,要适应它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根据NASA的报告,零重力给人体造成的影响非常严重,它会使人体肌肉量在一周内失去5%,使骨骼密度在一个月内降低1%。

在火星表面,这些退化现象可能会好一点,那里至少还是有一点重力的。但是永久移民还是要准备好与肌肉退化和骨质疏松作长期斗争。

“生物圈2号计划”试图在地球上模拟火星环境。图/科学照片图书馆

而且,火星有一个我们无法呼吸的大气。这个行星95%的大气成份是二氧化碳,这就是说在聚居地,我们需要生产可供呼吸的空气,火星移民不穿压力服、不带氧气罐是无法外出的。

火星也没有像地球那样的全球性磁场。再加上它的大气稀薄,因此大量的电离辐射能够直达火星表面。

感谢火星奥德赛探测器所做的火星辐射环境实验,科学家从测量结果中获知,在火星轨道上,我们要经受辐射量,要比国际空间站所经受的高2.5倍。火星地表可能要低一些,但仍然比人类所能承受的要高出许多。

实际上,最近麻省理工学院学者发表的一篇论文――它分析了将于2020年开始移民行动的“火星一号”计划――得出的结论是,第一个宇航员会在68天后窒息而死,剩下的,也会死于饥饿、脱水,或在大气中被烧死。

这幅艺术概念图描绘的是火星宇航员站在“火星一号”定居地外的情景。图/Bryan Versteeg、火星一号

简短地说,在火星上建造永久定居地要面临的挑战是很多的,但也并非不可克服。

改造火星

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火星上生存的许多困难可以通过地球工程(或称改造)的实施来克服。利用蓝菌和浮游植物,移民者可以逐步地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成可供呼吸的氧。

另外,据估计,在火星的南极存在着大量的干冰,也就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们没有被行星的风化层(土壤)吸收。假如行星的气温升高,这些干冰会升华成气体,从而提高大气的压力。虽然它仍然无法供人类呼吸,但足以让我们摆脱对压力服的依赖。

另一种可行的方法是在火星上人为触发温室效应。我们可以为火星引入氨冰。因为氨(NH3)中的含氮量很高,氮能够成为可呼吸大气的缓冲气体――就像在地球上一样。

我们也可以为火星引入碳氢化合物,如甲烷――这些东西在土卫六的大气中和地表上非常多――从而引发温室效应。甲烷能够进入大气,在那里发生能够导致温室效应的化学反应。

Zubrin和NASA阿姆斯研究中心天体生物学家Chris McKay建议可以在火星表面建造能够产生温室气体的装置,把温室气体输送到大气中,从而引发火星全球变暖(就象人类正在地球上干的那样)。

艺术家想像中用以改造火星大气的温室气体发生装置。

与此同时也有人想在火星上安装许多镜子,来加热火星表面;甚至有人想故意让彗星和火星相撞。但是不管是什么方法,从长期来看,把火星环境改造成适合人类居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这些方法中有很多是我们现在正在地球上干的事(但结果多半是负面的)。

另一种设想是在火星的地底下建造定居点。把地下定居点用隧道连接起来,可以让移民在外出时不必带氧气罐,也不用穿压力服。

而且,这还可以防辐射。根据火星侦察轨道器获得的数据分析,火星地底下可能拥有适宜居住的环境,因此这个方案也很吸引人。

已在议程上的火星任务

NASA设想中的载人火星任务将在2030年代开启,它会采用猎户座多用途载人飞船(MPCV)和空间发射系统(SLS),其目标不仅是把人类送往这颗红色行星。除了其他联邦空间机构,还有许多私人公司和非赢利组织也有类似的计划,其中一些计划雄心勃勃,想达到的目的还不只是探险而已。

欧洲空间局(ESA)有一项长期计划,打算把人类送往火星,虽然他们现在还没有造出载人飞船。俄罗斯联邦空间局也在计划一项载人火星任务,其模拟装置已经于2011年在俄罗斯建造完成。欧空局现在也正在这些模拟装里进行训练。

2012年,一批德国企业家披露了一项众筹计划,目的是想在2023年开始建造一个人类火星基地。这个计划被称为“火星一号”,它倡议进行一系列有去无回的任务,在火星上建立永久的、扩张的移民点,而这一系列计划所需的资金要依靠媒体的参与和帮助来获得。

火星载人任务飞船(火星设计参考建筑5.0中的NASA载人火星探险),2009年2月。图/NASA

火星一号计划在2018年向火星发射一个通讯卫星,在2020年发射一个火星车,并在2023年发送基地构件和移民者。基地的电力由一个30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板提供,硬件将由SpaceX公司的猎鹰9号负责发射。首批4名宇航员将在2025年在火星登陆;随后每两年都会有4名新成员加入。

2014年12月2日,NASA高级人类探险系统和操作任务主管Jason Crusan和项目副主席James Reuthner宣布将对波音的“实惠火星任务设计”进行试探性支持。这个打算在2030年代实施的计划所涉及的设计内容包含防辐射罩、人造离心重力、飞行过程中的消耗补给和返回着陆器。

SpaceX和特斯拉的首席执行官Elon Musk也宣布启动了一项向火星移民8万人的计划。这项计划的核心是要开发一种火星移民运输机(MCT),这是一种火箭发动机可重复利用的飞行系统,它将被用来发射飞船和太空舱,并把人类从地球送往火星。

2014年,SpaceX公司开始为火星移民运输机开发大型“猛禽”火箭发动机,但是据估计这种运输机在2020年代中期之前无法投入应用。2015年1月,Musk说他希望在2015年晚些时候能够公布火星运输系统的“全新架构”。

火星移民运输系统(MCT)概念设计之一,Musk希望这类飞船能够每次向火星运送100人。图/Reddit

也许有一天,在通过几代人的改造和一波又一波的移民后,火星会形成自己的经济体系。这可以通过发掘矿藏并将其送回地球来实现。从火星表面发射稀有金属――如铂――的花销相对来说比较便宜,因为火星的引力较小。

但是Musk却说,在可以预见到的未来,火星上最有可能形成一种基于房地产的经济体系。随着地球人口的爆炸,一个有着充足发展空间的地方肯定是值得投资的。一旦运输问题得以解决,有头脑的投资者就可能会开始买地。

而且,在几个世纪之内,很可能会形成一个针对火星科研的市场。一旦行星勘探开始启动,谁知道我们会发现什么呢?

一言以蔽之,火星人真的可能存在,因为火星人就是我们!

标签: 人类 将以 这种 方式 改造 火星 疯狂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