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谈论一张照片或者影像画面的时候常说,看起来不够“锐”,很“肉”,可以一定程度理解为清晰度差了点,物体边缘与周围的反差过小。有没有什么办法通过后期手法来提升画面的锐度呢?绝大部分电视机和显示器产品的设置菜单中通常都能找到设置“锐度”的选项,听起来好像加了锐度,画面就能更清晰,甚至很多人还觉得能让影像呈现出更多的细节
我们在谈论一张照片或者影像画面的时候常说,看起来不够“锐”,很“肉”,可以一定程度理解为清晰度差了点,物体边缘与周围的反差过小。有没有什么办法通过后期手法来提升画面的锐度呢?
绝大部分电视机和显示器产品的设置菜单中通常都能找到设置“锐度”的选项,听起来好像加了锐度,画面就能更清晰,甚至很多人还觉得能让影像呈现出更多的细节。可实际情况可能没你想得那么美好。
加锐度本身并不能增加细节,而且绝大部分情况下还会起反效果,并且让画面看起来非常数字化,后期人工痕迹极严重。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人类都理应将锐度控制选项关闭或调节至0,尤其是对于蓝光碟片、高清电视节目、游戏和诸多超过高清级别的片源。
为什么锐化会让画面看起来悲剧
在绝大部分电视机产品中,加强锐度无非就是进行“边缘加强”,这实际也符合锐化本身的定义:加大相邻像素间的反差,形成更为鲜明的对比,主要表现在画面中物体轮廓线条更明确。这个项目某些时候在成像领域或者进行数字图像后期时是有意义的。
即便如此,如果锐化过头,画面也会让人看起来非常“震惊”,如线条边缘出现锯齿、画面层次下降,以及产生白色的轮廓线。在电视机上,加强锐度通常都是导致这样的效果,如上面两张图所示,第一张是正常画面,后一张是加了锐度的画面。
很显然,第二张图大楼的边缘已经出现了很明确的光晕――这就是电视设置项目中加强锐度通常在做的事。无论在你看来这圈光晕好不好看,在原画面中它都不该存在。而且或许在上面的示例中,情况还没有显得过于糟糕,很多情况下这种锐化会导致画面更多细节内容的缺失,甚至出现杂讯,你会喜欢这样的“加强锐度”后的影像吗?
电视中的影像,在不加锐度时才是片源所要呈现的最佳状态,就好像上面的第一张图那样,它带有最多的画面信息量、最丰富的细节。而在增加锐度以后,墙上的纹理、脸上的褶子、头上的发丝或许都不再有增加锐度前那般自然和细腻。
某些情况下锐度加强关不掉?
这得分两种情况,其一是片源本身就经过了所谓的边缘加强,早期的许多DVD就普遍存在这种情况,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作为人类而言,我们也是无能为力的,所以尽量找到好的片源对电视观赏体验来说显得相当重要。
还有一些电视产品的设定非常古怪,尤其是比较早期的电视机,锐化永久性开启。或者即便将锐度调节至0,仍能在画面中看到明确的边缘加强,如去年Vizio P系列,虽然最后Vizio发布了软件升级用以解决此问题。
又如索尼较近期的一些电视型号,锐度调节的逻辑有些奇怪,如果调整到0的话,那么画面会趋向于模糊,部分LG在锐度低于50时也是如此。这让人纠结于究竟哪个值是最佳状态。碰到上述情况,就得做校准了。专门的测试图案能够快速让设定达到最佳。
个别情况下加强锐度或许可以
许多电视设备制造商都非常钟爱边缘加强,尤其是在零售店做展示的时候总爱把这个选项打开。很多时候,这主要是因为播放的视频本身质量比较糟糕,甚至可能是早期的家用录像带。这类片源通常本身的确存在锐度不足的问题,加上分辨率较低,通过增加锐度的方式,令其显示到大屏幕上有可能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另外,某些厂商所做的清晰度加强算法比较高级,这类算法不像普通的锐度控制那么暴力,而且也不会让画面看起来过于数字化。像是著名的Darbee、爱普生的Super-Resolution、索尼的Reality Creation,这些应用于低质量影像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但即便如此,很多人还是更喜欢原始画面展现出原汁原味的东西,专业的TV调教通常也都更倾向于消除画面加强,所以就算是这样的影像增强技术,也未必人人都喜欢。
总结一句话,单纯的锐度控制,在看电视的时候,若非必要还是关闭为妙,尤其是在人类已向4K迈进的时代。如果你实在很喜欢锐化的感觉,对它有着强烈的冲动,那么反正这也是你家的电视,你想怎样都随意。但不妨试着将锐度搁到0(或接近0),在这种情况下看几天电视,然后再恢复到你先前所热爱的锐度增强设定下,保证让你反胃,但如果你还是比较接受后者,那么,还是随您所愿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