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市场能过千亿吗 大数据征信系列报道

互联网 2015-11-09 10:03:07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在探讨完华道征信、考拉征信这八家大数据征信企业的数据来源、商业模式之后,我们发现整个大数据征信市场存在着多个共性问题。首先,需要讨论的是对这个市场的前景预测:有机构预计未来规模将达千亿,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王煜却在今年8月的一次活动上泼了冷水,认为这其中有“忽悠”的成分

大数据征信系列报道:市场能过千亿吗

在探讨完华道征信、考拉征信这八家大数据征信企业的数据来源、商业模式之后,我们发现整个大数据征信市场存在着多个共性问题。

首先,需要讨论的是对这个市场的前景预测:有机构预计未来规模将达千亿,然而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局长王煜却在今年8月的一次活动上泼了冷水,认为这其中有“忽悠”的成分。

大数据征信,到底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文/温泉

“个人征信牌照有可能在12月下发。”国泰君安证券研究所IT行业及互联网+首席分析师符健预计,牌照的发放应该不会拖到明年。

今年1月,中国人民银行印发《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包括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等在内的八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准备时间为六个月。然而目前,征信牌照却迟迟不见踪影。

即将开启的中国征信市场,到底有多大?对未来市场规模的预计,正影响着创业企业和资本进入征信领域的脚步。

乐观者:不止千亿

站长搜索科技能够查询到的最早的一份关于征信行业市场规模的估算,来自平安证券2014年9月发表的行业专题报告《计算机行业征信市场系列研究》,这份报告预计中国征信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千亿元,其中企业征信市场规模有百亿元,个人征信市场规模有千亿元。这份报告的作者即为符健,这是他之前供职于平安证券时所写。

符健认为,企业征信市场和国家经济总量相关程度大。中美经济总量将逐步接近,中国企业征信市场应当与美国企业征信市场相当,有百亿元市场空间。个人征信市场,决定市场空间的主要因素是人口总数和价格水平。美国个人征信中征信报告和评分查询有250亿元市场规模。中国人口总数是美国的4倍,假如征信价格水平能与美国征信价格水平趋同,中国个人征信应当有千亿元的市场空间。

中诚信征信执行董事孔令强的估计更为乐观,他认为未来市场空间不可估量,可能不止千亿,有可能超过万亿。其中的逻辑是:传统的征信产品主要是金融机构在使用,但是未来征信产品的应用领域会不断拓展,尤其在消费领域还有很广阔的市场空间,消费金融在中国正在快速增长。除了信用报告查询,征信还可以有许多衍生产品和服务。在美国,衍生产品和服务的市场规模是信用报告的4倍。同时,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规模近9亿,4G用户才1.62亿户,还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人们在互联网上的消费才刚刚开始。

美国富国银行高级副总裁王强在财新撰文《给中国个人征信市场估值》,观点相对保守,认为中国个人征信市场规模大概只有350亿美元。这个数字,换算成人民币,也超过了2000亿。他采用的估算方法是,先估算出美国征信企业为美国节省的收集信用信息的成本,这个就是征信行业创造的总的价值。进一步,再估算出征信企业能够在其中分得的收益和最终的利润,然后根据一个大致的比例,进一步得出征信企业的整体市值。

悲观者:创业公司市场空间不大

然而,对这个市场并不那么乐观的观点也同样存在,并且悲观的理由也不少。

王煜所指的“忽悠”,亦有来由。他认为,征信市场上的容量是有限的,不容易赚钱,干征信需要资金,资金还不是最重要的,需要技术,需要人才,需要反映信用信息的数据。他批评,有些机构说有几个数据就想干征信的想法。他强调,做好征信工作,需要主体大量的反映信用信息的数据,需要艰苦的努力,需要真抓实干,实干兴邦。所以搞攀比,抢位置,不真心干或者说没有能力干,没有实力干,是不可持续的。

考拉征信总裁李广雨认为,只是理论上存在千亿市场的可能性。但是中国的市场环境和美国不同,美国征信机构获取数据是低成本或者无成本的,中国征信机构获取数据的成本比较高,这会造成征信产品的价格较高,从而在整体上影响征信的市场规模。同时,他认为中国的数据质量也存在问题,“很多数据并不真实。真,你就赢了。”李广雨向站长搜索表示。

不那么乐观的并非李广雨一人。熊猫资本投资经理李豪达并不认为这个市场对创业者来说有很大的空间。

熊猫资本创立于今年5月,关注早期项目投资。李豪达专门负责看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创业项目,他告诉站长搜索:“风投的逻辑是‘赌大不赌稳’,大家希望能投出‘独角兽’公司。基于目前的看法,我们是不会投征信企业的。”

他的逻辑层层递进:第一,市场规模有限;第二,在有限的规模中,市场机构空间不大;第三,牌照公司激烈竞争,创业公司生存不易。

“中国征信市场体系目前是以公办的央行征信中心及地方征信机构为主体,留给市场的空间本来就不大。”李豪达说,他查到的数据是:在央行开放个人征信牌照前,2015年国内征信市场规模预计约60亿元。央行征信中心市场占比接近70%,短期留给市场机构空间大约只有20亿元。

李豪达认为,牌照第一批通知8家做准备工作,后续未知。若后续不发牌照了,那别的企业在个人征信市场根本没戏。若后续发放多个牌照,则个人征信市场会加剧现在以牌照融资,跑马圈地收购团队和小型征信公司的局面。未来征信行业将面临数据同质化、产品同质化、价格战的问题,甚至互联网免费的思路,降低行业整体产值。

在有限的市场空间当中,他认为留给创业公司的空间也不大:“牌照征信公司依托牌照赋予的融资能力及数据源权利做大,与之相比,纯数据征信的创业公司,无论在融资、独特数据源、团队方面都不占优势,但面临的市场竞争也同样激烈。”

因此,他得出结论:“我不认为初创公司能在征信领域发展壮大,成为未来的寡头之一。”

也有正准备进入征信市场的创业团队向站长搜索表达同样的担忧。他们觉得这个市场的未来有些“看不懂”,尤其看到有关国家或各地政府要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新闻时,他们会有些迷茫:“那我们这些小公司还有戏吗?”

现状:市场开启困难重重

多方能够形成共识的是,当下,要开启这个市场的确困难重重。

首先,中国企业和个人征信数据条块分割与垄断,就是个大问题。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2014年7月发表了《征信系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报告。其中指出:(以下内容摘自该报告,对部分举例进行了删减)

目前,中国企业信用数据主要分布在工商、质检、海关、公安、法院、技术监督、财政、税务、商务、银行等政府和业务部门,少部分数据存在于企业。目前,数据的开放还不完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征信的需要。而近年来,地府政府热衷于构建当地征信系统的举动更是加剧了企业征信数据的封闭。……地方政府建立企业征信数据库后要么以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运作、要么以企业形式运作,无论哪一种形式都具有商业谋利性,这样就更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数据的封锁和垄断。

中国个人公共征信系统以央行征信中心为主,构建了覆盖全国的个人 征信系统,同时许多省/直辖市政府都已经或者正在构建本行政区的征信系统。这就使得同样一个人的信息既出现在央行征信系统,也出现在地方征信系统,但是信息格式却不完全一样。这不仅加大了信息采集成本,也为地方与央行征信系统的对接增加了技术难度。各行政区域间经济往来的密切和人口流动的频繁,又对省际间个人征信系统一体化提出了要求,可是不同的省标准不一,而且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领导,这就为省际协调增加了困难。再加上有的是以事业单位的形式运行,有的是以企业的形式运作。这就更加大了省际协调的难度。

同时,个人财产申报制度尚未普及,个人及家庭的收支状况不透明,以致消费者进行信用记录的基础数据缺乏,个人信用记录采集困难。在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居民的一部分收入并不在工资单上体现,这部分灰色收入不仅规避了税收的制约,也很难被征信系统所捕获。 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11月7日的“互联网金融系列沙龙”上,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曹红辉也提及该问题。他说:“十几年前也讨论过这个问题,但是个人资产信息收集难度非常之大。”

数据条块分割与垄断之外,相关法律的不完善也制约了征信市场的发展。上述报告指出,中国目前尚没有一部法律为个人金融信息提供直接的法律保护。这一方面是个人隐私得不到保护,另一方面是个人信用机构由于面临侵犯个人隐私的指责而难于全面开展工作,这就直接制约了个人信用体系的建立和发展。

在中国征信业50人论坛秘书长刘军看来,在数据来源、法律规定两方面的制约条件之外,市场的开启还面临技术限制。截至今年9月,央行征信系统已经收录8.7亿自然人,其中有信贷记录的为3.7亿人。其余5亿人没有信贷记录,如果要通过这些人在第三方商业征信机构的数据来进行信用分析,等于是用非金融数据分析金融风险,这个目前难度非常大,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比如宜信的体系花了9年才慢慢建立起来,没办法,必须这样。”刘军向站长搜索表示。

刘军认为,以后商业征信机构恐怕要从产业切入,向垂直化、纵深化的方向发展。要深入每个产业,建立科学的模型,依然需要时间和资本的投入。

因此,他的判断是:“未来三到五年之内,征信机构应该不会全面盈利。”

未来:已看到大数据巨大作用

某知名汽车金融平台人士告诉站长搜索,今年他们接入了“接到央行做好个人征信准备工作通知的八家机构”当中的四家,试了一段时间发现,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最后还是通过和一家银行合作,间接获得央行征信中心的数据查询结果。

不过,巨大的市场空间是看得见的。这位人士告诉站长搜索,他们的客户当中,10个当中有6个,在央行征信中心是查不到征信记录的。在能够查到征信记录的客户当中,5%的客户他们会直接发放贷款,5%的客户会直接拒绝发放贷款,其余90%的客户都要人工进行信用调查。这是因为央行征信中心的收录的信息种类还不多。

而央行征信中心的查询次数目前已经非常可观。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11月7日的“互联网金融系列沙龙”上,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李连三透露,现在央行征信中心的企业信用信息大约每天被查询24.6万次,个人信用信息每天被查询164万次。今年前三个季度,企业信用信息累计已被查询6000多万次,个人信用信息累计已被查询4亿次。

剩下的问题是,这个市场到底是谁的?

符健认为,征信业市场化方向是在当前需求倒逼征信改革的情形下确立的,一旦确定将长期贯彻,这个趋势是不会逆转的。“中国并非没有探索过以公立机构为主的征信模式,但是实践证明,这样的模式下,数据报送没有动力,数据的质量和维度也不够,因此才开始走市场化的道路。”他解释说。

目前在国家和各地层面上正在建立的各个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会否挤占市场空间?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的“顺德区公共信用信息系统”即由广东顺德德信行信用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信行”)承建。德信行总经理向远望告诉站长搜索,目前他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况发生。

他向站长搜索解释,地方政府建立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是一种基础设施,其目的是为了推动数据开放。如果各个地方部门的数据都需要企业一一去对接将非常困难,因此政府主导来打通各地政府公共部门和公用事业单位的数据。

他列举了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三类作用:第一,用于政府部门的监管,比如对招标项目的监管。这些数据政府自己用,不收费;第二,公益性的应用,对于一些可以向公众开放的数据,可以在互联网上免费查询;第三,对于不能让所有人公开免费查询的信息,政府希望开放给有资质查询的机构,比如一些征信公司和信用评级公司,目前并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平台向企业直接提供收费服务。

他以德信行自身为例,德信行与顺德区政府的合作方式是,政府向德信行采购服务,是政府向德信行付费,企业这个系统上查询数据并不需要付费。同时,德信行也有对外提供的企业征信产品,但是所用数据并非只有顺德区政府的数据,还有许多德信行通过其他渠道整合的信息。

对于德信行是否由于为政府提供服务的原因,而在市场中占有一定的优势,向远望并不认为有太多的优势。

他向站长搜索解释,做征信企业有两个方向,要不就做大而全的公共平台,要不就做垂直细分的行业。公共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原则上是不盈利的。德信行的思路是做垂直细分行业的征信,基于地域优势,目前在做木材和家居两个行业。要做垂直细分行业的征信,就要深入到行业的供应链当中去。企业征信数据分四块:金融数据、政府公共数据、业务数据、其他数据。其中,业务数据就分布在行业供应链的上下游企业,比如物流、库存等数据,这些数据量非常大,需要对行业的深耕才能获取和准确处理,业务数据的量级远超政府公共信息。

未来数据的体量对比有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在站长搜索接触到的多位受访者当中都有共识。符健认为,现在央行和各地政府的数据比较关键,但是这些数据频率低、维度少,未来大数据的积累频率和体量会远远超过目前大家所认为的关键数据。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副教授刘淳是《征信系统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影响研究》报告的课题负责人之一,他向站长搜索表示:“未来数据的核心会发生变化,谁也没法垄断数据。”

在本次采访中,有企业向站长搜索透露,已经看到了大数据的巨大作用,并非市场上所认为的“虽然多却无用”。该人士表示:“目前,逻辑和方法论都已经比较清晰了,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把模型等细节做好。等成熟了我们再对外公布。”同时他认为,互联网大数据未来是商业征信公司的“命根子”,他说:“做征信,就是两个方法:专家法和数据法。以前做征信,很多靠专家经验判断,因为数据并不多;以后可以靠数据,有可能不用受专家资源的限制了。”

同时,已经有做得不错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今年8月,北京信用协会大数据征信专委会成立,专委会的发起人是天创信用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卫东。成立3个月来,王卫东接触了许多企业,他已经发现有一些做得比较好的、获得较好收益的企业,比如聚信立和同盾科技等。他向站长搜索透露,他所在的天创信用成立一年以来也已经有2000万的收入。

符健向站长搜索表示,以后还会持续关注这个市场,他预计个人征信牌照不会只发给8家企业,“因为这样竞争不够”,还有一些手中握有大量数据的企业并没有获得牌照。他认为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都要经历一个市场培育、激烈竞争的阶段,最后形成一定的行业格局。

“现在看来,一切都在慢慢步入正轨。”他说。

相关阅读:

征信系列报道(5):独立第三方征信怎么做

大数据征信系列报道:金融系大数据征信疾进

大数据征信系列报道(3):不拼技术的考拉征信

大数据征信系列报道(2):芝麻信用如何破题

大数据征信系列报道(1):华道征信如何运作?

标签: 市场 能过 千亿 数据 征信 系列 报道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