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丰频频不顺心。近期,顺丰被内部员工爆出总部大裁员消息,并且称这已经是继供应链事业群(BusinessGroups,简称BG)、商业BG、仓配BG和国际事业部后的第五次裁员,入职不到半年的所有员工将全部裁掉,顺丰一线也会涉及
顺丰频频不顺心。
近期,顺丰被内部员工爆出总部大裁员消息,并且称这已经是继供应链事业群(BusinessGroups,简称BG)、商业BG、仓配BG和国际事业部后的第五次裁员,入职不到半年的所有员工将全部裁掉,顺丰一线也会涉及。
时值转型期的顺丰,重新构架半年的五大事业群尚未稳定,也尚未从“嘿客”的泥潭中完全走出,如今又深陷“裁员风波”,并且有言论认为裁员范围还将扩大。虽然顺丰否认是裁员,解释是基于业务考核后的末尾淘汰。但外界对此言论并不买账,业界有分析认为可能是近几年顺丰商业铺的面太大,在年末资金链出现了问题。
但也有声音认为,此次大规模的裁员或许是顺丰在为下一阶段的发展做准备。
顺丰公共事务本部高级专员辜谦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也否认“裁员风波”:“这只是企业在年度经营管理上的一个动作而已,是对员工2015年度的业绩考评。”据称顺丰年底的业绩考评并不涉及一线员工,主要考评对象是二、三线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岗位人员,据辜谦从顺丰速运事业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了解的情况,“员工超过20万人的速运部门接受考评的员工数量是2万人,其中考评不合格涉及调岗、降级或者离职的员工是101人。”并且辜谦告诉记者,2015年顺丰员工的晋升比例要高于2014年。
频频裁员
近期,多名顺丰员工向快递物流行业专家黄刚爆料顺丰总部大裁员消息。2015年12月26日,快递物流行业专家、北京汉森世纪供应链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刚在其公司运营的微信公众号“物流指闻”中披露了“顺丰裁员”的消息,消息中还贴出顺丰员工爆料内容和顺丰公共事务部陈欢对该事件回复内容的微信截图。
消息曝出后顺丰公共事务部陈欢出面表示:“顺丰没有裁员,是公司基于业务考核评估后的末尾淘汰,不涉及一线员工,主要是希望在公司快速发展中,提醒员工加强自我修炼,跟上企业变革的思想,跟上步伐。”
虽然在“裁员”问题上双方言辞有出入,但外界对顺丰的回复似乎并不太买账。有顺丰一线女员工爆料“顺丰怎么可能裁员,他是逼你自动辞职”,而且从陈欢的回复中可以看出顺丰确实在精简人员。但是顺丰似乎一直避讳“裁员”一词。
2014年顺丰内部推行的“伙伴计划”就被员工质疑是变相裁员。“伙伴计划”就是由顺丰划分区域,然后由内部员工竞标承包片区,员工中标之后与公司办理离职成为加盟伙伴,跟随者也需与公司办理离职。在承包片区中标团队只需沿用顺丰的各项速运标准和奖惩制度,但需自负盈亏,员工的工资、破损件赔付、物料购置之类的都由中标者负责。在“伙伴计划”中顺丰对每个承包点有三个月的试运营期,如果不合格顺丰可以直接“扫地出门”。此外,虽然参与“伙伴计划”的员工可以再回到顺丰重新办理入职,但之前的工龄清零,且只能签劳务派遣合同。
另外,2015年3月,顺丰优选公司内部员工曝“顺丰优选将与嘿客合并,业务架构将进行调整,顺丰优选或将裁员”。同年5月,线上平台顺丰优选与线下门店嘿客整合成立商业BG。近期据有些媒体了解顺丰斥资10亿试错的嘿客部门裁员较严重,整个团队都有动荡。同年9月王卫出任顺丰商业CEO,近期被曝出王卫认为顺丰优选选品没有聚焦高端,顺丰优选或将缩减品类并且会进行裁员。
顺丰相关业务的整合、组织架构的变革,必然带来内部人员的重组、选择。2015年5月,顺丰重新划分业务板块建立起的五大业务事业群浮出水面,分别为速运事业群、商业事业群(嘿客、优选)、供应链事业群(普运、冷运)、仓配物流事业群(电商、海淘)、金融服务事业群(顺手付)。业务整合应该是2015年顺丰供应链BG、商业BG、仓配BG和国际事业部裁员的原因之一。
拓展太快资金链紧张?
顺丰在2015年年底的“裁员风波”,有业内人士分析可能是因为顺丰版图扩张太快导致资金链紧张问题。
在2013年8月,一向声称不缺钱的顺丰接受了元禾控股、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三家国资机构约24.5%的入股,投资额约为50亿~100亿元,用于业务扩张。
“不差钱”的顺丰融资后花起钱来更是大手笔。2014年顺丰豪掷10亿元在全国范围内铺设近3000家嘿客门店,但是由于客流量和下单量均不多,且房租、人员等固定成本居高不下,盈利模式不明的嘿客在持续亏损中。虽然顺丰一直不愿承认嘿客的失败,但其官网域名“sfheike.com”现已无法访问,近期一部分嘿客店也接到关店通知,一部分嘿客店升级为“顺丰家”,整合顺丰优选+顺丰家+顺丰金融+顺丰快递+便民服务为一体,布局O2O社区大平台,但顺丰家的盈利能力也尚未得到验证。
2013年以来顺丰一直在不断跨界试水,丰富其新业务版图,除了发展O2O业务,还涉足电商、金融、手机维修等多个领域。2014年顺丰成立顺丰海淘,正式涉水跨境进口电商;2015年联合日本零售商,开设针对中国客户的日货电商网站;2015年顺丰成立金融服务BG,打造金融服务平台顺银金融;2015年顺丰试水手机维修市场,推出“顺维修”业务,提供“仓储+配送+售后”为一体的一站式手机售后服务解决方案……
2015年5月,嘿客与顺丰优选合并成为商业BG,由顺丰集团副总裁、顺丰优选第二任CEO李东起负责。同年9月,李东起离开商业BG回总部担任CMO,王卫亲自出任顺丰商业CEO。业内解读李东起离开的主要原因是对顺丰商业的商业模式持悲观态度。在金融服务BG有顺银内部员工在“裁员风波”下表示,顺银在业务模式上还处于摸索阶段,“公司2016年打算转型To B模式”。
除此,顺丰最熟悉的速运业务也在“添砖加瓦”。2015年6月,为了对抗阿里的菜鸟网络,顺丰联合申通、中通、韵达、普洛斯,共同投资5亿元人民币创建深圳丰巢科技,在全国范围布局“丰巢”智能快递柜平台,其中顺丰持股35%。2015年顺丰再添一架自有全货机,截至目前为顺丰服务的全货机达43架,其中23架为顺丰自有。另外2015年顺丰表示将在武汉周边自建机场,打造货运专业枢纽,目前已经邀请国内机场建设专家帮助选址。
一方面是电商、金融等新兴业务和传统速运业务的发展需要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是新型业务大多盈利模式不明晰,从此次裁员波及的范围来看,因此有业内人士认为是顺丰资金链出现问题所致。
但记者采访的数名业内人士并不赞同顺丰资金出现问题。 徐勇告诉记者:“顺丰现在每天都在招人,也在辞退人,这次的‘裁员风波’不过是把员工离职事件放大了,是对顺丰负面新闻的恶意炒作。”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如果顺丰资金出现问题,那么像嘿客这类在目前看不到未来的业务应该首当其冲被砍掉,但现状却并不是这样。大环境不乐观应该是此次顺丰“裁员风波”的原因之一。
在快递行业资深人士赵小敏看来,顺丰有招商局集团、中信资本等的背书,不会存在资金问题;此次的“裁员风波”有可能是组织结构调整以后,企业的管理理念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地。“从王卫亲自担任商业和速运事业群CEO可以看出,新的管理理念推行的难度之大。”赵小敏告诉记者。
链接
顺丰转型新动作
近日,有媒体披露消息,顺丰嘿客将全面转型,主推生鲜产品,每个店配1名店长和2名店员,通过微信等推广顺丰优选产品,首批推出100家店铺,之后各地将陆续升级和淘汰部分店铺。
顺丰嘿客作为社区 O2O的先行者,当初引来不少关注,但受限于店铺规模和操作模式,实际运转中一直不温不火。
顺丰嘿客最初被定义为“网购服务社区店”,可以提供快递收发、虚拟购物、冷链物流、团购预售等多项功能,希望打造“物流+电商”的新模式,但在实际运作中,却陷入了四不像的境地,夹在商超和电商中间,既没有商超商品的全面完善,也没有通过地推为网上商城带来足够的客流。
从上线至今,顺丰嘿客一直被“客流太少”“盈利模式不清”“烧钱30亿”等消息围绕,受到不少质疑,但顺丰始终不愿放弃这进入社区的最后一站。伴随着最近嘿客“升级”的消息,顺丰嘿客将试水转型,主推生鲜产品,并将部分顺丰嘿客升级为顺丰家。
对于顺丰将嘿客店铺转型做生鲜地推,有知情人提及,也是因为嘿客店铺现在销售的商品销量不佳,负责顺丰嘿客店铺的商业部门也在寻找合适的突破口,既能贴近社区,又能吸引周边市民进入店中,还能与网上商城的业务相贴近,最终选择生鲜产品作为尝试。
在嘿客转型的同时,顺丰近日开始尝试靠配送切入售后服务市场――手机维修,借此撬动C端(消费者端),寻找到逆向物流服务的下一个出口。
公开信息显示,顺丰将利用自身仓储、快递网络布局和末端配送优势,推出了“仓储+配送+售后”的一站式电子产品售后服务平台――顺维修,用取件、维修、返还的逆向物流“寄修”模式,为用户提供享受足不出户、高品质的电子产品售后服务。
具体操作是,用户通过官网、授权网站等渠道提交手机维修需求后,由手机品牌商将订单推送给顺丰,或用户直接拨打顺丰官方服务热线,顺丰派出快递员在2小时内上门取件,同城全程(用户――维修工厂――用户)24小时,省内48小时。
顺丰仓配事业群副总裁涂鸣中透露,顺维修从手机售后维修的切入只是一个开始,当手机售后的流程走通后,也可能继续向智能可穿戴设备维修、奢侈品维修保养等服务逐步扩展。
涂鸣中介绍,在全渠道销售的电商3.0时代,企业都在试图通过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这“三流”获得更多与消费者接触的机会,而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市场格局已经比较明显,物流成为了最后一个机会。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