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记者编辑月入两万是天花板?有人大呼“拖后腿”有人表示不服) 蓝鲸传媒 陆鹏鹏 张弛日前,一份名为《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的调查报告,其中提到几个结论,在媒体圈引起不小争议,报告指出:1、媒体内容生产者的收入相比去年并没有明显提高,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比例仅为3.3%。2、媒体内容生产者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相较去年并没有提高,但却有近八成(79.2%)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仍将继续从事媒体职业,比去年提高十个百分点
(原标题:记者编辑月入两万是天花板?有人大呼“拖后腿”有人表示不服)
蓝鲸传媒 陆鹏鹏 张弛
日前,一份名为《2017中国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的调查报告,其中提到几个结论,在媒体圈引起不小争议,报告指出:
1、媒体内容生产者的收入相比去年并没有明显提高,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比例仅为3.3%。
2、媒体内容生产者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相较去年并没有提高,但却有近八成(79.2%)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仍将继续从事媒体职业,比去年提高十个百分点。
3、调查显示,74.1% 的受访者作为自由撰稿人或做自媒体的收入占据月度收入比例的5% 以下,大约平均每37人中才有1人撰稿或自媒体收入超过职业薪资收入。
有人表示,自己的收入严重拖后腿,也有人指出,“稍有资历的媒体人收入也绝不止此”,并认为这个结论是“无稽之谈”。
在美国,报纸记者连续三年在在200项职业中排名倒数第一,可谓最差的工作,但在国内,媒体生态更为复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有新闻资质的机构和资讯平台,包括大量自媒体人和广义的内容创业者,有人哭穷月入3000元,也有自媒体人如咪蒙称自己的助理月入5万,采编类媒体人的收入到底有多少,成了谜一般的存在。
据了解,该报告由美通社联合今日头条媒体实验室、蓝媒汇等机构发布,报告针对1167名专业媒体内容生产者展开调查,从媒体人的职业发展状态与工作习惯、影响媒体信息获取与内容生产的因素、企业新闻内容的偏好、新传播技术对媒体内容生产分发的影响等方面,展开了调查研究,并对数十位资深媒体人并进行了一对一问题访谈。
这份报告基于哪些数据来源?依据什么样的统计方法?蓝鲸第一时间采访了美通社中国区受众拓展部负责人刘晓林。
对方表示,美通社每年都会基于自己的媒体关系生产类似的传媒行业报告,此次报告中“月收入两万元收入天花板”的结论,大部分数据依据去年的调查结果,他表示能够超过月收入两万的记者也有很多,但肯定只属于头部的3%;另外,他提到这份报告有大约30%的数据来自蓝媒汇,对方的数据主要是基于传统媒体和地方媒体,考虑到媒体收入在地域上的差异,这与北上广媒体人直观感受有出入,也属于正常。至于“有八成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从事媒体职业”这项结论,刘晓林表示,媒体工作的覆盖范围包括采编岗位以外(比如市场、品牌)等各个部门。
月入2万为记者薪酬天花板?有人不服,有人直呼拖后腿
无论从事任何一份职业最关心的莫过于薪酬,媒体行业也不例外。
报告称,在去年的调查中,美通社首次对国内媒体内容生产者的职业发展状态进行了画像,薪资作为影响媒体内容生产者职业状态的重要因素,在今年继续延续了对其薪资收入状况和职业发展等方面问题的调查。
通过对比发现:媒体内容生产者的收入相比去年并没有明显提高,月收入超过2万元的比例仅为3.3%。
值得注意的是,媒体内容生产者对目前的工作满意度相较去年并没有提高,但却有近八成(79.2%)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仍将继续从事媒体职业,比去年提高十个百分点。
该报告一出,多数媒体人均表示月入2万的天花板高不可及,并表示当前的薪酬处于“拖后腿”状态。
对此,蓝鲸传媒向几位资深媒体人了解情况:
成都商报一位记者表示,2万的薪酬已经算非常高了,在他了解的范围内的记者收入一般在8000-15000左右。
一位前21世纪经济报道的资深记者认为,美通社报上上的数据不能代表大众记者的真实薪酬水平,而有些记者虽然没有达到这个数字,但肯定存在一些灰色收入。
数娱梦工厂创始人张汉澍认为,2万应该是大部分记者的天花板,他表示个别他知道的媒体人收入有五六万的,不过身边做自媒体晚的基本都歇菜了,现在很难赚钱了。至于为何仍有半数人愿意继续从事媒体行业,他表示匪夷所思,“我猜可能主要是准备养娃的女记者回答的(调查问卷)吧…”
第一财经TV一位人士指出,记者的薪酬也分岗位区别,财经记者的薪酬略高,社会娱乐新闻低也正常。他表示,日本产经新闻有个说法,一个财经记者需要八年的培养时间(TMT之类的IT之类的不在期间)。对于财经记者而言,4万、5万的薪资并不是不可能。
由此可见,在中国月薪两万对于一般记者而言确实难以触及,而美通社的调查也强调了这一点,只有3.3%的人达到了。
另外,不同的条线的记者薪酬有很大差异。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的报告中,并没有显示媒体人的平均工资。但是在去年美通社发布的白皮书中显示并着重描写了这一点。
去年的数据显示,超过8成(80.6%)的职业记者月均收入在1万元以下,近6成(58.8%)的一线新闻记者表示“收入待遇”因素将会是其离开目前岗位的最主要原因,其次有43.6%的受访者表示不看好其所在媒体的发展前景,26.7%的受访者表示“无法实现个人新闻理想”。
七成自媒体并不挣钱,那在职媒体人开公众号干嘛?
众所周知,媒体人的薪酬除了来源于在职的记者等岗位外,还有一部分来源于自己运营的微信公众号。
报告显示,在本次受访的1167 位媒体人中,平均每三人中就有一人在做自媒体,但近半数人做自媒体只是为了兴趣爱好,仅有少数职业媒体人做自媒体是为了内容创业(18.7%)或增加收入(8%)。
对于大多数媒体人来讲,做自媒体并不是一个可以挣大钱的事业。74.1% 的受访者作为自由撰稿人或做自媒体的收入占据月度收入比例的5% 以下,大约平均每37人中才有1 人撰稿或自媒体收入超过职业薪资收入。
由此可见,虽然从事自媒体的媒体人数量不少,但很少有人能花很多时间去经营,并且从中获利,简单的说就是,多数人做自媒体并不赚钱,单纯是为了爱好。
上述受访人士表示,在认识的媒体人中有很多人做微信公众号,赚钱的并不多。其原因是媒体人的专长是从事内容的创作,而鲜有人能将好的内容营销出去。对于记者而言,经营并不是专长。反而言之,如若能兼并内容创作与营销手段那手中的公众号是否能产生更大的价值?
封面新闻副总编辑卢荡表示,当前时代媒体信息海量、内容泛滥,而未来媒体内容会越来越规范化、严格化,也会淘汰一批媒体,其中也包括大量自媒体。技术发展很快,媒体人应该在内容和技术中找到一种平衡,实现优质原创内容+ 技术的完美跨界嫁接,生成新的、更好的报道方式。
收入低还要做媒体?记者戏称:没有更好出路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当下媒体人的薪酬偏低,从事自媒体带来的收入微乎其微,传统媒体形式不明朗,仍然有近八成的受访者表示未来五年仍将继续从事媒体职业,其中的原因值得深思。
对于这一现象,有媒体人调侃称八成人不想干媒体,但也没有好的出路,只能继续干。还有人戏称除了码字不会其他。
事实上,对于多数媒体人而言,人才的流动无非是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两者之间,虽然媒体人转型的例子存在,但大多人依然从事着媒体行业。
如今,传媒行业格局正在发生变化,现在是传统媒体、机构化媒体以及自媒体个人大V多种媒体形态共存的时代。随着传统媒体财经专业人士入局新媒体,以往晦涩难懂的财经报道将继续保持专业内核,升华为通俗易懂、大众喜闻乐见的内容。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的内容和影响力不能到达读者,即使取得一定成果也将逐渐被市场抛弃。而自媒体平台对于优质内容更加急需,也会面临很大的危机。虽然将来人工智能技术对媒体内容生产和分发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媒体行业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才。
美通社发布的报告,虽然引起了媒体人对其数据的质疑,但依然有其可取之处。报告显示,一个正在发生的变化是,大数据、算法等媒体技术的发展将进一步的弱化传统媒体机构在内容生产、分发中以往扮演的“把关人”角色。
新闻的生产和分发正在分离,传统的新闻媒体与内容生产者更加地依赖于平台公司的分发,在内容生产上主动地去迎合平台的算法,以获取到更多的流量和读者关注。
如今,媒体传播方式不断变化,“纸媒将死”、等关于媒体趋势的论调层出不穷,但不变的是读者对优质内容刚性需求。新的媒体产品形态出现与新的传播方式的结合是媒体发展的方向,对于媒体从业者的要求越来越高。面对行业内的竞争压力与严峻的形式,未来媒体人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值得期待。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