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文化产业早期创业投资机会已经过去了吗?

互联网 2017-10-02 12:32:08 转载来源: 经济观察报

(原标题:文化产业早期创业投资机会已经过去) 经济观察报 季薇/文  近两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日趋火热,几大视频网站竞争激烈,千万级网剧频出而版权争夺白日化,同时网文、漫画、游戏等各领域资本持续耕耘,随着内容付费模式不再陌生,如何寻找新的投资热点、生产好的内容以及找到有效的变现模式,正是行业思考的重中之重。然而在七八年前,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投资文化产业却像是天方夜谭

(原标题:文化产业早期创业投资机会已经过去)


经济观察报 季薇/文  近两年来,中国文化产业日趋火热,几大视频网站竞争激烈,千万级网剧频出而版权争夺白日化,同时网文、漫画、游戏等各领域资本持续耕耘,随着内容付费模式不再陌生,如何寻找新的投资热点、生产好的内容以及找到有效的变现模式,正是行业思考的重中之重。

然而在七八年前,对于大多数投资人而言,投资文化产业却像是天方夜谭。那么又是什么,促使文化产业在短短几年内蓬勃发展?文化产业创新投资期已过,资本又将如何选择从而把握红利?

互联网付费习惯正在养成

华映最开始在文化产业布局是2009年,回顾当时的整个行业,并没有显现出太多火热,视频网站规模有限,一部网剧只需要几十万,巨头BAT对内容行业也缺乏更多的关注重视。坦白来说,我们投资文化产业也多是依靠直觉,当时认为内容的价值被大大低估,在未来一定会迎来较大的改变。而事实证明,这个直觉是正确的。

现在无论是长短视频、漫画还是网文,各种形式的内容创作都被高度重视,原因正是内容生产对付费互联网的巨大推动作用。在目前各平台流量红利基本丧失以及比较固化的状态下,不断生产的内容可以给他们带来新的流量增量。此外,随着IP产业链条运营相对成熟,内容的衍生变现能力也不断增强。我们可以观察到,一部拥有巨大点击量的网文可以通过后续的游戏、大电影、台网剧等各种各样的形式、多渠道变现。

在我看来,最重要的驱动其实来源于年轻一代所引领的内容付费风潮,内容付费得以实现,文化领域才能长足发展。如果说以前的互联网发展基于免费信息,那么如今已大不一样,年轻人更倾向在网上为他们喜欢的东西打赏、付费和充值,并且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的付费人群。

如果你仔细研究就会发现,付费习惯其实存在一个特点,就是不可逆转,人们一旦养成习惯就只会为更多好的内容付费。因此,这也促使商业模式发生改变,内容付费变得不再陌生,并且一定程度上带动此前没有在互联网上付费习惯的人群进行消费。根据华映内部的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底,视频网站付费会员规模突破7500万人;而在文学方面付费用户也越来越多,并且有数据显示在2016年付费的用户中,90后占比43%,华映关注年轻人以及新人群的消费引导作用。另外,目前中国的网民规模近8亿,所以在我们看来,付费互联网的发展仍有很大空间。

内容平台并没有被垄断

我们在调研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人容易陷入一个误区,即未区分文化内容与互联网产品间存在的区别。互联网产品的入口端,比如美团、滴滴、摩拜单车、OFO等等,甚至是作为流量入口的视频网站,一旦它们在市场上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后来者就很难去争取市场,从而呈现一家或几家独大的局面。但是内容领域却不存在垄断,因为不同的内容有不同目标人群。

举个例子来说,现在漫画类平台公司有很多,如腾讯动漫、快看、有妖气以及华映投资的漫画岛、大角虫等等,尽管市场份额存在差异,但除了头部领先的几个平台之外,并不代表其他平台没有机会。在我们看来,那些针对某一个细分人群,让它的用户更有参与感、能够更多地与漫画作者、或者跟一些原生IP进行互动的项目,仍然有机会以更好的深度服务去吸引特定的人群。

基于这样的观点,在我们看来,未来估值达到10亿美元的文化类“独角兽”公司应该不少,呈现出共处的生态而非寻求垄断。而我们在投资时,更关注公司是否能做出好的内容,内容生产的过程能够对现有产业链带来影响,以及其长期竞争力体现在哪里。

这其实也是付费互联网的好处,如果说以往只能基于大而泛的人群去提供服务、满足其需求才有机会胜出,要以数量取胜;那么现在即便目标人群规模有限,但如果能把服务做好做深,为用户提供长期有意义的内容,同样可以做成一家比较好的公司。

总结起来,好的平台公司往往拥有以下的几个特点:第一,它们是能在社交平台上以高性价比获取流量,或者说能较好的利用社交媒体属性的公司;第二,公司内部需要有不断产出高质量内容的人才;除此之外,公司应该拥有清晰的变现策略,同时拥有较强能力的跨界工作团队。

看好内容引导消费

在我们的投资策略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深度布局各垂直产业链上的平台型公司。因为如果单单只投内容型的公司,它如何制作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哪些平台去实现更好的转化和变现,对它本身来说有一个比较、琢磨的复杂过程。

在华映投资文化产业的过程中,我们最早的投资就集中在内容聚合领域,而不是单个的工作室或者作坊式。从我个人的理解角度来说,正是有了这些内容的聚合、分发平台,而后再到上游投专注于内容的公司,用特定的内容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这些单独的内容生产方和IP才会在平台型公司上进行放大,从而达到共赢。

我以前经常强调,布局并不是终点,一盘棋放在那里,胜出才是关键。文化产业早期的创业投资机会已经过去,在目前的状态下,我们更加注重内容的整合与协同,不单单在某一点上布局,同时寻求内容传播与变现的多样化途径。

在投资回报方面,我个人依旧看好内容引导消费。这个内容不再是以往的UGC模式,而是通过培养KOL、红人来做出好内容,同时在社交平台上进行放大和转发,最后通过电商变现。其实这也是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变化而引起了整个行业的变化。

(作者系华映资本创始管理合伙人,本文有删改。本报记者洪宇涵、实习记者杨雅茹采访整理)

标签: 文化 产业 早期 创业 投资机会 已经 过去了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