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西宁1月1日电 (李江宁)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日消息,日前,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共同对宗日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丰富了宗日遗址的文化内涵,深化了对黄河文化以及河湟文化的认识
中新社西宁1月1日电 (李江宁)据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日消息,日前,经中国国家文物局批准,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河北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共同对宗日遗址进行主动性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丰富了宗日遗址的文化内涵,深化了对黄河文化以及河湟文化的认识。
宗日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县巴沟乡班多村和卡力岗村间的黄河北岸二级台地上,遗址东西分布总长达五公里以上,是目前黄河上游发现的时代较早、内涵极为丰富的一处遗址。2013年,宗日遗址被中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介绍,此次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马家窑-宗日”文化时期灶址,为了解当时的居址提供了重要参考。同时,本年度清理的墓葬,类型多样,特别是M5规模大、形制较特殊,随葬品数量多、陶器纹饰精美,为研究当时的葬制葬俗增添了新材料。
此次发掘中,共清理墓葬15座、灰坑83个,灰沟5处,灶1处,祭祀遗迹1处,房址1处,柱洞6处,发掘面积近八百平米。出土较为丰富的陶器、磨制石器、细石器、骨器、珠饰等遗物。
发掘成果表明,宗日遗址历经了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唐宋三个大的发展阶段,刷新了对宗日遗址以往的传统认识。通过对宗日遗址不同区域的发掘,不仅对每个区域遗存布局有了新认识,而且发现每个地点的文化内涵不同,对于探索宗日遗址的聚落布局与演变等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意义。
据宗日联合考古队介绍,对宗日遗址开展多学科并进的综合性考古研究,为探讨宗日文化的产生发展、文化内涵、聚落变迁、生业模式、人群流变以及社会生活状况等关键问题提供了契机,更是为完善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框架、研究区域文化互动以及为将黄河上游地区与印度河谷等周边地区史前时期考古学文化进行对比研究提供了重要材料。(完)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