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2日,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在云南昆明海埂会堂开幕。本届大会以“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奋力推进自动化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主题,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承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自动化学会共同协办
2022年8月12日,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在云南昆明海埂会堂开幕。本届大会以“传承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 奋力推进自动化高水平自立自强”为主题,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承办,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昆明市科学技术协会、云南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自动化学会共同协办。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士、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所长徐波担任大会总主席。大会总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研究员王天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学会副理事长、中南大学教授桂卫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湖南大学教授王耀南,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钱锋,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王飞跃,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王成红,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沈阳分院院长于海斌,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陈俊龙,云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斌,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自动化所研究员侯增广,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少远,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科技大学副校长周东华,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张纪峰,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利等现场出席会议。
大会开幕式由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党委书记牟克雄主持。
郑南宁院士在致大会欢迎辞时表示,中国自动化学会自1961年成立至今,始终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进程相伴,已逐渐发展成为拥有近8万名会员、58个分支机构,具有国际重要影响力的现代一流科技社团。60年来,中国的自动化学科不仅取得了自身学科的壮大和伟大的发展,还孕育了中国许多新型学科,推动了中国产业的发展。今天许多带来颠覆性、变革性技术的人工智能也与自动化息息相关。在未来的时代,自动化不仅仅能够在中国大地上更加茁壮的成长,更能为我们人类造福,为我们这个地球的生命共同体而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
中国科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张桂华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六十载芳华,中国自动化学会已成为推动我国自动化科技事业的重要社会力量,希望学会坚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引领科技工作者集智攻关,提出更多高质量解决方案和决策建议,深化协同创新组织建设,促进产学深度融合,坚持聚焦人类共同挑战,不断深化与国际科技组织合作,提升我国在自动化领域的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
云南省科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斌在致辞中表示,随着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与信息、智能科学正在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深刻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希望与会的各位院士专家能够更多地关注云南省相关领域科技创新的关键问题,更多地与云南省相关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成长成才,更多地与云南相关领域科研院所和科技企业合作,让自动化学科的创新智慧和创造活力在云岭大地竞相涌现。云南省科协将以“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为契机,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云南落地生根,为云南科技创新增添动力。
江苏省科协副主席冯少东在视频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中国自动化学会对标世界一级科技社团,紧贴国家战略需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积极响应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号召,与时俱进、全面改革,不断提升开放合作能力,持续推进与地方的合作发展,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科技强国做出了重要贡献。江苏省科协将认真落实中国科协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协议的内容要求,继续加强与中国自动化学会互融互通,深化双方合作共赢,携手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努力把科技人才资源优势转发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能,共同开创科技经济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长杨庆新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与中国自动化学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学科历史发展脉络和深厚的手足情谊,现代电工装备离不开自动化、智能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将继续与中国自动化学会保持密切联系与深度合作,瞄准国家“双碳”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号召,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及未来科技和产业制高点,同舟共济,携手前行,共创辉煌。
本届大会正值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60周年,特别设置了六十周年会庆活动,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副理事长、同济大学校长陈杰主持。
中国自动化学会六十周年会庆活动特别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浙江大学教授孙优贤致辞。他强调,近十年来,中国自动化学会进行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包括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
新战略,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开展的一系列重大工作,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了学会和自动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国运基于科技自立自强,发展依靠人才创新创造。站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希望中国自动化学会在一代代理事会的接力奋斗中,同心协契、蹈厉奋发,为铸造世界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新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西安交通大学教授郑南宁表示,回望六十年,我们心潮澎湃;展望未来,我们信心满满。中国自动化学会60周年特别视频以历史故事叙说的方式,深刻地展现了中国自动化学会走过的这60年。中国自动化学会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所有同仁的努力拼搏下,自动化学会正在坚持着它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与任务。在未来让我们携手前进、齐心协力,推动中国自动化事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做出我们的贡献。
中国自动化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王飞跃作《60周年特别报告:智能控制:五十周年回顾与展望》的报告,回顾了智能控制五十年的发展历史,介绍了人工智能与智能控制之源、智能控制与计算智能的发展壮大、Lighthill报告及其意义、从牛顿到默顿的平行升华、平行控制+平行管理+平行智能的发展,并展望了新时代下智能控制未来的发展方向。他提到,智能控制与人工智能同源同根,是智能方法走向应用进而完成其最终使命所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且关键性环节。五十年来,智能控制已形成众多成熟成体系的算法与平台,并在工业、农业、交通和航空航天等许多领域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应用。传统和现代控制在工业自动化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使我们的社会发展到目前的工业化水平;相信在从工业化向智能化进军的征程中,智能控制会在知识自动化中发挥更加重要和关键的作用,成为社会智能化的新技术——智能技术的核心与支撑。
在大会报告环节,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潘云鹤作题为“AI走向数据和知识双轮驱动”的报告,他指出,近年AI热潮的形成主动力之一,是深度学习技术推动图形识别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往AI研究的一大弱点便是视觉知识研究的不足,因此,视觉知识的研究与应用是AI向2.0发展的一个重要关键。视觉知识表达是AI的重要研究方向。AI2.0要令多种知识表达相通使用,也即多重知识表达,它将形成跨媒体智能和大数据智能的技术基础,是数据和知识双重驱动的人工智能的关键技术。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自动化学会特聘顾问、东北大学教授柴天佑为大会带来报告“工业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协同发展工业智能”,他在分析工业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在工业革命中的作用以及制造企业自动化与信息化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工业智能的内涵及工业智能的智能化算法和管控系统面临的科学挑战问题,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作为实现工业智能的基础设施和工业人工智能作为工业智能算法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工业智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思路与方法。
大会第二天,中国工程院院士桂卫华作题为“碳达峰碳中和与工业智能”的报告,从“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出发,结合我国冶金工业碳排放现状,分析工业降碳技术途径;然后分析并探讨工业低碳运行给自动化学科带来的挑战性难题与研究内容;最后通过应用案例说明自动化技术对于实现工业低碳运行和国家“双碳”战略的作用。让广大自动化和信息领域的研究人员了解国家“双碳”战略及其给自动化学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带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中国自动化学会常务理事、百度首席技术官、深度学习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海峰作题为“AI大生产平台”的报告。人工智能是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深度学习框架与平台下接芯片,上承应用,处人工智能技术体系的关键位置。报告介绍了我国自主研发、功能丰富、开源开放的产业级深度学习平台——飞桨。飞桨平台具备显著的标准化、自动化和模块化的工业大生产特征,正在赋能各行各业融合创新,推动产业智能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空间智能控制技术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主任袁利作题为“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技术发展”的报告,对近十年来深空探测、载入航天、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等任务中航天器控制技术的进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围绕后续重大任务需求,剖析了智能自主控制面临的技术瓶颈,提出发展航天器“感知-演化-决策-执行(OEDA)“一体化控制是突破瓶颈的有效途径;并从一体化控制系统建模、设计方法、行为评价等方面,系统讨论了需要重点关注的基础问题,为未来航天器智能自主控制的理论研究和技术发展提供启发和参考。
诺丁汉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院长Jon Garibaldi带来线上报告“The Potential of Fuzzy in Explainable AI”,重点介绍了基于模糊规则的推理以及模糊集和模糊系统的一些基础知识和技术,阐述了这些技术如何在寻求人类可以理解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解释AI中发挥作用。 此外,介绍了一些关于使用先进模糊技术解决决策问题建模的当前研究,详细阐述了分层模糊系统(包含多个自包含模糊子系统的模糊系统),以及如何有助于创建可解释AI。
本届大会从2021跨越到2022,迫于疫情,从山清水秀的雁栖湖畔到椰香四溢的博鳌海岸,再到四季如春的滇池之畔,几经波折,在各方支持下,六天平移千人大会,今天终于圆满落幕。本届大会参与人数突破5000人;首次专题论坛数量突破57场,会前会达到16场,涵盖航天、类脑智能、军事智能、双碳、国产自主化等多个前沿热点领域;首次推出线上论文交流活动,浏览人数超万人次,论文接收数量突破2200篇,为历届大会之最;首次推出“云端展台”,线上线下相结合为30余家企业打造永不落幕的展览;首次实现融媒体平台实时直播,线上线下累计观看人数突破817.6万人次,真正开创了中国自动化大会的新历史,引领了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技的蓬勃发展。
2021中国自动化大会彰显了自动化技术创新推动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与教育革命的汇聚发展,为全球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的同仁提供展示创新成果、展望未来发展的高端学术平台,聚合产学研用各方智慧与力量,引领自动化、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助力我国自动化事业高水平自立自强。曲终人未散,未来尤可期,大会虽闭幕,日新月异的自动化技术已为我们开启赋能控制与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发展、服务国家和城市重大战略发展的新篇章。
标签: 传承 老一辈 科学家 精神 2021 中国 自动化 大会 圆满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