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舰娘”这个词放在当下已经不算新鲜,自从舰C带起历史军舰娘化的风潮之后,市面上舰Like游戏如过江之鲫,在二次元圈里风靡许久,诞生了许多经典角色。比如这四位这些可御可甜,或高冷、或妩媚的舰娘们不知俘获了多少二次元阿宅,并帮他们一脚踹开了XP世界的新大门
“舰娘”这个词放在当下已经不算新鲜,自从舰C带起历史军舰娘化的风潮之后,市面上舰Like游戏如过江之鲫,在二次元圈里风靡许久,诞生了许多经典角色。
比如这四位
这些可御可甜,或高冷、或妩媚的舰娘们不知俘获了多少二次元阿宅,并帮他们一脚踹开了XP世界的新大门。
更有甚者,在被舰娘深深“毒害”后,娘化后的纸片人已经无法满足他们。他们开始追求返璞归真,并一举跨越了生物学的界限,对这些舰娘的本体——那些真实存在或是处在图纸阶段的军舰们,产生了“性”趣。
因此,你总是能在舰圈,尤其是在《战舰世界》玩家社区的各种场合里,看到一群人对着这些轻则上千、重达数万吨的铁疙瘩稳定发病,诉说爱意。
?.jpg
比如根据舰船涂装(皮肤)的不同,玩家们会自动幻想出舰船身穿黑丝、白丝等各种极具诱惑的场景。
还有一部分人达到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的高超境界。在他们眼里,烟囱和桅杆可以区分“老婆”是黑长直或双马尾;舰岛的高度代表着胸前的雄伟;舰船的吨位则决定着自己的“老婆”是萝莉、御姐还是JK。
放在如今这个人类XP无比自由的时代,对着舰船发癫也属于相当超前的一种。然而实际上,人们对着舰船喊“老婆”这件事可是有悠久历史传承的。
从兽娘到女神
最初,或许是精神文明建设并不发达,各地民风过于纯真,人们对舰船的“性别”与“物种”并没有像今天这样卡得那么死。距今几千年前,居住在沿海地区的人类就已经琢磨如何将舰船变成“兽娘”了。
比如在先秦时期,人们往往会在船头雕刻或画上各式各样的奇兽部位。古人们认为这样做能够使船开启灵性,便仿佛拥有了生命,震慑海中的魑魅魍魉,护佑出海的人平安归来。
在这其中,最常见的图案便是两只呆萌的大眼睛。
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人们总是将鱼眼(一说是龙眼)画在船
在中国、日本、东南亚等地,人们总是将鱼眼(一说是龙眼)画在船头的两侧,有时还会在船身上绘制一些鱼鳞,再结合高高翘起的船尾,整条船从远处看形似古老传说中的海兽。在某种意义上,这可能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痛船。
抛开“镇海”和“辟邪”的寓意,将船拟兽化的行为还广泛用于军事上。古人们秉承着精神BUFF也是BUFF的原则,将痛船改装玩出了新花样。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船“玉皇”,船首便绘有鹢鸟图案。在古籍的记载里,鹢鸟是一种形似鹭的水鸟,“善翔而不畏风”。人们希望战舰能够获得如鹢鸟一般的强大能力,在水面驰骋。
这种传统后来也流传到了日本
到了地中海地区,比起给自身加BUFF,经常在海面上亲切交换意见的腓尼基人和古罗马人则更倾向于削弱对手。他们会在船艏安装巨大的铜制冲角,在冲角的上方是一双直视前方的眼睛。在军舰全速冲向敌阵之时,仿佛就像一只踏浪冲锋的巨兽,庞大的身躯加上锐利的目光在还未正式接战时便能产生群体负面效果,使敌方士兵心生畏惧,丧失战意。
而这种战争巨兽正是帮助古罗马走向全盛的“无往不利之矛”,有着“千年前的无畏舰”之称的三桨战船。
除此之外,大洋彼岸的欧洲人通常还会将舰船命名为神话中的女神,寓意女神能够眷顾船只,保佑船上的人每次出海都能平安归来。
在欧洲,人们将船称为“圣母玛利亚”、“胜利女神”,就跟中国人给孩子起名为“张伟”、“李明”一样普遍。比如随着哥伦布横跨大西洋,一同发现美洲大陆的三桅帆船Santa Maria(西班牙语,圣玛利亚)号,名字源自便是《圣经》中的圣母玛利亚(Virgin Maria)。
而在十月革命里发出第一声鸣响的阿芙乐尔,在俄罗斯文化中是曙光女神。
曙光女神为俄国带来了曙光,这或许就是命运吧
其实,不管是亚洲人搞出的“兽娘扮装”,还是欧洲人希望船成为“女神”,这些将舰船“赋予生命”的传统本质是在人类文明中传承了数千年的航海文化。
虽然站在唯物主义的角度来看,这大概只能图个心理安慰。但在石器时代,从人类将简易木筏作为运输和狩猎的工具开始,舰船便跟人类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这些靠海而生的人们眼里,舰船既是人们开拓新世界、尝试征服自然的工具,也是苍茫大海里共同生活的伙伴,所以人们理应以“赋予生命”的方式来回报她们。
直到近代,这种“报恩”方式跑偏了。
舰娘?舰娘!
在过去,女性在甲板上工作会被认为是不祥之兆。
人们普遍认为,如果船上有妇女的存在会引起海神的强烈愤怒,被海神惩戒,到时候大伙只能组团喂鱼。
以如今来看,还有一个更加合理的解释——在当时基本与罗汉堆划上等号的航海行业,如果有女性加入,在长时间枯燥的航行中很容易产生“安全隐患”。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船长干脆不让任何女性在船上工作。
但从17世纪下半叶开始,在西方的远洋帆船上出现了一种奇特的景象——人们会将船艏像故意雕刻成少女,或者神话中女神的形象,摆在船头,甚至部分“社交牛X症”船长直接放上了精致的裸女雕像。
对于这种伤风败俗之事,其他船长在义正辞严地批判过后纷纷加入。毕竟过去摆在船头的肌肉猛男,以及稀奇古怪的动物们,哪有美少女好看。
到了近代,实在是看腻了雕像,但又不甘寂寞的水手(兵)们决定更进一步,直接将舰船变成“美少女”。
关于谁是第一个将舰船拟人化乃至娘化的画师,现在早已无从考证,但将“舰船娘化”这项优良传统发扬光大的相信各位大致都能猜到。
——是的,果然是日本。
最初,“将舰船拟人化”还是日本海军内部的小范围娱乐活动。
上世纪30年代,由于科技水平的限制,舰艇上的娱乐手段相当匮乏,各国通常会让大型舰艇自行开办舰内新闻。一旦海军在执行远洋任务,水兵们便只能通过舰内新闻排忧解闷。
1934年,爱宕号巡洋舰上的某位水兵为爱宕设计了娘化形象,并成功登上舰内新闻。这幅至今不知作者为谁的“简笔画”算是正式开启了日本军舰的娘化之路。
刚开始大伙还很收敛,只是在内部传阅,但在某天流传出去后,其他舰艇的“画师们”纷纷效仿,很快便推出了各家舰艇的“同人画像”。
水兵们为榛名号战列舰画的画像
于是,这帮“同人画师”就开始卷起来了,而其中也不乏专业画师下场炸鱼的情景出现。
1937年,为了迎接“东京奥运会”(1940年),政府授意日本邮船株式会社计划建造三艘新型的豪华邮轮,以用于显摆国力和增强欧洲航线的运输能力,而这三艘邮轮便是后来的新田丸级三姐妹——当时最先进、最奢华的邮轮。
为了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日本邮船株式会社特意请来了以画清新女性肖像而闻名的小矶良平,为新邮轮绘制宣传画像。比起军队里的“同人爱好者”们,留法深造归来,而且专业对口的小矶良平自然实现了降维打击,雍容华贵的贵妇形象将三艘邮轮的奢华展现的淋漓尽致。
如今,曾经不可一世的联合舰队早已随着日本法西斯葬身大海,但海军内部将舰艇娘化的传统不仅没有消失,反而随着日本动漫产业的飞速发展而愈演愈烈,成了海上自卫队的“保留节目”。
比如在2019年日本翔龙号潜艇的服役仪式上,随着舰名和标志一同出现的还有一位身穿忍者服、套着泡泡袜、骑着粉红色不明生物冲锋的白毛兽耳少女。
根据海自的说法,少女名叫川神美羽,是翔龙号潜艇的拟人化形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舰娘。关于为什么整出这个形象,海自也进行了一定的讲解:是由川崎重工(研发单位)中的“川”,神户造船厂中的“神”,翔龙中的“翔”,以及代表女性化的“美”共同组成。
而那条形似“大鱼”的不明生物其实是一只名叫“呆呆兽”的蝾螈,是“翔龙”的二次元形象......由于这活整得太过硬核,让人一时不知该如何吐槽。
硬核“二刺螈”
有趣的是,这位白毛少女和粉色大蝾螈的设计者还是玩家们的老熟人——白金工作室。
为什么会是她?
或许有的人会奇怪,从古希腊的女神到如今的舰娘,为什么人们总是把舰船当成“女人”?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将舰船称作“她”,例如比起娇弱软萌的美少女,尚武的毛熊好像更喜欢看男人大战。而在阿拉伯地区,由于特殊的宗教文化,那里的人们常常将船舶称作“男士”。
日俄战争中,俄国海军的海报
但俄罗斯、阿拉伯终究只是个例,在国际上,对于船只,人们普遍的共识还是——这是位女士。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简要归纳一下,那大概便是因为历史文化的传承,以及水手们乐于将舰船当作女性。
关于第一点,相传原始印欧语里,大部分名词都具有阴阳性,恰好“舰船”属于阴性名词。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现在的拉丁语中,人们依旧用“Navis”泛指一切船只,同时这个单词也常被用于女性名。
在继承至印欧语的古希腊和原始日耳曼文化中,能够护佑人类的名词则进一步被赋予了“母性”的含义。比如在战火中保护人们的城市、国家,为人遮风挡雨的房屋,坚实有力的盾牌等等,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护佑水手安全的舰船自然也是如此。
随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这种语言上的习俗也随着两希文化来到欧洲大地,生根发芽。
到了大航海时代,葡萄牙、荷兰、英国的轮番崛起,欧洲文化随着殖民者乘着帆船走遍了七大洲四大洋。时至今日,在世界航运业中,我们依旧能在许多约定俗成的习惯或制度上看到他们的影子。比如水兵们为纪念朗姆酒而诞生的“黑色朗姆日”;比如新水手首次跨越赤道时,船长会升起海盗旗为他们庆祝“成人礼”;还比如舰船应该是一位美少女。
除此之外,在大航海时代,舰船还承担了一群糙汉子对于女性的情感寄托。舰船身段优雅、外形美丽的特点,十分符合他们想象中伴侣的模样。
正如上文所说,甲板上有女性会被视为不详,因此女性不允许随船出航。在茫茫大海中,水手们的工作十分枯燥,只能将对家中妻子的思念,或是对异性的情感寄托在朝夕相处的船上。最常见的行为便是船主会以自己妻子或女儿的名字来命名船只。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特殊的“癖好”,是因为水手们认为船只和女人有很多相似之处。
比如“她们很爱打扮,需要很多油漆,而且她们身边总是有很多男人”。美国现代海军的功臣——切斯特·威廉·尼米茨(Chester William Nimitz)上将便吐槽过“保养军舰和女人涂粉一样费钱”。
而《星际迷航》的作者罗伯特·A·海因莱因也说过:船舶是女性,因为她们美丽、可爱、高贵和性格古怪。
毕竟隔三差五便需要打蜡、捯饬自己的特点,可无法被一群与海风作伴的糙汉子认为是有男子气概的表现。
不管怎样称呼,这种传承是几千年间人类文明进程的小小缩影,也承载着人类对海洋的敬畏与感恩之心。
在苍茫大海上,有着狂风暴雨,也有着巨浪猛兽。人类从简易的木筏开始,到如今重达万吨的钢铁巨兽,始终不曾停歇探索海洋的脚步。而与这群水手朝夕相伴的,只有那艘船。
当码头上的人们听到称赞女子的洪亮歌声飘荡在大海上方时,便会知道这群勇敢的“探险者”平安归来了吧。
她招风引浪(船舶乘风破巨浪),
俊男追随(众人各处奔忙);
她衣着婀娜(船头船腰桅支索),
粉黛盛装(高级漆料精装);
她举止得体(船舷壮美底食水),
直奔情郎(对准航标入港)。
——《Why is a ship called a she?》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