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微软突破性进展:基于拓扑量子比特的全新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1问世

业界动态 2025-02-24 16:28:58 转载来源: 网易科技报道 北京

微软突破性进展:基于拓扑量子比特的全新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1问世2月20日,微软宣布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量子比特——拓扑量子比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首款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1”。这标志着量子计算技术朝着实用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显著进展,而非此前预测的数十年

微软突破性进展基于拓扑量子比特全新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1问世

2月20日,微软宣布在量子计算领域取得里程碑式突破,成功研发出一种新型量子比特——拓扑量子比特,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出首款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1”。这标志着量子计算技术朝着实用化迈出了关键一步,有望在未来几年内实现显著进展,而非此前预测的数十年。

微软的这项突破性进展基于对一种全新的物理相的研究。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新的物理相构建出了拓扑量子比特,这种量子比特具有独特的稳定性和可扩展性,能够用于解决经典计算机无法胜任的复杂数学、科学和技术难题。Majorana1芯片在仅便签纸大小的硬件上集成了8个拓扑量子比特,微软预计其最终可扩展至容纳百万量级的量子比特。这项技术有望加速电池制造、药物研发以及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并可能彻底改变科技格局。

与其他公司使用超导体构建量子比特不同,微软采用了一种更具创新性的方法,将传统计算机所用的半导体与用于开发量子计算机的超导体相结合。这种结合的优势在于,当芯片被冷却到极低温度(零下240摄氏度左右)时,会表现出一些非同寻常且强大的特性,从而构建出更加稳定可靠的拓扑量子比特。微软认为,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其稳定性,不像其他量子技术那样容易出现不稳定性,从而更容易发挥作用。

微软突破性进展:基于拓扑量子比特的全新量子计算芯片Majorana1问世

这项研究成果已于周三发表在科学期刊《自然》上,引发了业界广泛关注。微软首席执行官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这项技术是微软公司三位CEO(包括创始人比尔·盖茨和史蒂夫·鲍尔默)都持续投入的项目,这充分体现了微软对量子计算技术的长期投入和坚定信心。微软技术研究员切坦·纳雅克(Chetan Nayak)更是乐观地预测,这项技术只需要几年时间,而非几十年,就能取得显著进展。

微软的量子计算技术突破,与谷歌去年12月公布的实验性量子计算机成果形成鲜明对比。谷歌的量子计算机在5分钟内完成了一项大多数超级计算机需要10的24次方年才能完成的计算,展示了量子计算的巨大潜力。然而,微软的拓扑量子比特技术可能超越谷歌目前正在开发的方法,因为它具备更高的稳定性和更低的错误率。

量子计算的原理基于对量子力学的深入研究。不同于传统计算机使用比特存储信息(0或1),量子计算机利用量子比特,它可以同时表示0和1,从而实现指数级的计算能力提升。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量子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呈指数级增长。各公司使用多种技术构建这些机器,但都面临着量子比特不稳定性以及错误率高的问题。

谷歌等公司主要采用超导体来构建量子比特,需要将金属冷却到极低温度。而微软则独辟蹊径,将半导体与超导体结合,这种方法在2000年初期便被提出,由俄裔美国物理学家阿列克谢·基塔耶夫(Alexei Kitaev)率先提出这个基本原理以及“拓扑量子比特”的名称。当时许多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技术不可能实现,但微软坚持了这项长达数十年的研究,最终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微软采用砷化铟(半导体)和铝(极低温下是超导体)制成的设备,在极低温度下表现出非同寻常的行为,为量子计算机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菲利普·金(Philip Kim)表示,微软的新成果意义重大,因为拓扑量子比特可以加速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如果一切顺利,微软的研究可能会带来革命性突破。

然而,这项突破也并非没有质疑的声音。加州理工学院理论物理学教授杰森·阿利西亚(Jason Alicea)对微软是否真正构建了拓扑量子比特表示质疑,他认为量子系统的行为常常难以证明,需要进一步验证。尽管如此,他仍然认可拓扑量子比特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并且微软已经准备好进行验证。

目前,微软仅构建了8个拓扑量子比特,还无法执行能够改变计算本质的计算任务。但微软研究人员认为,这是向更强大技术迈出的重要一步。量子计算技术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量子比特的错误率问题。谷歌展示了利用复杂的数学技术,随着量子比特数量的增加,可以指数级减少错误数量。许多科学家表示,如果微软能够完善其拓扑量子比特,错误校正的复杂度和成本将显著降低,效率更高。

另一个挑战在于量子比特的“退相干”问题。当研究人员尝试读取量子比特中存储的信息时,它会“退相干”并坍缩为传统比特,只能保存一个值:1或0。这意味着如果有人试图读取量子比特,它就会失去其基本能力。谷歌的错误校正方法试图解决这个问题,而微软则认为,由于拓扑量子比特的行为不同,理论上在读取其存储的信息时不太可能坍缩,因此可以更快解决这一问题。

量子计算的未来发展备受关注。美国政府积极支持量子计算技术研发,通过微软等大公司以及各类初创企业探索量子计算技术。中国已宣布将投资152亿美元用于研发这一技术,欧盟也承诺投资72亿美元。麻省理工学院的理论物理学家弗兰克·威尔切克(Frank Wilczek)说,“量子计算对物理学以及整个世界来说都是一个激动人心的前景。”

尽管量子计算目前仍然是一项实验性技术,但随着微软、谷歌等公司最近接连取得进展,科学家们相信这一技术最终能够兑现其承诺,并可能在未来几年内对各个领域产生深远的影响。 微软此次发布的“Majorana1”芯片及其配套的拓扑量子比特技术,无疑为这场可能重塑科技格局的竞赛增添了新的动力,也为量子计算技术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 然而,挑战依然存在,需要持续的研究和投入才能最终实现量子计算的广泛应用。 微软在量子计算领域的突破,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未来。

标签: 量子 微软 突破性 进展 基于 拓扑 比特 全新 计算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