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业界动态

温水煮青蛙的背后故事

业界动态 2014-06-14 13:56:51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AS网站目录(www.adminso.com):温水煮青蛙的背后故事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

AS网站目录(www.adminso.com):温水煮青蛙背后故事

温水煮青蛙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将青蛙投入已经煮沸的开水中时,青蛙因受不了突如其来的的高温刺激,立即奋力从开水中跳出来得以成功逃生。同样是水煮青蛙实验,把青蛙先放入装着冷水的容器中,然后再加热。结果就不一样了。青蛙反倒因为开始时水温的舒适,而在水中悠然自得。直至发现无法忍高温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被活生生的在热水中热死。

这真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实验啊。人们从中总结出了不少教训:

1、大环境的改变能决定你的成功与失败。大环境的改变有时是看不到的,我们必须时时注意,多学习,多警醒,并欢迎改变。

2、太舒适的环境往往蕴含着危险。习惯的生活方式,也许对你最具威胁。要改变这一切,唯有不断创新,打破旧有的模式。

3、觉察到趋势的小改变,就必须“停下来”,从不同角度来思考,而学习,是能发现改变的最佳途径的。

……

不知有多少前辈在教训我的时候都用到了这个故事。我也总是战战兢兢地告诫自己:“要敏感,要警觉,千万别被环境影响,变成煮熟的青蛙啊!”

突然有一天,我在微信群里看到很多人都在转发一篇名为:《一位女教师做完“温水煮青蛙”实验之后》的文章。文章的大意是曾经有一位北京的女教师,组织全班来做“温水煮青蛙”的实验,来看看究竟青蛙会不会这么蠢。

实验的结果如文中的女教师所说:“青蛙在水温升到60多度后自动跳走,说明它对水温的本能反应,并不因为温度变化的快慢而存在大的差异。它们没有蠢到被煮死而不逃离的地步。你们要记住,即便所有人都认同并且经常说的道理,也可能是错的。那些被社会普遍认定的真理,也可能是谎言。凡事一定要经过亲自实验、调查、思考,不要人云亦云。”

多么精彩的实验和结论啊!

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位追求真相的好老师却因为这个实验被校方找借口开除了。

该文的作者还写道:“如果中国的教育环境,赞赏并鼓励这位老师的教学方式,带出来的孩子,将来该是何等的优秀?孩子们那么喜欢和认同她的教学方式,却不能改变她被逐出校园的命运。

后来,我无意中与一位外国朋友谈起此事,问他对‘温水煮青蛙’怎么看?他耸耸肩,抱歉说从未听说过这个原理,但说会请教做过实验的专家。哦,原来,在我们这里几乎人尽皆知的‘温水煮青蛙’故事,并非全球流行。”

同学们看到这里后,还相信“温水煮青蛙”这个实验的最初结论么?

反正,微信圈里的好友们各个都恍然大悟了。

他们在转发的同时,纷纷评论道:

“原来青蛙不会那么笨啊,相信了很久的实验原来是假的!”

“事实比言论更重要,大家来看真正的实验结果吧。”

“这就是有批判性思维的好老师啊,速速围观转发!”(这真是让我欣慰的评论啊。)

特别巧的事情是,我在校园里也听到了这样的对话:

甲:“网上说温水煮青蛙的结论是错的,你知道嘛?青蛙在一定温度下,都会蹦出来呢!”

乙:“啊,原来是这样啊。看来我们真的容易轻信典故和名人名言呢。”

网络的力量真是不可忽视啊。

但是,黄老师总感觉有些奇怪:

我曾经在美国前任副总统戈尔主演的环保纪录片《难以忽视的真相》中,看到过美国人拿“温水煮青蛙”这个实验开玩笑。片中的戈尔正在进行一场演讲,当他将与青蛙实验有关的段子被抛出之后,下面的观众们心领神会地笑成了一团而且掌声四起。

最起码,从这部纪录片当中可以看到,美国观众们对青蛙实验并不陌生,否则戈尔团队的人怎么可能拿这个实验当包袱抖出来呢?

如果不熟悉,抖出来也不会是那样的效果。

我进一步的疑问是:青蛙实验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的只有中国人才爱讲这个段子?

我找到的答案是:

早在1869年,就有人煮过青蛙了。一个德国的科学家哥而茨,在寻找灵魂这个东西的时候,设计了这么一个实验。把切掉了大脑的青蛙放在冷水里面慢慢加热,青蛙就被煮死在里面了,而把正常的青蛙也同样处理,正常的青蛙会试图跳出来。这个实验原意我们不用去理会到。不过,看来差不多150年前“温水煮青蛙”这个事情就已经有了结论。不过等等,哥而茨不是唯一一个在100多年前做这个实验的。

1872,一个叫做亨滋曼的宣布,如果你加热的速率足够低,那么,青蛙并没有跳出来的打算。

1875年,这个实验还被另外一个人证实。

两个实验矛盾吗?

哥而茨与亨滋曼的实验的区别是加热的速度不同。哥而茨的实验中,从17.5摄氏度加热到56摄氏度,花了10分钟,这样,每分钟的平均升温速度就达到了3.8摄氏度,比后来霍奇森使用的加热速率还快。所以,哥而茨观察到青蛙很不喜欢这个温度,试图跳出来。

而亨滋曼的实验,加热速率要低很多。亨滋曼使用了90分钟把水从21摄氏度加热到了37.5摄氏度,平均每分钟升温速率不到0.2摄氏度,就没观察到青蛙的行为异常。青蛙可耐受的临界高温(critical thermal maximum,CTM)大约是36-37摄氏度。如果加热到37.5摄氏度,青蛙即使没有立即死亡,已经丧失一跃而起的能力了,死亡已离它不远了。

这些“煮”青蛙的实验目的都是考察温度和神经反射性的关系。在较快的加热速率下,青蛙能跳出来,原因很好理解:热刺激引起了青蛙的应激反应――跳走。而在较慢升温过程中,由于类似“感觉适应”的原因,持续细微的温度变化使得青蛙适应了这种刺激,反射应激性降低,直到达到可耐受的临界高温,无法逃生。

从这点上来说,“温水煮青蛙”的故事是有一定道理的,只不过煮死青蛙的这个升温条件和我们一般理解的“煮”不太一样。

看到这里,同学们开始懵掉了么?

以后到底该不该拿“温水煮青蛙”举例子嘛?!大叔们写文章弄得跟盗梦空间似的干什么?!

好吧,我依然会拿青蛙说事儿,但是我会说清:在不同的条件下,实验的结果是不同的。

其实,看到《一位女教师做完“温水煮青蛙”实验之后》这篇文章后,就开始四处宣传青蛙实验是假的人,并不比从一开始就相信“温水煮青蛙”故事的人更加高明。因为,他们同样没有做到审慎判断,同样轻信、盲从了片面的信息和观点。

就算文章中的北京女老师当场的实验是真实的,但也不能够充分的证明“温水煮青蛙”原本的含义就完全错误。因为,不同的加热方式,青蛙会有不同的动作。虽然我们非常尊重和同意《一位女教师做完“温水煮青蛙”实验之后》这篇文章的作者所下的结论,但正如他的文章所支持的那样,我们应当用事实说话。

可惜的是,作者恰恰忽略了对事实的进一步考证。

我们总是容易从一种极端,跳跃到另一种极端,还五十步笑百步。

这究竟是聪明还是愚蠢?

说到这里,大伙应该知道我们为什么那么讨厌成功学和心灵鸡汤了吧?

简单的结论和打鸡血的推论往往经不住推敲。

虽然,在特定条件下的审慎判断会让人感到无趣,但这最起码不会被人看作太简单而且傻呼呼。

我真的很感谢最早写下“温水煮青蛙”这个故事的人。

标签: 水煮 青蛙 背后 故事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