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网站运营 >> 电子商务

无准入、无监管、无规范:P2P的疯狂与理性

电子商务 2014-07-26 13:37:05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本报记者 黄锴 上海报道 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后,如今的P2P行业,已站在风口浪尖上。 这是一个无准入门槛、无监管、无行业规范和自律的行业

本报记者 黄锴 上海报道

经历了如火如荼的发展后,如今的P2P行业,已站在风口浪尖上。

这是一个无准入门槛、无监管、无行业规范和自律的行业。一年来,各种P2P平台的倒闭、跑路、非法集资事件不绝于耳。但另一厢,大量资本仍在抢滩这个方兴未艾的领域,无论是VC、PE还是产业资本,纷纷摩拳擦掌,试图掘金P2P业。

“由于风险管理没有解决收益的当时性和风险的滞后性,未来肯定还会有一批平台倒闭。”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但资本的不断介入,说明P2P的发展是大势所趋。”

毫无疑问,P2P行业的倒闭潮与投资潮,将加快整个行业的分化、洗牌与成型。而当下的“群雄乱战”中,如何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与定位,在规模扩张与资金安全间取得平衡,考验着所有P2P的淘金者。

征信难题

“在中国做P2P和在欧美不一样,我们做的不只是P2P这一件事,还包括之前的征信、评级、找资产,再到P2P平台的搭建,几件事全合在一起。”网信金融CEO盛佳称,由于各个环节都要亲力亲为,不少P2P公司的人员规模很大。

而在这些环节中,最核心的障碍就在于征信系统的不健全。在由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主办的2014上海新金融年会暨互联网金融外滩峰会上,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说,征信系统的不发达,直接制约了目前P2P网贷的信用评估、贷款定价和风险管理,“很多东西没有免费开放,也查询不到。”因此,许多P2P平台不得不开展线下的尽职调查。征信成本高企,从而推高了贷款利率。

以点融网为例,其平台上需要融资的个人占到一半以上,剩下的是小微企业。刚上线时,点融网对借款用户的审批率只有20%左右,该数字甚至一度低到14%。经过小心翼翼的尝试,公司计划将审批率慢慢提升到30%。

假使一家小微企业需要申请贷款,点融网会实地考察其每天的经营流程,查看老板个人的资信,“比如看他有没有经常拖欠信用卡、拖欠网贷等等。”通过这些数据,公司试图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考评。

通常情况下,点融网会根据企业或个人的收入水平、资产情况、借款用途、借款期限、借款金额等,在一个综合的打分体系内进行打分。资质较好的小微企业,年贷款利率大约在14%-15%,资质差一些的,年贷款利率接近17%-18%。对于个人,点融网给出的年贷款利率一般接近或超过20%、

“任何一个人群或行业,一旦发生坏账的临界风险,我下个月就可以提高这个行业的利率,甚至我可以按周来提高某个行业的利率。”点融网CEO郭宇航称。这样一来,高利率扣除坏账率及平台的合理利润,依然能剩下可观的回报分配给投资人。据悉,公司每周都会对过去一周、一个月内发生的新增逾期和坏账进行全面回顾,找出问题的原因后,在新的利率定价中予以体现。

另一家P2P公司拍拍贷,则会根据用户提交的资料及其在网络上的行为记录,将客户分为几个细分群体,并为其制定相应的贷款利率。拍拍贷CEO张俊称,公司除了了解借款申请人的年龄、性别、婚姻状况、收入、负债等基本情况外,还会在新浪微博、Qzone等社交网络上观察借款人的留言,同时分析其在拍拍贷网站的浏览行为。这样一来,针对单个申请人,拍拍贷最多可以收集到400个左右的特征信息。在此基础上,用户的情况被代入相应的贷款模型,从而计算出他的信用等级。

即便如此,点融网和拍拍贷依然无法避免平台上的违约和逾期。一些借款人会在经历催收之后将贷款归还,还有一些则涉嫌故意骗贷。点融网甚至发现,有些小微企业能按时还银行的贷款,却不还点融网上的贷款。

“应该说,征信体系与风险模型的不完善,使我们无法完全杜绝这类违约现象。”拍拍贷CEO张俊告诉记者,“国内有很多领域是数据孤岛,比如婚姻、房产状况等,这为P2P征信带来了很大不便。此外,贷款模型对于风险的反应是滞后的,这种滞后性同样会导致风险的增加。”

在此基础上,违约信息不能进入央行征信,也是P2P平台违约率和逾期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在郭宇航看来,违约成本低,变相放任了违约者的行为。

“如果民间线下借贷和网络借贷中的违约信息能够反向进入央行征信系统,会显著降低违约现象的发生。”他说道,“这样不仅能让借款人提高信用意识,也能为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提供额外的信用信息。”

监管之惑

有业内人士指出,过去很多P2P公司活得滋润,是由于享有高额利息差,且竞争相对不激烈。打个比方,一家P2P公司给投资人的年化利率为12%,但它每个月从借款人那里拿到的年化利息达60%。这种情况下,尽管坏账率有时高达10%,但高额的利息差依然能覆盖坏账率,P2P公司也能得以继续生存。事实上,只要P2P公司给出的收益率高于余额宝,就会有大量人群购买P2P产品。

但高收益的光环下,风险正逐渐累积。很多时候,借款人的需求在12个月以上,但大多数投资人从风控角度更愿意投资期限较短的平台。于是,一些P2P平台在聚集资金后,通过短存长贷的方式拆标进行资金错配,形成了所谓的“资金池”。这其中,往往酝酿着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进一步说,一些P2P平台借用新资金应付到期项目,一旦流入资金少于流出资金,平台游戏也就随之结束了。

吊诡的是,只要平台还未发生资金断裂,这些P2P们便依旧迅速地“攻城略地”。在谢平眼里,这种现象并不奇怪——因为互联网的业务模式与金融机构强调的安全性之间,有着天然的冲突。

“互联网强调的是先行者优势、赢家通吃和边际成本递减,这使得P2P平台有做流量和规模扩张的内在需求。”他表示,“为了扩大规模,一些网站不得不采取本金担保、设置风险准备金、对接理财资金池等,这些都会触及到监管红线。”

换言之,不少P2P网站正处在“纠结”的状态,“因为一个网站做不到规模就要死,想做规模又没有信用数据基础,没有数据基础就需要担保、要做资金池,从而碰到了红线。”用谢平的话说,有些P2P已经“走出纠结”做大了,但还有大量的P2P处在不大不小的尴尬区间内。这种情况会通过竞争慢慢改善,但眼下,如何有效地监管这个新兴行业,成了摆在监管层和所有从业者面前的挑战。

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张承惠看来,P2P平台说到底是一个中介机构,它利用互联网技术来分析和管理风险,和银行的管理风险方式有着本质区别。因此,P2P不能参照银行的模式来监管,那些资本金、存贷比的杠杆要求都不应该有。此外,P2P监管的另一个重点在于防欺诈、反洗钱,防止P2P 平台利用资金池进行违法违规的操作。

“在此基础上,建立行业的规范非常重要。”她指出,这种规范涵盖两个方面,一是对P2P公司的日常经营指标制定一个全国统一的标准,比如违约率应该怎样计算。眼下,每个公司都有不同的计算方法,导致这些数据不能真实反映每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二是规范信息的透明度。

谢平则表示,数据基础与外部监管是P2P网贷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两者此消彼长,其中数据基础更重要。换言之,当数据基础不发达的时候,外部监管的比重就会高一些。数据基础越健全,外部监管也就越放松。

“在英国和美国,P2P公司的门槛是相当低的,一两万美元就可以注册。”谢平称,“P2P监管的关键是信息监管,而不是流动性、资本充足率方面的监管。你把股东、交易程序、管理者公开,把交易记录备份好,将来可以作为打官司或事后处罚的材料。P2P监管始终要以数据为基础,而不是设立资金门槛。”

毕竟,P2P网贷的本质,是通过互联网搭建平台,提供贷款服务。其本质不属金融,收入也只能来源于服务项目,比如咨询管理费、成交费等。“我们现有的监管理论完全是对银证保这种传统的机构设置的,不适用于P2P。P2P是IT,一定要从信息、IT、大数据、搜索引擎、充分披露这些角度来考虑P2P的监管。”他说道。

去担保化

眼下,由于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国内几乎所有的P2P公司都承诺本息担保,不然很难吸引到投资人。但在美国,这样的担保形式并不存在。

据悉,国内的P2P担保模式主要有三种:一是独立的专业第三方融资担保机构提供担保;二是平台对全部项目提供保障;三是小贷公司、典当行、个人甚至其他企业担保。

然而,这三种模式并非“无懈可击”。独立的第三方担保机构往往需要收取不菲的费用,这无疑增加了企业的融资成本,降低了回报率;而平台本身目前并未设置准入门槛,风险识别能力也十分有限。一旦平台的盈利不足以弥补风险损失,就会造成系统性的风险。在第三种方式中,由于个人和企业没有担保资质,同样不能让人信服。

这种情况下,多家平台开始纷纷试水“去担保化”。

思略特咨询公司大中华区合伙人徐晋指出,“去担保化”将是国内P2P网站未来的发展方向,因为平台扮演的是“信息中介”的角色,没有必要承担违约责任,也没有必要混业经营。否则,平台的盈利模式将由原先的无风险服务性收入,变为有风险的担保收入,发展的稳定性将受到极大影响。

“目前很多P2P网站声称能做担保,实际上是假担保。他们根本就没有那个资本金去承担违约的风险。”徐晋称,“P2P的竞争对手其实是那些信用卡公司,后者一般不会去跟踪用户的收支情况,也不会要求担保,而是计算坏账的比率并承担一定风险。”

在此基础上,不少业内人士认为,真正的P2P交易应该基于信用评级与信用分析,而非担保。

有消息称,由平安作担保的P2P网站“陆金所”,正在酝酿“去担保化”。陆金所董事长计葵生曾透露,陆金所P2P平台坏账率仅有1.5%,这是因为业务开展时间短,大量贷款尚未走完偿付周期,预计未来会走高。相应的,担保公司的赔付压力就增大了。此外,平安集团董事长马明哲在今年6月称,陆金所将“逐步撤销担保”,今后将在内部建立资产的风险标准,建立交易者的个人信用评级,供投资者作判断和选择。

标签: 准入 监管 规范 P2P 疯狂 理性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