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列表 > 科技资讯 >> 互联网

知音vs读者谁是心灵鸡汤第一股

互联网 2014-07-25 10:22:38 转载来源: 网络整理/侵权必删

一场声势浩大的IPO预披露已在上半年暂告一段落,几百家排队IPO的企业正对资本市场翘首以待,曾经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心灵鸡汤”式读物――《读者》和《知音》也赫然在列。自这两家公司先后加入IPO阵营后,“国内期刊第一股”的桂冠之争骤然升温,在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和网络媒体汹汹来势的背景下,这两个“老故事”将如何吸引新资本?谁会更受市场青睐并摘得国内期刊第一股桂冠呢?经营业绩:读者稍好于知音4月30日,读者传媒的IPO预披露率先出炉,该公司拟在上交所登陆,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股票,募集5.04亿元资金

一场声势浩大的IPO预披露已在上半年暂告一段落,几百家排队IPO的企业正对资本市场翘首以待,曾经伴随一代人成长的“心灵鸡汤”式读物――《读者》和《知音》也赫然在列。自这两家公司先后加入IPO阵营后,“国内期刊第一股”的桂冠之争骤然升温,在传统媒体的激烈竞争和网络媒体汹汹来势的背景下,这两个“老故事”将如何吸引新资本?谁会更受市场青睐并摘得国内期刊第一股桂冠呢?

经营业绩:读者稍好于知音

4月30日,读者传媒的IPO预披露率先出炉,该公司拟在上交所登陆,发行不超过6000万股股票,募集5.04亿元资金。一个月后,知音传媒也出现在IPO预披露名单里,知音传媒同样也选择在上交所上市,该公司拟发行不超过1.2亿股股票,募集6.92亿元资金,胃口稍大于读者传媒。

虽然国内的两大期刊杂志争相上市,但从近期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看,投资者对杂志的前景并不是太看好。以时代公司为例,该公司依赖自家的杂志业务在近日上市,然而挂牌首日即遭破发,盘中跌幅一度达到6.7%。

其实,投资者对杂志股的不买账不无道理。北京商报记者研究读者传媒和知音传媒这两家公司的业绩后发现,虽然他们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都在逐年增长,但却难掩杂志业绩下滑的局面。

据招股书显示,读者传媒营业收入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2011-2013年,其营业收入分别为6.1亿元、7.48亿元、8.7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4亿元、1.46亿元、1.61亿元。当然,知音传媒营业收入也不逊色,2011-2013年,知音传媒营业收入分别为4.89亿元、5.88亿元、5.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2亿元、1.12亿元、1.15亿元。看起来,读者传媒的盈利规模略好于读者传媒。

然而,上述两家公司业绩增长的背后却存在着杂志业绩下滑的隐忧。据知音传媒的招股说明显示,近三年《知音》发行量分别为4578万册、4090万册和3238万册,分别较上年减少5.13%、10.64%和20.84%;同期销售收入也在下降,发行和广告的总收入分别为1.3亿元、1.27亿元、0.97亿元。号称发行量“中国第一、世界第四”的《读者》杂志并没有具体的发行数据,读者传媒只是在招股书中提到该杂志占国内期刊市场2.5%的市场份额。不过,北京商报记者发现,2013年读者传媒教材教辅销量为9125.98万册,销售额达2.6亿元,而期刊销量为8899.24万册,销售额为2.08亿元,很明显,教材教辅销量反超期刊销量与期刊业绩的下滑不无关系。

创新业务:读者涉影视  知音搞动漫

近年来,随着数字出版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纸质媒体准入限制的逐步放宽,纸质刊物的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面对主营业务的颓势发展,这两年,读者和知音都忙了什么?

“公司目前已形成以期刊、图书出版物为主,电子音像制品及新媒体业务为辅的综合性传媒业务架构。”读者传媒这样描述自己的业务构成。

为了打造自己的综合性传媒业务构架,读者近几年几乎没有闲着:先是涉足影视、动漫业务。据报道,读者传媒近三年内投资了1000余万元与唐德影视等影视公司拍摄《射天狼》、《广州十三行》、《武则天》等8部电视剧,读者动漫也于2011年成立,已制作《飞天传奇》、《伏羲》等动画片;其次培育数字出版、新媒体、信息服务业务。目前,《读者》手机报、《读者》App客户端等移动端阅读产品已上线运营,新一代“读者电纸书”、“读者手机”以及云图书馆建设等项目已经启动。

虽然读者传媒在不断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但其所做努力似乎没有收到非常理想的效果。据读者传媒的IPO申报稿显示,该公司投资影视后实现的合作收益为亏损300万元;2013年,新媒体业务销售收入为764.5万元,仅占营业收入的0.88%。事实上,真正撑起读者传媒营业收入一片天的不是期刊收入,也不是广告收入,而是教材教辅的销售,读者传媒2013年教材教辅收入为2.59亿元,占营业收入近38.31%。

有媒体产业分析师表示,相对于印刷媒体业务,电视和娱乐公司的估值可能要更高一些。同样,知音传媒也进军了影视、动漫业务。据知音传媒称,电影《特警英雄》和电视剧《特警突击队》已经拍摄完成,二者均改编于《知音》杂志所报道的故事。但是,影视剧拍摄并没有贡献出良好的经济效益。

较读者传媒,更让投资者眼前一亮的是知音传媒的动漫以及动画制作等业务。全彩原创漫画期刊《知音漫客》于2006年创刊,出品了《偷星九月天》、《神经榜》等作品后,《知音漫客》已成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漫画原创平台。另外,在其基础上建立动画及游戏制作业务也增强了知音传媒的竞争力。

根据知音传媒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该公司营业收入的84.31%都来自于发行业务,而《知音漫客》等动漫类期刊占公司出版发行业务收入的比重呈逐年增加趋势。2011-2013年,《知音漫客》发行量分别为4171.26万册、6183.57万册和7780.15万册,销售收入也在增加,分别为1.01亿元、1.63亿元和1.96亿元。

募投项目:读者略传统 知音更创新

如今读者传媒和知音传媒同时进行IPO,市场又会更看好哪一家呢?

分析人士称,由于两家公司所属的出版行业是国家政策扶持的重点行业,在税收方面均享受优惠政策,招股说明书披露的净利业绩应有所“缩水”,因此,真正体现两家公司发展前景的是其募集资金所投资的项目。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募投项目上,读者传媒似乎更为恋旧,该公司拟用募集资金的一半,即将2.55亿元投向刊群建设出版项目,包括综合阅读、社会漫评、科普探索、家庭理财、高端时尚、健康生活六类期刊的建设。另外,将用1.2亿元的募集资金投向数字出版项目,主要包括建设读者数字资源多终端服务平台、中小学语文阅读与作文教育平台、专题资讯手机报和数据加工外包服务四个子项目。

“不难发现,教材教辅业务已经成为读者最大的收入来源,但其仍坚持耗资2.55亿元逆势加码主业,投资期刊群建设颇令人担忧。另外,移动互联网发展大潮下,手机报的发展已不具优势,太过传统的募投很难让投资者看好其前景。不过,云端图书馆的尝试,可以说是互联网冲击下不错的革新,但如果投资不到位也很难与目前一些已有建树的大项目竞争。”一位不愿署名的业内人士对北京商报记者如是说。

而知音传媒持续加大向全媒体转型的募投项目则被市场看好。知音传媒计划将投资4.5亿元进行知音动漫产业链建设,占了6.9亿元募集资金的大头,另外投资1.5亿元进行知音视频版项目建设,其余的资金将进行出版资源开发和发行网络及物流平台建设。

“受大环境影响,期刊杂志的发展已经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时期,有勇气进行新业务的扩展才会在移动互联网的冲击下找到出路。”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成员汪振军认为,目前知音传媒的漫画产业建设已初具规模,加大投资对推动产业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北京商报记者 马元月 实习记者 姜鑫/文

标签: 知音 vs 读者 谁是 心灵鸡汤 一股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

站长搜索

http://www.adminso.com

Copyright @ 2007~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站长搜索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打开手机版


使用手机软件扫描微信二维码

关注我们可获取更多热点资讯

站长搜索目录系统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