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迪网讯】眼下互联网金融很热,有点烫手。 先来看一组央行数据
先来看一组央行数据。央行征信系统里有8亿人,其中3亿人有银行信用卡和信贷记录,剩下5亿人的记录属于空白。
而更头疼的是,由于很多模式都是固定的,现在银行、小贷公司、担保公司、P2P公司等,全部做的都是那3亿人的业务。
这也意味着,传统信贷政策评估效率慢,客群受制约,对产品创新产生了影响。
前不久全球最大P2P平台Lending Club成功上市,市值突破百亿美元,强烈地冲击了国内行情的痛处,而这或许也给国内企业开拓剩余这5亿的蓝海市场指引了方向。
玖富走在探索道路上的先锋之一。
玖富CEO孙雷认为,不能依靠传统的信贷政策进行评估来做P2P,那又应该怎么做呢?
他认为,首先革新的就是产品,互联网化,数据驱动。
在孙雷看来,数据驱动是企业必须要攻关的一个功课,要建立真正地以数据为驱动的风险审批的政策,发挥互联网低成本高效益的扩张速度,否则中国的P2P大部分都还以高成本的方式来进行,这种成本结构很难维持到盈利。
筱瞧认为,互联网金融的眼睛应该从传统金融机构身上解放出来,运用到互联网思维中去了。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现在某些客户群体没有银行信贷记录,但是有淘宝网购记录,有网络社交关系,这些能形成完整的网络轨迹。可绝大部分P2P公司主要经营线下的信贷服务,很少为互联网用户提供相应服务。
所以互联网金融机构真正需要去开辟的正是那些传统金融机构没有覆盖的客户群体,利用互联网特性与大数据分析,结合客户的网络数据,对其评估,据此开发相应的产品。
举例来说,玖富网之前推出的“闪银”是个典型的例子,这款产品完全基于移动互联网应用,只要客户有微博、微信等账号,就可以在用户的手机上闪电评估,出示具体分数,据此能拿到多少钱。
另一个问题是,客户群体发生了变化,紧跟着效率能否急速提高,是否能有效规避或管理风险,是否应用了更小投入的传播方式?筱瞧认为,这是一个整体变形的过程。
我们知道,通常情况下,用户的金融行为通常需要1、2年甚至更长时间完成,从寻找一个信贷客户,到最后的收款完成,整个链条非常长,而且小微金融数量庞大、需求速度快,如果互联网公司从头做到尾,就会增加大量臃肿的线下数据,逐渐向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代表的线下机构靠拢。
这就需要运用互联网开放生态的思维。玖富提出“生态链获得”的市场化模式应运而生。通过开辟线上与线下流量入口,用互联网思维与客户互动,而不是大量投入人力来找客户。具体来说,其涵盖154个线下合作商、互联网合作商,以及移动互联网的垂直合作伙伴,支付公司、保险公司,担保公司、与贷户催收的律师事务所。
如此一来,就形成贷前:大数据征信(wecash)、向阳花(向玖富提供信贷客户,类似于玖富的供应商)、行业机构;贷中:保险公司、第三方支付公司、银行资金托管;贷后:合作的律所整体全生态链条,将客户在互联网金融中的行为“众包”给相应机构,以此模式为小微客户和个人客户提供开放式、去中间化的服务。
这种模式正好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而且点对点打通的交互模式,它让原本陌生的供求关系者产生直接关联,去掉了很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使得业务也会透明化。
最后一个最为重要的是产品安全性。互联网金融行业整个服务体系缺乏管理机制标准,交易的风险细节存在很多漏洞,这种问题除了推动主管部门的政策规范外,唯一能靠的就是产品设计本身了。
而这对从事互联网金融的企业来说,安全性就是新的挑战了。玖富提出“大系统小网站”的概念,通过建立足够强大的中央系统,把金融环节的中、后台支撑住,以此来应对互联网跨地域、跨省市、跨时间的金融需求,解决数据灾备、黑客攻击等问题。
而在资金存放和投资标的安全性方面,玖富则分别使用了“二次注册”和分散金额、信息对点匹配等风控体系。
像筱瞧这样小白用户,已经被企业“天花乱坠”的安全理念给“绕晕”了,到底安全不安全,还是不知道。
不过,筱瞧想,随着互联网金融的整体发展,以及2014年整个安全市场的强劲发展,不久的将来,互联网金融在安全性的保障方面,肯定是会越来越完善的。
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涉及移动金融,做手机应用、购物站点、微信号等,总的特点就是把移动端当做入口,但是,玖富却更强调移动互联网、大众社交关系的传播性,而不是单纯的入口,进而获取用户的数据,实现客户的便捷理财。
从玖富目前的几个孵化项目来看,比如:“悟空理财”就是此思路。该产品上线第一天交易额便达到了100万,第7天单日突破 1000万,23天累计交易额过亿,80天积累100万交易用户粉丝。
不过,2015年,移动端的应用布局也是玖富的重中之重。因为移动互联网比PC拥有更为快速、高效的传播效应。或许未来互联网金融可以要求相关机构在不与客户见面的情况下,几分钟之内对客户完成信贷评估。
可以预计的是,这种基于手机端的应用创新,将真正改变很多业态的作业方式, 而在未来互联金融的发展中,如果技术、产品与定位、模式跟不上,或者只是模仿传统的线下公司,那结局将是快速失去竞争力。
声明:本文内容来源自网络,文字、图片等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平台转载素材出于传递更多信息,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与学习,切勿作为商业目的使用。如果侵害了您的合法权益,请您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进行处理!我们尊重版权,也致力于保护版权,站搜网感谢您的分享!